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襄阳城真实历史:金庸笔下这个恨不能弃城而逃的襄阳守将
郭靖襄阳城真实历史:金庸笔下这个恨不能弃城而逃的襄阳守将蒙古人看久攻不下,便转换战略,先攻下吐蕃与大理,迂回西南,西南战事逐渐吃紧,吕文德也因此被调往西南,先是“以湖北安抚、知峡州吕文德总统江陵、汉阳、归、峡、襄、郢军马事,暂置司公安,上下应援”,算是被抽调到西南战线帮忙,第二年又被加任“知鄂州(今湖北),节制鼎、澧、辰、阮、靖五州”,自此,吕文德从两淮战场转战到西南抗蒙前线,算是和金老先生的故事正式搭上了线。南宋能守住淮河一线,吕文德功不可没。自1243年统帅两淮兵马后,他先是解围寿春府,又是击退蒙军收复五河,最后蒙古军队集结活力攻打泗州,也被他接了围……吕文德,字景修,没发迹之前是“尝鬻薪城中(就是樵夫)”的平民,但也“魁悟勇悍”。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赵葵任淮东制置使,看中了他的勇武,将他招至麾下。恰逢宋蒙之间战争爆发,这位天生的战将开始斩头露角,不过短短四年,便被提拔为池州都统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此人也算是个有能力的首领,将自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里,襄阳都有一位草包守将,这位守将最主要的用处,就是用自己的无能和胆怯彰显郭靖黄蓉夫妇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如果对小说比较了解的看官,可能还会记得这位守将经常扮演一个蒙古人攻城时候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的角色。
但稍有史实常识的读者就会知道,这对于一个毁誉参半的南宋名将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06版《神雕侠侣》中的吕文德
吕文德,字景修,没发迹之前是“尝鬻薪城中(就是樵夫)”的平民,但也“魁悟勇悍”。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赵葵任淮东制置使,看中了他的勇武,将他招至麾下。
恰逢宋蒙之间战争爆发,这位天生的战将开始斩头露角,不过短短四年,便被提拔为池州都统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此人也算是个有能力的首领,将自己亲族与自己老家的樵夫、炭农编为“吕家军”,作战骁勇,屡传大捷。在当初守卫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部分)的时候,埋伏蒙古大军,连传27次捷报。
蒙人攻打襄阳图
南宋能守住淮河一线,吕文德功不可没。自1243年统帅两淮兵马后,他先是解围寿春府,又是击退蒙军收复五河,最后蒙古军队集结活力攻打泗州,也被他接了围……
蒙古人看久攻不下,便转换战略,先攻下吐蕃与大理,迂回西南,西南战事逐渐吃紧,吕文德也因此被调往西南,先是“以湖北安抚、知峡州吕文德总统江陵、汉阳、归、峡、襄、郢军马事,暂置司公安,上下应援”,算是被抽调到西南战线帮忙,第二年又被加任“知鄂州(今湖北),节制鼎、澧、辰、阮、靖五州”,自此,吕文德从两淮战场转战到西南抗蒙前线,算是和金老先生的故事正式搭上了线。
和小说中不同的是,守卫襄阳的主要守将,其实是吕文德的弟弟吕文焕,郭大侠的“死守襄阳”,其实用的还是他的典故,只不过郭靖郭大侠以身殉国,吕文焕在各种原因下投降了而已。
吕文德算是个有能力的将领,修城筑备安抚百姓,很有效地让蒙古人无功而返,帮助合州解围(也就是著名的“上帝折鞭之处”)后,吕文德挥师鄂州(今武昌),协助守军抵御忽必烈(此时蒙哥已死)。吕文德沿江直下拦截盟军,让忽必烈围攻三月攻不下来,让急着回去争夺大汗之位的忽必烈最终放弃了攻打。
这一次,南宋朝廷还专门下诏书:“吕文德援蜀之赏未足酬功,今援鄂之勋尤为显著,特赐百万,良田万顷。”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吕文德似乎应该功劳太大,开始放纵了起来。因为当时忽必烈忙着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南宋难得消停了几年,朝中奸臣贾似道权力却越来越大,做起了一个奸臣必备的坏事——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吕文德是怎么做的呢?自然是依附贾似道,提拔自己的亲族,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军政集团。
成了奸臣党羽,自然也要干排除异己的活,当时抗蒙还有一位大将刘整,吕文德自然就开始针对他,不取其谋,不报其功,兼以对手挟制,刘整最终被逼得没办法,在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带着自己一大帮子水师与泸州十五郡投降了,四川的局势一下子崩坏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因为刘整对这位大将实在太熟悉了,深知其贪婪本性,出谋用利诱之法让吕文德同意在襄阳城外建立榷场(市场),没想到蒙古人偷偷修筑城墙,来阻断南宋南北相通之路。
吕文焕本以看穿此计,两次写信给自己的哥哥,没想到被吕文德手下的亲吏陈文彬藏匿了起来,直到蒙古人又造了一个堡垒吕文焕实在忍不下去了和吕文德当面说此事才被拆穿,气得吕文德说:“误国家者,我也!”
1269年,吕文德背疽发作死了,抵抗抵抗蒙军多年的襄阳,最终因为弹尽粮绝又没有援兵,举城投降,十年之后,南宋便被灭了。
这样以为毁誉参半的南宋大将,怎么会是金庸笔下那个蒙古人一来就瑟瑟发抖恨不能弃城而逃的怂包呢?
金庸误矣。
诸君以为,吕文德此人如何评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本文系柏舟原创,仅用于“南北往事”、“柏舟的南北往事”两处。参考书籍:《宋史》、《宋季三朝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