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科研计划有哪些?中美科研合作骤然降温
国际性科研计划有哪些?中美科研合作骤然降温2022年2月,“中国行动”的终止,让许多科学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国行动”带来了什么李安琪 | 编译李晓韦 | 责编01
导读
自1979年1月1日起,中美正式建交,此后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双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8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但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也让科研的合作进入寒冬,特别是美国启动的“中国行动”让很多华裔研究人员的生活和事业遭受了不良的影响。
虽然今年美国司法部结束了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但这项计划已经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寒蝉效应”依旧存在,此前一名在美华人学者表示,目前的趋势是“倾向于减少与国内进行合作”。新冠疫情下,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更是雪上加霜。
李安琪 | 编译
李晓韦 | 责编
01
“中国行动”带来了什么
2022年2月,“中国行动”的终止,让许多科学家都松了一口气。
美国一名研究地缘政治的社会科学家詹妮·李(Jenny Lee)表示,“这些变化早就应该发生”,她很高兴地看到司法部承认“中国行动”的失败。
然而这项倡议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近期,《自然》杂志的一项分析发现,过去三年,在研究论文中隶属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学者数量下降超过20%。去年,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论文发表国,中美作者之间合作的论文数量也首次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阿姆斯特丹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分析主管杰罗恩·巴斯( Jeroen Baas)对《自然》杂志的论文进行了双重隶属关系的分析。巴斯在爱思唯尔的 Scopus数据库中分析了数百万篇论文的作者,发现在2018年一年至少发表一篇中美合著论文的作者超过15000人,但在2021年,这个数量已经不到12500。
中美合著作者的数量正在持续下降,即使在全球多重隶属作者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中美的合著数量依旧在下滑。
资料来源:J. Baas / Scopus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apers books and review articles).
下图的数据模型有助于解释2021年中美合著作者的出版物正在下降的具体情况,有分析表明,双重作者出版物的子集下降速度更为夸张。
资料来源:J. Baas / Scopus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apers books and review articles).
今年2月,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和中国扬州大学的蔡晓静使用Web of Science的数据发现,中美合著论文在世界出版物中的份额正在下降,而中国和欧盟合著的论文数量却截然相反在上升。
我们也可以从图表数据中看出,虽然目前论文数量在下降,但中美合著论文量依旧远超其他国家,可以说依旧“非常密切”。
2019年《自然》有一篇文章指出,“根据自然指数统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在统计的82种高质量期刊中,中美两国合著的论文从2015年的3413篇上升到2018年的4631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外部合作中,与美国达成的合作数量最多;而在美国的外部合作中,与中国的合作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欧盟。
02
什么原因导致中美科研合作下降?
为什么持续了四十多年都在升温的合作,突然开始降温?是新冠大流行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呢?
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大流行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时中美科学合作进一步的政治化也是重要的因素。实际上,两国之间的关系在科研学术界的影响已经由来已久。
2015年到2016年期间,外国学者很难获得访华签证,中国科学家的海外旅行也受到一些限制。
2018年美国公布“中国行动”开始,情况更加严峻。美国政府开始对数百个中美合作项目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并且实行更加严格的签证限制和出口管制,阻止中国科学家访问美国。
虽然这个行动在今年终止了,但美国出台了更多的行动。
一名中国科学家在接受《自然》杂志的访谈时说到,即使新冠大流行的旅行限制解除,他们也不愿意前往美国参加会议或研究活动,因为美国政府干涉科学的行为,已让双方的伙伴关系产生了寒蝉效应。
更何况不仅对访美学者,对在美的华裔学者,美国政府也是实施严密的监控。
复旦大学科学与创新政策研究员唐莉表示,双重关系不一定意味着在两国都有职位或资助。她指出,这些论文很可能是学者对访问机构的礼节回复,又或者是被访问机构的要求。并且论文可能在研究完成多年后才出版,从论文中收集到的数据也有一定的滞后。
英国坎特伯雷肯特大学的社会学家张悦(Joy Zhang)指出,双方合作热度降低的具体原因与学科和机构也有关系。但她同时也表示,有理由怀疑政治关系的恶化,特别是“中国行动”这类举措,是导致两国研究人员和大学在启动和加强合作方面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也在做出一些改变,如2020年,我国表示,减少对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数据库中论文数量的评价,更注重论文质量,并且希望学者们能够多考虑在本国期刊上发表论文。
就如巴甫洛夫所说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在这个充满争端的时代,如何让科学更好地利于全人类,如何让政治更少地沾染科学,依旧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求答案。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492-7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555-z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015-y
4.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56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