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李济家族的故事:是岭南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陈李济家族的故事:是岭南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1900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租铺毁于炮火,遂将药店暂迁佛山。战事平息后即复厂广州,佛山为支店。清咸丰六年(1856年)又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一个批发所,作为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口岸贸易机构。当时在全国制造中成药行业中,形成有广东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大名家并行于世的局面。“陈皮之谊”年年继续清同治年间,同治皇帝偶感风寒,服用“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后即药到病除,遂钦赐“杏和堂”封号,民国年间正式将“杏和堂”注册为商标,沿用至今。另传说曾任孙中山先生侍卫队长的前陈李济药厂司理李朗如,每年都要拿一些“镇厂之宝”———“百年陈皮”送给宋庆龄和何香凝,至新中国诞生后,他当上广州市副市长,此“陈皮之谊”仍年年继续,被传为佳话。1935年到1942年,“陈李济”分别在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开设支店,拓展业务。上世纪50年代,“陈李济”合并多家药厂、店铺,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

陈李济创立比同仁堂还早69年

“陈李济”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七年,比北京的同仁堂还早69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相传在四百多年前,广东南海人李升佐拾获其同乡陈体全的巨额货银,并原银奉还,陈体全感其诚信,遂投资李升佐的草药店,取名“陈李济”,寓意“陈李结缘,同心济世”。

陈李济家族的故事:是岭南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1)

首创蜡壳药丸剂型

康熙年间,“陈李济”首创蜡壳药丸剂型,这一形式引发了当时中药包装的重大革命。蜡壳药丸在300年前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为解决这问题,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据介绍,1958年,“陈李济”就有多达12000个用于蜡壳药丸剂型制作的蒸笼,有“蒸笼王国”的美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蜡壳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展示和传播这种奇妙的制药工艺。

陈李济家族的故事:是岭南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2)

“陈皮之谊”年年继续

清同治年间,同治皇帝偶感风寒,服用“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后即药到病除,遂钦赐“杏和堂”封号,民国年间正式将“杏和堂”注册为商标,沿用至今。另传说曾任孙中山先生侍卫队长的前陈李济药厂司理李朗如,每年都要拿一些“镇厂之宝”———“百年陈皮”送给宋庆龄和何香凝,至新中国诞生后,他当上广州市副市长,此“陈皮之谊”仍年年继续,被传为佳话。1935年到1942年,“陈李济”分别在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开设支店,拓展业务。上世纪50年代,“陈李济”合并多家药厂、店铺,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文革”期间,“陈李济”一度遭到破坏,80年代初才恢复“广州陈李济药厂”厂名和“杏和堂”商标,并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1993年,“陈李济”获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2010年,“陈李济”将迎来它410年的寿辰。

陈李济家族的故事:是岭南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3)

陈李济商号由陈体全、李升佐于明朝万历27年(1600年)共同创办,厂名采用两人的姓氏及“同心济世”的思想,故名陈李济,在广州双门底(现北京路)设厂制药。

清咸丰六年(1856年)又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一个批发所,作为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口岸贸易机构。当时在全国制造中成药行业中,形成有广东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大名家并行于世的局面。

1900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租铺毁于炮火,遂将药店暂迁佛山。战事平息后即复厂广州,佛山为支店。

中华民国建政后颁布商标法,“杏和堂”成为陈李济的正式商标,一直沿用至今。“陈李济”也被注册做商标。

1922年,在香港皇后大道中206号开设支店。1935年在上海开设支店。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广州10月沦陷,生产中断,厂房又遭拆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再耗巨资在原址重建三层欧式厂房,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1948年,香港支店转往澳门开设。当年又在马来西亚筹办分厂,到台湾筹设支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的1951年,当时广州陈李济司理(相当于大掌柜)将广州总厂的核心资产移到香港分店。之后的香港陈李济延续传统,给陈李两姓内地及港澳后人发放“月银”颇丰,每人每月能得数元。

话说

做药如做人

◎讲述人:陈家十一姐陈永涓(“陈李济”的第十一代后人,祖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是“陈李济”的司理,父亲曾经是“陈李济”的厂长。她在1980年加入“陈李济”,有将近30年的工龄,见证着陈李济从小工厂变成大工厂、从市区搬迁到郊区、从手工制作到自动化生产的飞跃。)

大洋房气派,街坊都把“陈李济”叫做“架势堂”

记得小时候,市民街坊都把“陈李济”叫做“架势堂”,觉得当时“陈李济”的大洋房与街上的其他房屋相比,既豪华又有气派。我放学的时候,常常会到“陈李济”去玩,特别喜欢玩那些次品的蜡壳,像捏橡皮泥一样,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十分有趣。那时候,老鼠比较多,常常会偷杞子等药材来吃,“陈李济”就养了很多猫来捉老鼠。我们小朋友也时常跟这些小猫玩。虽然从小在“陈李济”长大,我那时候进工场的机会也不多,因为管理很严格,工场一般是不允许小孩子进去的,其中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候的员工都喜欢穿木屐,说木屐既防水又耐穿。

“陈李济”救火,街坊送烧猪来答谢

那时的“陈李济”还买了专门的火烛车,组成一个消防小队,街上一旦发生火烛就出动救火,帮助过好多人。那些街坊都十分感恩,事后会送烧猪来答谢。

作为“陈李济”后人,我从小就受到父辈的严格教导,做人要规规矩矩,实实在在。记得小时候在饭桌上,父亲就教导我们兄弟姐妹“同台吃饭,手肘莫横”,就是说吃饭的时候,手肘不能横向撑开,更不能搁在饭桌上,吃饭要有吃饭的规矩,做药如做人。我的名字,永涓,父亲寄寓的是“源远流长,涓涓流水,汇成江海”之意,希望我个人能有好的发展的同时,也希望“陈李济”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给两万多粒药丸盖章

我是1980年加入“陈李济”的,刚进去工作的时候,主要是负责给药丸盖章。内销的药丸只要盖一个章,出口的就要盖两个。平常一般是早上8:00上班,下午4:30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左右,跟现在的八小时工作制一样。盖章这道工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做起来其实是挺辛苦的。因为做药是不能出差错的,盖章不允许盖错,更不能漏盖。一般情况下,一天要给几百粒药丸盖章,最多的时候,要给两万多粒药丸盖章。有时候,下班回家,双手十分累,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但那时候我觉得很开心,每天工作前,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今天要完成多少粒药丸的盖章任务,真的是“以厂为家”。

编辑:赖书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