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人梅艳芳是哪里人,她是港乐第一女声
香港艺人梅艳芳是哪里人,她是港乐第一女声作为粤语歌坛天后级歌手,她是第一代影响内地的歌手之一,和林忆莲、刘美君、邝美云并称80年代“四大花旦”。由于鲜少发行国语歌曲,陈慧娴在内地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但在粤语地区,陈慧娴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好友李克勤solo舞台选择了她的《傻女》,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她有多厉害。李玟演绎了她的《跳舞街》,引爆全场,获得最佳独唱金曲。她就是陈慧娴。
#港影回忆录#
由芒果TV和TVB合作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大受欢迎,为大家呈现了港乐的黄金时代。
有一个歌手,没有出现,但她的歌曲却总是在《声生不息》中响起。
在《声生不息》第三期的舞台上,男生队合唱了她的《千千阙歌》——传唱度最高的港乐,刷屏全网。
好友李克勤solo舞台选择了她的《傻女》,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她有多厉害。
李玟演绎了她的《跳舞街》,引爆全场,获得最佳独唱金曲。
她就是陈慧娴。
由于鲜少发行国语歌曲,陈慧娴在内地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但在粤语地区,陈慧娴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粤语歌坛天后级歌手,她是第一代影响内地的歌手之一,和林忆莲、刘美君、邝美云并称80年代“四大花旦”。
最红的时候,她和梅艳芳不分伯仲,创造下唱片总销量1700万张的辉煌史。
《老梁故事汇》评价她是香港女歌手中水准最高的,也是写进香港教科书的唯一女歌手。
凤凰卫视称她为港乐第一女声。
然而作为一个实力样貌兼具的女歌手,陈慧娴走红的时间不过持续了五年,之后便陷入了沉寂。为何她的走红如流星般短暂?这些年,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成名,出道即巅峰
陈慧娴嗓音条件极其出众,是属于老天赏饭吃类型的。
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参加歌唱比赛,她音色独特,咬字清晰,声音婉转,清丽的声线柔中带刚,穿透力和感染力极强。
1983年,千里马遇到了伯乐,陈慧娴被校方推荐给了音乐制作人安格斯,和陈乐敏、黎芷珊成为组合,共同发行了合辑《少女杂志》。
专辑里,由陈慧娴演唱的《逝去的诺言》一炮而红,卖出了白金销量。
第二年,音乐人安格斯又为陈慧娴量身创作了《玻璃窗的爱》,一经推出即反响热烈,也让陈慧娴捧得当年最有前途新人奖杯。
那时的乐坛,不乏成熟温柔甜美的歌手,但像陈慧娴这种极具少女感、清澈又懵懂的类型却是非常稀有的。这也使陈慧娴备受追捧,人气急剧飙升。
1985年专辑《Priscilla》里面的主打歌《花店》,让她在牢牢在香港乐坛站稳了脚跟。
后来,她所在的法安利唱片公司因财务问题停止经营,陈慧娴正式加盟宝丽金唱片公司,和张学友成了同事。
在宝丽金,陈慧娴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1986年推出《反叛》大碟,专辑中的《跳舞街》获得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Disco歌曲。
1987年,她连发两张专辑,其中专辑《变变变》斩获白金唱片奖。
1988年推出《娴情》、《秋色》、《傻女的爱》销量达到白金,主打歌《傻女》获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其中一首《人生何处不相逢》更是成为她歌唱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也奠定了她的歌后地位。
1989年推出的粤语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里面的《千千阙歌》将陈慧娴的事业推向了高峰,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从1984年出道到1989年,陈慧娴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了香港最红的女歌手之一。
02 离开,几时再见
如果说陈慧娴的成名速度有多令人震惊,那她退出歌坛的决心就有多令人诧异。
今天无论谁说起陈慧娴,觉得最令人惋惜的无不是其在当红之际选择出国留学。如果在《千千阙歌》之后她能乘胜追击,那今天的地位肯定不止如此。
因为当时的乐坛,梅艳芳早已萌生退意,能接棒她的最佳人选就是人气和实力兼具的陈慧娴。如果那时候坚守乐坛,未来的巨星非她莫属。
但她执意要出国留学,很多人认为这和她当年与最受欢迎女歌手失之交臂有关。可陈慧娴后来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澄清,出国留学是她当初进入歌坛前给父亲的一个承诺。
陈慧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从小对她要求严格,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努力读书。后来进入乐坛,音乐事业的繁忙让她不得已中断学业。但陈慧娴从小是个乖乖女,对父亲的很多要求都是言听必从,于是便跟父亲承诺先出唱片赚到钱再继续学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她在乐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和宝丽金的合约也刚好到期,她就顺势选择了出国留学。
1989年,陈慧娴在香港红磡连续举行6场“几时再见演唱会”,场场爆满。观众的不舍没能挽回陈慧娴,她正式宣布暂退歌坛,远赴美国留学。
最初在美国求学期间,陈慧娴仍然被很多的歌迷惦记着。于是唱片公司宝丽金专门派人飞往美国,在空闲时间帮陈慧娴录制唱片。
最终有了《归来吧》这张专辑,发行后即取得了四白金的销量成绩。其中主打歌《飘雪》被中国内地听众所熟知,另一首《红茶馆》则获得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几年的留学时光一晃而过,陈慧娴圆了自己的学业梦。此时的她,也已经做好准备,回归歌坛,继续唱歌给喜欢她的歌迷听。
03 归来,却是人生低谷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对于日新月异的娱乐圈来说,却是风云变幻,这也注定陈慧娴的复出之路不会太顺遂。
1995年,宝丽金在一年内为陈慧娴推出了两张新专辑《我不寂寞》《Welcome Back》。两张唱片销量都很好,《Welcome Back》更是大卖了二十万张。
但这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
在新人辈出的乐坛,一旦沉寂,马上就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在陈慧娴留学的五年时间里,前有彭羚、李蕙敏,后有郑秀文、王菲等,牢牢占据着乐坛天后地位。此时的陈慧娴,虽余温还在,但人气已大不如从前,无法再重回当年的巅峰时刻。
身处尴尬境地的陈慧娴,转而投向了新东家新艺宝,希望能带来转机。
她推出了可听度极高的专辑《爱恋二千小时》,接连开演唱会,试图扭转局面。
尽管专辑质量不错,但她的事业依旧没有起色。
从前,她是红极一时的天后,是被捧在手心的公主。现在,时过境迁,捧她的人走了,迁就她的人不在了,与新的环境新的人事磨合不来,加上她不懂交际应酬,不屑于炒作,和唱片公司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2001年,事业不如意,感情不顺再加上陪伴多年的猫去世,多重打击下陈慧娴患上了焦虑症。于是在与新艺宝合约期满后,她又选择了隐退。
后来,陈慧娴也曾在环球唱片短暂复出过一段时间,推出了质量超高的专辑《情意结》和《娴情时间》,并举办了巡回演唱会。但唱片依旧是叫好不叫座,陈慧娴在失落中再次离开乐坛。
归来,本以为还能和从前一样,孰知,从前早已变了模样。
04 再度回归,一切已释怀
2007年,陈慧娴第三次回归乐坛。
十几年间几度进出歌坛,在去与留之间,她明白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想开了,也就释怀了。
她依旧唱歌,但已经把名和利都看淡,只想做一个无欲无争的歌手,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再担心自己人气不如从前,不再考虑专辑销量,也不再计较演唱会票房。
就像她说的:“我现在比较随性,没有太多长远的计划,今天风带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现在就是享受每一秒站在台上的演出。”
2019年陈慧娴参加内地综艺节目《金曲捞》,重新唱起《千千阙歌》,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
《千千阙歌》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和记忆,哪怕陈慧娴几度离开歌坛,但在我们心里,始终为她留有一个位置。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其他人年轻时的回忆的。
很庆幸,陈慧娴成为了我们年轻时的回忆。
虽然她最红的时期仅是短暂的几年,但她的歌却影响了我们一生。
有人曾说,有种歌手是短跑型冠军,爆发力特强,几年下来就抵过别人十年、二十年的成就。如灿烂的流星从夜空划过,当消失于地平线时,你凝望浩瀚夜空,只有经久不散的回忆、回味。
陈慧娴即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