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睢宁土话,超级搞笑的怀宁话
搞笑的睢宁土话,超级搞笑的怀宁话最怪的是叫自己弟弟为妹,性别都搞混淆了,外地人乍一听到有人说“我妹”,还真以为是妹妹呢,其实很多时候是指弟弟,当然有时也指妹妹。除了“港奶奶”,我们那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方言。比如叫自己爸爸为伯伯(也有称自己爸爸叫“大”的),叫自己叔叔为爷,叫自己婶婶为娘,叫自己爷爷为爹,叫自己弟弟为妹。这些婶婶们热情开朗,喜欢聊天,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她们天南地北、七嘴八舌地跟我妻子拉着话,但一场对话下来,她硬是没听懂几句,如同云里雾里。等她们散去后,她对我直噘嘴,说她听不懂我们那些“怪话”,简直是“鸟语花香”!当别人跟她说话时,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只好“嗯嗯哦哦”几声,或是尴尬地冲人家笑一笑,算是礼貌性的回应。一次,一位婶婶跑来找她聊天,聊着聊着,说到自己的儿子二十好几岁了,要准备给他“港奶奶”了。她听得一脸茫然,忙问我“港奶奶”是什么意思,我说“奶奶(nai上声)”就是“老婆”呀,“港奶奶”就是“娶老婆
我的家乡安徽省怀宁县,紧挨长江北边,是一个方言味甚浓的地方。怀宁方言是赣语怀岳片的代表性方言,怀岳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区之一。主要通行于安徽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望江、东至、石台、贵池等地。
本方言区词汇千差万别。有的与普通话不同,而在本区内是一致的,如“太阳”都叫“日头”。有的在各县之间不太一样。如“小孩儿”一词,在安庆及所属的潜山、桐城、枞阳、望江、岳西、太湖、怀宁等地,都叫“小伢(ŋa)”,只是声调稍有差别,有的是阴平(如安庆发阴平声),有的为阳平(如怀宁发阳平声)。而在宿松人那里,他们叫“小伢”为“滴滴伢儿”,贵池人叫“小妹(mi)”或“小把戏”。
有的词只流行于一个镇甚至一个乡,在部分地区并不通用,这表现了方言词汇的多彩多姿和区域性特征。
怀宁话像众多的南方方言一样,多音变、调变,外地人初来乍到,短时间内很难听得懂。我的妻子是安徽凤阳人,地处淮河南岸,方言味很轻,接近普通话。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带她头几次到我老家时,邻居的婶婶们纷纷跑过来看她。
这些婶婶们热情开朗,喜欢聊天,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她们天南地北、七嘴八舌地跟我妻子拉着话,但一场对话下来,她硬是没听懂几句,如同云里雾里。等她们散去后,她对我直噘嘴,说她听不懂我们那些“怪话”,简直是“鸟语花香”!当别人跟她说话时,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只好“嗯嗯哦哦”几声,或是尴尬地冲人家笑一笑,算是礼貌性的回应。
一次,一位婶婶跑来找她聊天,聊着聊着,说到自己的儿子二十好几岁了,要准备给他“港奶奶”了。她听得一脸茫然,忙问我“港奶奶”是什么意思,我说“奶奶(nai上声)”就是“老婆”呀,“港奶奶”就是“娶老婆”。她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问我道,“奶奶就是祖母呀,怎么会是老婆呢?这样叫不是乱套了吗?”我笑着跟她解释说,在我们这里,称呼祖母叫“奶奶”,声调上是第一声(阴平);称呼老婆也叫“奶奶”,不过声调上是第三声(上声),和普通话里的“奶奶”发音、声调都一样。
她听后,更是笑得不行,说你们这里好奇怪啊,居然把老婆叫成奶奶。旁边的婶婶听到我们的这番对话,也笑得前仰后翻。
除了“港奶奶”,我们那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方言。比如叫自己爸爸为伯伯(也有称自己爸爸叫“大”的),叫自己叔叔为爷,叫自己婶婶为娘,叫自己爷爷为爹,叫自己弟弟为妹。
最怪的是叫自己弟弟为妹,性别都搞混淆了,外地人乍一听到有人说“我妹”,还真以为是妹妹呢,其实很多时候是指弟弟,当然有时也指妹妹。
又比如,“烧锅的”,这是对老婆的另一种称呼,如果对人说“这是我家烧锅”的,意思是“这是我老婆”。
“到婆嘎七”-指女子出嫁。“上人”-长辈。“嘎公”-外公。“嘎婆”-外婆。“恩”-你。“尅”(kei上声)-他。“尅几”(kei上声)-他们。“小伢(ŋa)”-小孩子,也指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
“瓷瓷”(cici阴平)-看看。“由小”-从小。“哈昼(hazhou)”-下午。“明昼”-明天。“抹会”(mo上声hui)-什么时候。“扯豁”-闪电。“上街”(gāi阴平)-上街(jie阴平)。“高都”-上面。“底哈”-下面。“务块”-那里。“兜人”(dou入声)-骗人。“哈屎”-窝囊废。“七饭”-吃饭。“驮打、驮骂”-挨打、挨骂。“驮债”-借债、借钱。“戈子”-硬币。“手捏子”-手帕。“裤兜”-短裤。“条把”-扫帚。
“该”-欠,如“他还该我一百块”。“解手 ”(gǎi上声) -小便或大便的委婉说法。“人头子”-指人的长相,说一个人“人头子还行”,就是说这个人长相还行。“莫啥( mosā)”-什么,如听不懂别人的话,往往会问 “你港莫啥?”,意思是“你讲什么”。
还有,如“巧”,除了“灵巧”的含义外,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如果说“巧卖了”,意思是“便宜卖了”;“那个贵些,这个巧一些”,意思是“这个便宜一些”。
“孬里八轰”-很笨,如果有人说你“孬里八轰”的,那是在骂你,意思是说你这个人很笨。
“困告”-睡觉,如说“我要困告了”,意思是“我要睡觉了”。
“匆猛子”-突然,比如,“你莫这样匆猛子大声港话,吓(ha)我一大跳”,意思是“你不要这样突然大声说话,吓我一大跳”。“有空到我嘎来嬉(xi入声)啊”,意思是“有空到我家来玩啊”。“把东西囥(音“亢”kang去声)起来”,意思是“把东西藏起来”。
“介(音“盖”gài去声)绍”-介(jie去声)绍,如“你给他介(gài)绍个奶奶喳!”,意思是“你给他介绍个老婆啊”,常用于妇女之间相互笑谑。“作声”-说话,如“有么事,你就作声啊”,意思是“有什么事,你就说话啊”。“停当”-贤惠,如“那个女的真停当哦”,意思是“那个女的真贤惠啊”。
另外,还有一些,也颇有意思,比如:“莫价哎”-什么价格啊。“几好吃”-很好吃(指味道好)。“莫撒”-怎么。“哈要”-乱要。“可照”-行不行。“几贵”-很贵。“几多”-多少,有时也指“很多”。“嘎里”-家里。“险哎”-挑选。“抄着”-翻着。“怕死捉”-弄脏了。
“嘎七”-家去。“告秤”-称秤。“这罗哈”-这地方。“不得少”-不会少。“啊杰(上声,拖长音)”-哎呀。“破着迈”-破的啊。“换哈子哦”-换一下吧。比如在菜市场里,买菜的与卖菜的两位老太太互相讨价还价,很可能会出现下面这样可笑的场景:
“卖菜的啊,这个菜莫价哎?”
“五块五一斤迈,我这个菜几好吃呢。”
“莫撒,哈要这个价啊,几贵哦,少点儿可照哎?
“你买几多哦?”
“我能买几多摘,嘎里就那么几个吊人,能七到好些?斤把迈。“
“老姐姐,你买就买,莫在里头险哎,抄着怕死捉,我怎么卖哦。”
“我哪里抄着哎,这个烂的我也买嘎七啊?奶奶,称称看,1斤差不多吧。莫少我秤哦,回头我要七告秤跌。”
“你放心啰,我天天在这啰哈卖菜,不得少的额。奶奶,1斤2两,还高高地摘。”
“啊杰,找许多碎票子…这个2毛破着迈,换哈子嘛。”
诸如上述的怀宁方言,多至不可胜数,真是生动有趣的很。我觉得,保护家乡方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方言文化正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方言文化是祖先遗留,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淀而传承至今,是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是发展地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一些地方的方言日渐式微,甚至趋于消失,因而抢救、挖掘并传承、发扬好方言文化,对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