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nbsp>小说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锋利,夹杂着独特的黑色幽默,谱写一曲荒诞悲怆的关于命运的史诗。余华新作究竟写了什么?让我们来先睹为快!《文城》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余华之前的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民初,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绵延的时空、纷杂的人物群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共同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承续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1)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时隔8年,余华带着新作《文城》精彩归来,成为牛年新春文学界一条重磅消息。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2)

“新作好看吗?”尽管新书《文城》将于3月3日正式上市,但无数读者早已翘首以盼。

年前余华新作的条目低调现身豆瓣,还没有封面和简介,就在几天内吸引了大量读者涌入,标记“想读”。而节后新书即将上市的消息发布后,更激发起了读者空前的热情,很多人表示迫不及待想读到新书。

余华新作究竟写了什么?让我们来先睹为快!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文城》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余华之前的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民初,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绵延的时空、纷杂的人物群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共同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承续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小说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锋利,夹杂着独特的黑色幽默,谱写一曲荒诞悲怆的关于命运的史诗。

&nbsp>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3)

■《文城》 余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从庚子到辛丑,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幕人生的悲剧烛照映衬着一百二十年后的人类大悲剧。”评论家丁帆感慨于这样宏大的时空设置,“让我们唯一能够记取的历史遗训就是:无论在任何灾难面前,人类只要人性的底线尚存,真善美终究是会战胜假恶丑的,这才是人‘活着’的真理性,唯有悲剧才能深刻地阐释出这样的人生意蕴。”

评论家杨庆祥抢先阅读了这部新作,他一口气读完:“《文城》证明了他依然是中国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文城》的故事牢牢抓住了我,那个让我们激动的余华又回来了!”

精彩故事

这是关于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的故事。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登场人物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4)

林祥福

善良、执着、宽厚的北方少爷,跨越长江和黄河,寻找一座城和一个人。

“如果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

纪小美

迄今为止余华笔下最为复杂丰满的女性形象。她在命运推动下的每一次选择、她在那个慌乱时代的幸与不幸,都更加牵动读者心弦。

“你若当初不来接我走,就不会有如今的劫难。”

顾益民

溪镇最有名望的乡绅,在乱世中带领镇上的百姓守护家园,却从未想过自己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身处乱世,溪镇人民更应团结一致,有难共当。”

“和尚”

绰号“和尚”的土匪,真的有一颗和尚的心吗?

“你和土匪结拜,就得按土匪规矩来。”

▼……

片段试读

&nbsp>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5)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蕃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

“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态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余华白天写作:晨报说书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6)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双眼眯缝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

“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

“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袱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来源:周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