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然后,黄歇指岀,只有楚、秦合作才是上策,那些小国就会俯首听命。秦昭王觉得黄歇讲得很有道理,便表态说:这番话说到了秦王的心病上,他也怕楚、秦之战为韩、魏作了嫁衣裳,互相都不托底。“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接着指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韩、魏两国表面上归顺了秦国,实则有异心。"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为什么会这样?黄歇分析道:"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与攻楚,不亦过乎!”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1)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属于说客谋士一类,在楚国顷襄王那里做事。

此期,秦昭王派白起率军攻打韩国和魏国,这两国被打败,都臣服于秦国。秦昭王又命令白起和韩、魏发兵共同攻伐楚国。楚顷襄王便派黄歇出使秦国,欲扳回这一局。

黄歇到了秦国,给秦昭王写了一封长信,首先指出,楚国与秦国都是大国,爆发战争胜负难料,要慎重行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特意引用了《易经》中的典故:

"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接着指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韩、魏两国表面上归顺了秦国,实则有异心。"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为什么会这样?黄歇分析道:

"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与攻楚,不亦过乎!”

这番话说到了秦王的心病上,他也怕楚、秦之战为韩、魏作了嫁衣裳,互相都不托底。

然后,黄歇指岀,只有楚、秦合作才是上策,那些小国就会俯首听命。秦昭王觉得黄歇讲得很有道理,便表态说:

"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2)

这个黄歇,不辱使命,他为楚国扳回一局。接着,楚王打发他和太子完到秦国做了数年人质。这时,楚顷襄王病危,太子在秦国不得归。楚太子和秦国的应侯交情不错,通过他与秦王沟通,希望放太子回国。黄歇对应侯说道:

"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

这个应侯和秦王商量的结果是,先派人看看楚王病况,再做决定。黄歇知道秦国留住太子不放,是想当成一颗棋子来图利。他担心楚国另立太子,那时就把他们晾在干滩上了。事情紧急,当机立断,黄歇让太子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混出秦关,回到楚国。黄歇自己留在秦国替太子背锅。秦王知情后大怒,要杀黄歇。应侯这时出面为他求了情:

"歇为人臣,岀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黄歇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楚国,此时太子已立为楚王,史称考烈王。做为大功臣,黄歇被拜为相国,并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3)

春申君做国相二十余年,位极人臣。处于这种特殊位置,下一步怎么走很关键。功成名就,急流勇退,颐养天年,是一种走法;窃国篡位,改朝换代,是又一种走法。这后一种走法风险极大,走好了可以君临天下,走不好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但春申君选了后一种。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赵国人李园打算将自己的女弟献给楚王,又怕进宫后生不下儿子失宠。便将这个女弟先献给春申君,让春申君使女弟怀上孩子,然后再将她荐进宫中,献给楚王,这样,生下的儿子自然成为了太子。李园的女弟和春申君说:

"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幸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

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是在为春申君着想,实则是将他拖入了坑中,命也到头了。

春申君岀面,李园和女弟顺利进入宫中,经楚王召幸,顺利生下男孩,立为太子,那女弟被封为王后。

这个李园的骚操作,证明他是个十足的阴谋家,小人。而他下一步的操作就是弄死春申君。史书记载说:

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

俗话说,"当事人糊涂,旁观者明"。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却被一个叫朱英的人看得入木三分。他对春申君说:

"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

春申君问:

"何谓毋望之福?”

朱英回答道:

"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

春申君又问:

"何谓毋望之祸?”

朱英回答:

"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

春申君接着问:

"何谓毋望之人?”

朱英继续答道:

"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

可惜春申君鬼迷心窍,完全信任李园,不听朱英的谏议。后十七日,楚王死,李园果然先入宫,埋伏下刀斧手,单等春申君入棘门,便将他杀死,接着灭了春申君全家。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4)

司马迁在总结春申君的一生时说: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其实,不尽然如太史公所言。与春申君同时代的吕不韦也上演过同样的大戏,而且获得了成功,但仍然避免不了自杀的结局。嬴政不论怎样的岀身,他已是秦国之王,代表的是秦国的利益。他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故不能让吕不韦做绊脚石。同理,即使春申君不被李园所杀,那孩子(被立为楚幽王)长大返政后也未必会给他生路。

春申君之死,根本原因在于他野心膨胀,有非分之想。

与他同时代的孟尝君,在帮赵国解邯郸之围后,"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有门客立即劝谏说: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也。”

这是何等的道德境界,这是指引信陵君走上一条君子之路。而功高盖世的春申君,在小人的引诱下,走上了一条邪路,也是一条不归路。

春申君的性格形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