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昭乌达盟地委、专署、联合会及军分区入驻林东并开展工作。在乌兰夫主导下,根据“四•三”会议精神,热北地委、军分区、热北行署代表,热北地委副书记李望淮等,同东蒙昭乌达省代表、省长萨嘎拉扎布、秘书长那苏图等,于4月中旬在林西举行会谈,达成几条协议、规定,暨“林西协议”。内容主要为:昭乌达省及所属部队自治军4师,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北军分区(即20军分区)办公地点搬迁到巴林左旗林东;热北专员公署撤销,与昭乌达省合并,政权名称改内昭乌达盟政府;林西县还称县,其他均称旗,即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克什克腾旗;实行蒙汉分治的原则,巴林左旗旗政府与林东行政委员会并存,克什克腾旗旗政府与经棚县政府并存,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巴林右旗旗政府内设汉民自治科,领导汉区工作;自卫军第4师接受热北20军分区领导。热北专署林东办事处也随之设立。1946年3月17日,东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昭乌

哈斯巴图 李占鹏

赤峰市西拉沐伦河北五旗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所辖地区,地域广阔,水草丰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历史上曾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巴林左旗富河镇富河沟得来)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游牧之地。辽代属上京临潢府,元时北部旗县多为弘吉刺氏封地,明朝设置应昌卫,北元时成为蒙古北元察哈尔部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阿鲁科尔沁部、巴林部、克什克腾部皆为元时重要部落。至清时设盟旗制度,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会盟于百柳之乡,始有昭乌达盟。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冀察热辽解放区,将热北专署由林西迁至林东并建立昭乌达盟。于是昭乌达盟署(热北专署)开始了她在解放战争时期治所在巴林左旗一一林东的极不平凡的日日夜夜…

 热北地委、军分区成立于林西及“林西协议”。

1945年11月初,中共热北地委(昭乌达盟委前身)在林西县成立,11月7日,热河热北军分区(即第20军分区,亦即昭乌达军分区前身)在林西县建立,王逸伦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卜云龙任副司令员并代理司令员职务。

1946年3月17日,东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昭乌达省政府在林东成立,萨嘎拉扎布为昭乌达省长,那苏图为秘书长,蒙古族上层人士和子章为东蒙自治军骑兵4师师长。

4月1日受东内蒙古自治政府内防部长阿思根将军指挥的东内蒙古骑兵4师在林东正式建立,除师长和子章外,参谋长仁钦宁布,副参谋长业喜扎拉僧,统辖骑兵32团(团长恩和图布新,驻巴林左旗)、骑兵33团(团长搏拉哈,未到职,驻巴林左旗,不久番号取消,46秋因斯钦朝格图反正而新建,将32团、35团没叛变的一个连又一个排编为33团)、骑兵34团(团长仲乃,驻巴林右旗)、骑兵35团(团长额勒登格,驻阿鲁科尔沁旗,后大部反叛)、骑兵36团(团长宝长寿,驻克什克腾旗)、骑兵37团(团长洪富升格,驻扎鲁特旗)。

由于八路军驻地林西与东蒙自治军和子章部为邻,和部曾二次袭扰林西,并反对八路军向东发展,热北地委、热北军区保持为最大克制,派员多次接触,缓和关系,晓明利害。

在乌兰夫主导下,根据“四•三”会议精神,热北地委、军分区、热北行署代表,热北地委副书记李望淮等,同东蒙昭乌达省代表、省长萨嘎拉扎布、秘书长那苏图等,于4月中旬在林西举行会谈,达成几条协议、规定,暨“林西协议”。内容主要为:昭乌达省及所属部队自治军4师,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北军分区(即20军分区)办公地点搬迁到巴林左旗林东;热北专员公署撤销,与昭乌达省合并,政权名称改内昭乌达盟政府;林西县还称县,其他均称旗,即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克什克腾旗;实行蒙汉分治的原则,巴林左旗旗政府与林东行政委员会并存,克什克腾旗旗政府与经棚县政府并存,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巴林右旗旗政府内设汉民自治科,领导汉区工作;自卫军第4师接受热北20军分区领导。热北专署林东办事处也随之设立。

昭乌达盟地委、专署、联合会及军分区入驻林东并开展工作。

依照“四•三”会 议精神及“林西协议”,5月1日,乌兰夫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在林东成立,乌力吉那仁任主任,那苏图任副主任。

5月18日,中共热北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从林西正式迁入林东。昭乌达盟署从此开始了在治所巴林左旗林东的十年治理岁月。

  1946年6月5日,热北专署和东内蒙古昭乌达省政府同时撤销,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萨嗄拉扎布任主席,吴广文任副主席,行政归热河省领导和东蒙自治运动联合会双重领导(东蒙政府己取消,内蒙古过渡状态)。热北地委始更名为昭乌达盟地委,热北20军分区易名为昭乌达军分区,喻楚杰为司令员。

昭乌达盟实行蒙汉分治,下辖3县5旗,即:经棚县、林西县、林东县和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赤峰历史和人们始称赤峰北部旗县即为昭乌达盟管辖之地。

至1949年5月,热河省重划行政区域,将西拉沐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和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5个旗、县划归内蒙古政府管辖。本年9月,中共昭乌达盟地委始改称: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

1955年12月,热河省建制被国务院撤销,西拉沐伦河以南的翁牛特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和赤峰县、宁城县5旗、县,即卓索图盟大部划归内蒙古昭乌达盟管理,昭乌达盟已包括西拉沐伦南北10个旗、县广阔地区。

1956年1月,昭乌达盟署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部队各机关由巴林左旗林东正式迁往赤峰县,盟署在林东10年的不平凡岁月遂告结束。

昭乌达盟的缔造者们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1)

  自1946年5月中共热北地委、专署(行署)、军分区迁入林东,到1956年1月中共昭乌达盟委、盟政府由林东迁入赤峰县,林东作为昭乌达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前后历经10载。昭乌达盟署在林东的10年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带领全盟各族人民,通过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平分土地,清算反霸,武装斗争,实现了人民翻身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新制度;二是通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贯彻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了“一•五”计划,通过整党整风整干和三反、五反等,初步建立起了全盟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今天,当我们回首昭乌达盟70多年的峥嵘岁月,盟署在林东日子虽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但却经历了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等重大历史时期和重要历史阶段。昭乌达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砥砺前行,在百柳之乡,在赤峰这块热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完成了从民主政府到人民政府,从蒙汉分治到蒙汉一家,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谱写一曲曲辉煌的昭乌达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奋斗之歌。

  昭乌达盟,蒙古语为“扎滚乌达朝格拉干”。扎滚,意即数量词一百。乌达,意为柳树。朝格拉干,意为会盟之意。扎滚乌达,汉语译为百柳,昭乌达盟,即在百柳之乡会盟。本来,盟旗制度是清政府利用蒙古部落传统集会、会盟的一种形式,来对各地方军政事务进行控制、监督的组织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管理制度。清史载,1636年清政府就派大臣到内蒙古诸部编佐建旗会盟,巴林部编为左右两翼,敖汉为一旗,阿鲁科尔沁为一旗,扎鲁特部为左右两旗,奈曼为一旗,翁牛特部为左右两旗,并举行了6部9旗首次会盟。清规定,每次会盟都要选举一会盟负责人即盟长,约定3年一次会盟。1639年举行二次会盟时,会盟地点选在了西拉沐伦河、老哈河、新开河交汇处乌兰布尔噶苏台(今翁牛特海拉苏、哈达图一带)。这次会盟业已演变为一种完善的管控制度。因清政府指定会盟地都要选在昭乌达这一柳林茂密之处会盟,故称“昭乌达盟”。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清朝为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召开了多伦会盟。这次会盟决定在内蒙古设6盟,即昭乌达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卓索图盟、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哲里木盟(通辽市)。1717年康熙50年会盟时,会盟地又选在了翁牛特旗海拉苏。同治年间会盟迁至阿鲁科尔沁南部叫德博色勒包(今通辽开鲁麦新镇义和沙拉)的地方进行。清会盟制度历时264年,昭乌达盟也逐次演化为8部12旗,相当于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和林西县、红山区、松山区、开鲁县、建平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设置热河省管理昭乌达盟(西拉沐沦河北)和卓索图盟(西拉沐沦河南)。日伪满时期,盟旗制度彻底解体,代之以省、旗、县、区等行政区划制度,部分县、设治局并入旗。如伪满政府在林西设置兴安西省,撤销鲁北县、天山设治局、林东县、经棚县,并入扎鲁特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翼旗、克什克腾旗。同时把属热河管理的喀尔喀左旗、扎鲁特左、右翼旗、巴林左、右翼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开鲁县划归伪满兴安西省管辖。

中国共产党人在热北设立昭乌达盟,实行在党的领导下的蒙汉杂居地区盟旗制度,沿用了清代管理制度,保持了内蒙古地区辖区行政管理的相对稳定。尤其是在日本刚刚投降,内蒙古东西分治,情况异常复杂的形势下,这一举措无疑是党中央及冀热辽中央分局关于内蒙古自治政策的最好落实,乌兰夫同志更是功不可没。 

1946年5月18日,中共热北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机关迁驻林东初始,为保密,中共热北地委当时挂“民运部”的牌子,王逸伦为部长,权星垣为副部长。一批从延安等老区派来的工作团干部陆续到达林西、天山、林东、大板等地。当时分配到各地的八路军工作团一般都是20人左右,实际上也是早期昭乌达盟搭起的各旗县党政机关架子的主要成员。例如,1946年6月3日,受昭乌达盟委委派,中国共产党人惠北海(时任昭乌达盟委委员、公安科长)率宋玉岗、邢北群、陈光等20多人组成的工作队,第一次进驻天山查布嘎庙街。6月7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几乎在秘密状态下成立,惠北海任书记,宋玉岗任组织部长,邢北群任宣传部长,惠北海还兼任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汉民自治科长。在当时蒙汉分治,工作难以开展情况下,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主动工作,率先从农区半农半牧区开展了建区、土改、减租减息、生产及征兵支前各项工作。旗委与阿旗政府协商,把旗政府从坤都迁至查布嘎庙街,旗政府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阿旗旗委还率先建立查布嘎庙街区委、乌兰哈达区委、天山口区委。自此,阿鲁科尔沁的各项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迎来希望的曙光。昭乌达盟委所属各旗县旗委开始时都处于秘密状态,一般对外称为政治处或武装大队政治处。在政府设汉民自治科,旗委委员大多数是汉民自治科成员,如巴林右旗科长为雷代夫(副书记代理书记)、阿鲁科尔沁旗科长为惠北海(书记、扎鲁特旗科长为秦纯一(书记),交叉任职,以确保党的绝对领导、蒙汉分治。以1946年6月底林东临时县委、林东行政委员会、阿旗旗委、旗政府(改组后)、汉民自治科相继成立为标志,昭乌达盟盟旗(县)两级政权组织机构相继开始建立。

根据“四•三”会议精神,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下设东西蒙总分会,而昭乌达与卓索图盟分会则由联合会乌兰夫(云泽)主席直接领导。乌兰夫主席派联合会执委会常委乌力吉那仁负责昭乌达盟筹建工作,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派热河省公安厅徐子干协助开展工作。1946年5月1日,昭乌达盟自治运动联合分会在林东成立,委员包括:乌力吉那仁、徐子干、那苏图、义达嗄苏荣、萨嗄拉扎布、和子章、却吉敖斯尔、阿民布和、斯布吉德。至6月份,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扎鲁特旗联合支会都已建立。扎拉嗄呼为巴林左翼旗支会主任,额尔和巴图为巴林右翼旗支会主任,包英昌为克什克腾旗支会主任,道不钦巴拉珠尔为阿鲁科尔沁旗支会主任,赛音巴雅尔为扎鲁特旗支会主任。两级联合会建立后,充分发挥了联合会半政权半军事和统一战线的群组织作用,在昭乌达盟政权建设、军队改造、蒙汉团结、剿匪与支前等工作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1946年9月,昭乌达盟地委、军分区先后两次对蒙骑4师进行整顿,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盟自治运动联合分会及旗县支会完成的。如乌力吉那仁任4师副政委,再如青年科长斯布吉德、组织科长义达嘎苏荣、宣传科长却吉敖斯尔及道布钦巴拉珠尔,都兼任着蒙骑四师各骑兵团团长或政委。最终使这支蒙汉武装真正改造成为一支党领导下的部队。

昭乌达盟工作刚刚起步,可谓千头万绪,但干部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决定因素。党中央、冀热辽中央分局、东蒙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都十分重视昭乌达盟政权建设中的干部队伍建设。据热河史统计,由革命老区派来了大队干部,他们是:由冀东派来6人,如张焕燃、卜汝英等;冀中38人,如王建民、王旭等;冀西派来13人,如乔国士、杜贵德等;山西6人,如石汝麟、白云飞等;延安31人,如苏雷、陆棣、李望淮、惠北海、李唐基、邢北群、张盘新、宋玉岗、乔风山等人;从部队来14人,如师军、卜云龙、喻楚杰、邱仁华、钟辉、刘昌、廖殿明、崔同喜、张绍卿、李天增、张华廷等;从赤峰来的3人,如王逸伦等;东蒙自治政府派来10人,如萨嗄拉扎布、孟和乌力吉、义达嗄苏荣、业喜扎拉僧、阿昆布和、道布钦巴拉珠尔等人;内蒙古自治联合会派来乌力吉那仁、徐子干2人;地方也涌现并培养了一批上层开明人士,如和子章、那苏图、苏达那木道布、哈斯道尔吉、义礼通阿等。这些人员,是早期昭乌达盟的谛造者、建设者,也是早期昭乌达盟及各旗县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早期的政权建设虽处于半隐秘半公开状态,但发展很快。到1946年底,经棚县己建立党委10个,党支部36个;克什克腾旗建立党支部80个;林西建党支部106个;巴林左翼旗建立党支部136个;巴林右翼旗建立党支部58个;阿鲁科尔沁旗建立党支部85个。

钟辉司令与罗云副司令、孙文采副政委在林东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2)

  各旗县委建立情况。在1946年底前普遍建立了旗县委,这为开辟基层根据地,建立基层政权,推进土改建政扩军,提供了领导保障。早在1945年9月,卜汝英同志受组织的委派,就前往林西开展工作。不久,张焕燃同志率小部队到达林西开展武装斗争。11月成立了林西县委,由林西县委副书记宋玉岗(后调至阿旗任组织部长)主持工作。宋玉岗调走后由高如松任林西县委书记。1945年11月陆棣同志受组织的委派前往克什克腾旗工作。不久,陈耳东同志(后昭盟盟长)任克什克腾旗旗委书记。克旗历任书记为陈耳东、郎充、杨宇普、崔泽林,副书记赵芝瑞。1946年6月10日阿鲁科尔沁旗委成立,6月7日惠北海任书记,阿旗历任书记为惠北海、石汝麟、陆棣、李唐基、张侠,副书记为张侠。1946年6月,中共林东临时县委成立,成员为赵芝瑞、苏雷、弓萍山、严寿卿、惠经文。12月林东县委正式成立,刘宝华任书记。林东历任书记为刘宝华、苏雷,副书记为石汝麟、马耀光。1946年6月雷代夫、崔泽林受组织的委派前往巴林右翼旗工作。昭乌达盟在今阿旗白音布统(当时右旗管辖)建立政治处,雷代夫代理书记,不久组织调李子富正式任右旗旗委第一任书记。1947年4月右旗政治处迁治所于政府所在地大板,始改称巴林右翼旗委,李子富为书记,历任书记李子富、雷代夫,副书记为王学仁。

各旗县政府组成情况。1945年11月林西县县政府正式成立,张焕燃代理县长,不久苏雷任县长。其后,各旗县政府陆续成立:经棚县历任县长为陆棣、张颜兴。克什克腾旗历任旗长为义礼通阿、查干楚伦、王健民。巴林右翼旗历任旗长为察隆阿。阿鲁科尔沁历任旗长为苏达那木道布、哈斯道尔基(阿林)。巴林左翼旗历任旗长为和子章、阿由尔布尼亚,林东行政委员会主席为苏雷。

1947年初,国共两党双方战场态势己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己进入反攻阶段,尤其是冀察热辽部队与东北主力部队相继解放了围场、隆化、平泉、开鲁、通辽、赤峰。6月,中央分局、军区和热河省委、政府从林西迁至赤峰五十家子,中共昭乌达盟委的工作,也进入了公开的、大踏步发展新阶段。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乌兰夫任主席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5月4日昭乌达临时行政委员会改称为昭乌达盟政府,义达嗄苏荣成为昭乌达盟首任盟长,副盟长为吴广文。

11月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提岀"取消蒙汉分治,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及所属昭乌达、卓索图盟分会”。据此,林东行政委员会与巴林左翼旗政府合并,称巴林左翼旗政府;经棚县同克什克腾旗政府合并,称克什克腾旗政府;所有汉民科撤销,改为或建成中共党的工作部门。

昭乌达盟是个民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关键环节, 开创昭乌达盟工作新局面,要求必须做好民族工作。为此,昭乌达盟委、军分区、政府和各旗委的领导同志,都以边作边学的态度,亲自做团结民族上层,培植民族青年的工作。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承徳“四•三”会议精神,把动员蒙汉人民参加反蒋自卫战争的宣传,同实行民族自治的宣传结合起来,妥善安排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1946年5、6月间林东行政委员会与各旗政府的“汉民自治科”顺利建立后,全盟上下开展教育干部严格尊重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民族感情、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历史文化活动,要求尊重民族干部,要求汉族干部积极学习蒙文蒙语。大力支持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盟分会、各旗支会工作。组织培训蒙族青年,盟领导亲自讲形势与任务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并与盟分会成员、训练班学员座谈,交流思想,收到良好效果。当时蒙古民族特别是青年中,存在着强烈的民族解放要求,他们称之为“民族热”,但对于民族解放的方向、道路,却不大懂,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他们反对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拥护共产党,但又存疑虑,一是怀疑我们党不能像苏联共产党那样支持少数民族;二是担心我们党的カ量不能打败蒋介石;三是对参加共产党后还能不能为本民族服务有疑问。经过宣传、座谈、讨论、短期训练班学习等,上述疑虑大部消除了,认识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中国各民族共同奋斗,夺取反美反蒋自卫战争的胜利,才能实现本民族解放的理想,提高了战胜美蒋的信心,很多知识青年坚决接受党的领导,成为发动群众、团结上层人士、改造政权、改造军队的领导骨干和积极分子。而且在斗争中,还有一批人陆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逸伦、张焕燃收编赤峰、乌丹等地的部分地方武装,组织了一个拥有14个支队、2000人的部队,这是热北(昭乌达盟)早期的武装。1945年11月7日,热北军分区在林西正式成立,卜云龙为代理司令员。热北军区在1946年初整编后,下辖3个团,13个连,官兵总计已达3000多人。1946年6月热北军分区在林东改称昭乌达军分区,司令员为喻楚杰,副司令为卜云龙,政委由昭乌达盟地委书记权星垣兼。副政委为谢志群,参谋长内师军,政治部主任为邱仁华、副主任为刘昌。至1947年3月,昭乌达军分区部队己迅速达到5296人。

1949年5月昭乌达军分区撤销,部队归内蒙古军区管理。历任领导:司令员喻楚杰、何能彬、钟辉,政委王逸伦、权星垣,副司令卜云龙、罗云,副政委谢志群、孙文采,参谋长师军、张荣森,政治部主任邱仁华、刘昌

热北军分区(昭乌达军分区)部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军分区直属部队,即人称老八路部队,包括林东独立团(步兵2团)、热北骑兵3团(朱德独立师骑兵3团,后归至乌丹军分区)、天大支队(由天山、大板、林东骑兵组成,团级单位)等。

天大支队,即天山骑兵大队,代号烈脓。日本战败投降后,冀热辽军区接受了沈阳北铁岭一个种马场,在此基础上便组建一支骑兵大队,下设4个中队,约400余人。1946年1月,骑兵大队开往赤峰地区,并进行了整顿。5月份,骑兵大队经林西、林东与东蒙古自治军骑兵4师和子章取得联系后,驻防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庙街,始改称天山骑兵大队,简称天大支队。热北军分区以天山骑兵大队为基础,将巴林右翼旗大板大队及巴林左翼旗林东大队并于天大支队。支队长为童玉林,政治委员胡胜辉。部队合并后,天山骑兵大队编为3个连队,驻守于查布嘎庙街原伪满警察局院内。大板大队编为第4连,林东大队编为第5连,分别驻守于查布嘎庙街西门外和马家烧锅院内。支队部设在查布嗄庙北街。1948年,根据解放战争的需要,冀察热辽军区将天大支队撤销,改建充实到骑兵4师32团和骑兵1师16团中。

第二部分为和子章所领导的蒙骑4师所属部队,多为伪满时保安、警察队改编而来,含骑兵32团、33团、34团、35团、36团、37团。这些部队,经历几次整编后,整编为31团和33团。

第三部分为所属各旗县地方武装一一县大队、支队,归各地旗委领导,其最著名的为林西支队,人员多,装备强,成为剿匪和独立六师重要力量或其他野战军重要补充。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3)

征兵现场

  昭乌达蒙汉联军司令部于1946年10月在林东成立,同时成立军政学校。喻楚杰、和子章分仼蒙汉联军司令、副司令,政委权星垣,参谋长阿民布和,政治部主任为孟和乌力吉(又作蒙和舞乐极)。军政学校和子章为校长、副校长喻楚杰。司令部成立后,首先对连以上130名干部集中轮训。同时选抜一批年青官兵,到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内蒙古自治学院、昭乌达军分区教导队进行集中培训学习。通过学习,这些青年军官后来成为4师骨干和党联系官兵的桥梁,阿鲁科尔沁旗斯钦朝格图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在组织建设上,4师各团都增设政治处,自治运动联合会主任分任师、团政委,训练班学员任指导员。同时,地委、蒙汉联军司令部果断撤销一部分人员职务,如4师原参谋长朗布仁钦被扣押,36、37团撤销了原团长职务,师到团中间增设支队,以加强对部队领导。通过整顿,4师部队战斗力有所提升,总兵力己达到3386人左右。第一次整军后,32团驻巴林左翼旗,团长图布新,政委斯布吉德(戈更夫)。34团驻巴林右冀旗,团长仲乃、却吉敖斯尔,政委额尔恒巴图、斯布吉德。35团驻阿鲁科尔沁旗,团长额勒登格(兼),政委道布钦巴拉珠尔。36团驻克什克腾旗,团长宝长寿、包英昌,政委查干朝鲁。37团驻扎鲁特旗,团长洪富升格、布仁巴雅尔,政委赛音巴雅尔;33团改成师部直属队警卫连等。

加强教育整顿,坚决同分裂分子做斗争。1946年12月2日,蒙汉联军4师2支司令兼35团团长额勒登格,在其兄塔日巴喇嘛影响下,尤其是在国民党李守信派出特务唆使下,相继制造了姚家段惨案、图格日格惨案、德博勒惨案。塔日巴、额勒登格在德博勒努图克软禁并在开鲁杀害了2支队参谋长业喜扎拉僧。在巴奇楼子庙南图格日格杀害了35团政委、阿旗支会主任道布钦巴拉珠尔、团政治部主任宝音乌力吉,公开投向开鲁之敌李守信怀抱。与此同时,阿旗公安科长孙根全叛变,率200多人攻打阿旗乌兰坝区公所浩尔图(三山村)。阿旗旗委警卫班长魏明德率部叛变投敌,在白音塔拉凤凰山村杀害了旗工作团团长王世清等人。蒙骑4师34团、37团、36团相继出现叛变事件。34团副团长韩桑杰与2连长乌日塔叛变后,4师政治部主任孟和乌力吉不顾个人安危,在前去劝阻途中被乌日塔之敌扣押并残忍杀害。37团长洪富升格(已被革职)、二虎策划杀害了37团政治处主任阿民萨贺喜等人,随后率大部公开投降通辽守敌。一时间蒙骑4师近千名官兵变节投敌,4师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血与火的生死考验。

鉴于此,1947年初,昭乌达蒙汉联军司令部对蒙骑4师进行了第三次整顿。首先取消支队管理体制,更加注意在连队中发展党团员,继续开展“诉苦”、“三查”活动,清理不合格人员640人,排以上不合格人员154人。1947年2月阿民布和接替其兄任4师师长、刘昌任政治部主任后,二人曾于3月在白音布统开展新式整军,并对部队进行了新的整编。整编后除原37团归辽西军区管理外,34团、36团一部编为31团;32团、35团一部编为33团,其余编入经棚支队。新建31团,驻防大板,团长却吉敖斯尔、政委斯布吉德。新33团,驻防克旗达王庙,团长包英昌、政委张华廷。

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列入解放军序列,乌兰夫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蒙骑4师也改成内蒙古骑兵4师。10月与卓盟纵队合并为内蒙古骑兵10师,师长孔飞,副师长阿民布和,参谋长慕汝瑞,副政委乌力吉那仁、刘昌(兼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包英昌。

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称内蒙古军区,下辖骑兵1师至5师。原10师改称3师、原第11师改称4师、原第16师改称5师。内蒙古骑兵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肃匪患,安秩序,保土改,在区外配合野战军部队作战,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英名。

各县支队情况:经棚支队创立于1945年11月,1948年已达8个连3800人,后成为冀察热辽独立6师3团(18团)主要部分,历任支队长杨兴和、王庆、巴嗄亚,政委杨藩、陈耳东、郎充、尹冠兰。林西支队创立于1946年4月,曾被中央警卫团调走9个连,兵力1300人,后编入冀察热辽独立6师,历任支队长崔同喜、张绍卿、童玉林,政委王纪明、郇肇基、陈耳东。林东支队创办于1946年2月,最多时500多人,历任队长薛占才,政委刘宝华。天山支队(阿旗支队)成立于1947年7月。昭乌达军分区派李炳培来阿旗组建部队并任支队长。至1947年9月,阿旗支队建成3个步兵连和1个骑兵连。至1948年8月时己扩大到3个营9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1个干训队、1个警卫通讯排和6个区小队。1949年改编为内蒙古军区昭盟军事部阿旗大队,下设3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1949年8月1连、2连并入内蒙古骑兵1师16团,驻扎林东等。1个骑兵连则并入昭乌达盟公安大队。3连改编后留在阿旗成为阿鲁科尔沁公安中队。阿旗支队(大队)成立虽仅有两年时间,但在保卫土地改革成果,消灭境内残匪,维护社会治安和新生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几年来向外输送兵源多达4000人,也涌现岀象吴宝成连长那样的战斗英雄。“阿旗前后输岀4000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巴林左旗文史语)。队长李炳培,政委惠北海、石汝麟、陆棣。

昭乌达盟虽解放较早,但匪患十分猖獗,史载昭乌达当时大小匪帮100多股。这些匪徒,绑架杀戮,打家劫舍,抢掠民财,烧杀掠夺,无恶不做,匪患已胜过兵祸。

1946年10月,冀察热辽剿匪工作委员会和司令部成立,张苏任司令员,王逸伦任工委书记兼政委。军区调动5个骑兵团和1个步兵团,在各军分区和县支队配合下,进行大规模剿匪。

主要包括:第二次解放经棚,剿灭张桐轩匪帮。1945年11月5日,赤峰县支队骑兵连长张桐轩,杀害县支队长张英信、政委王好来,挟持2个连队叛变投敌。张匪曾数次杀死我区负责人,尤其是残忍杀害了经棚土城子区秦荣政委,气焰极其嚣张。1945年12月在国民党支持下势力日渐强大的张匪,竟然占领经棚,成立伪政府,公开与人民为敌。1946年1月4日,热北军分区卜云龙副司令员率1个步兵团,在县支队支援下,包围了经棚张匪。张桐轩匪抵挡不住,仓皇岀逃,经棚重新又回到人民手中。

平定红枪会暴乱。1946年,经棚红枪会会员发展至170人,他们在陈喜珠、曹志星、王才等指挥下聚众暴乱,先是攻打新井区公所,然后占领热水塘区公所,杀死我热北地委组织部长乔风山等6名工作团八路军,阻断林西与经棚间联络道道。6月3日,热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邱仁华、林西县支队长崔同喜率3个连300人平暴。凌晨8时,上了法的红枪会匪徒口念咒语,不顾一切往前冲锋。军分区战士们沉着应战,打死10多名亡命之徒,余者四散而逃,红枪会首王山、刘会明当场抓获,红枪会暴乱遂平息。

天山保卫战。1946年12月15日,天山保卫战展开。达里扎布、额勒登格、乌日他率近3000叛匪分二路进攻天山,一路在东南正面主攻,一路在西南助攻策应。我冀察热辽骑兵32团、军区警卫团(后编为步兵46团)、天大支队、35团一连严阵以待,在李运昌、阿民布和、刘昌、任思忠坐镇指挥下,打败了来犯之敌,歼敌1000多人,取得了天山保卫战的彻底胜利。

追歼白金辉叛匪。1946年9月5日,昭乌达盟军分区副司令员卜云尤率1个团1000余人在百岔地区追剿白金辉匪。10月,军分区骑兵3团和蒙骑4师36团、经棚县支队配合剿匪,打死敌人40多人,迫白金辉匪流窜赤峰。其后,热中22军分区骑兵2团、朱德骑兵师一部都参与了追剿白匪战斗。经棚三区区长潘书声等6人被白匪杀害后,我昭乌达军分区政治部刘昌主任,率1个团及经棚县支队包围白金辉、于秀成匪,迫敌南逃。白金辉、于秀成匪与国民党13军谍报队合并一处,匪众达1000多人,他们在赤西县柴胡栏子,制造了冀东代表团苏林燕等22名干部战士牺牲的骇人听闻柴胡栏子惨案。1949年1月,白匪追随国民党13军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白担任解放军某团团副,不久病死。

围剿布里亚特匪帮。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一时风云突变。这时,盘踞在锡盟南及克什克腾达里湖西北部好特庙的布里亚特部额仁钦道尔吉本性暴露,接受国民党热察蒙边第一旅长委任,充当反共先锋。该部匪众360人,仅迫击炮就有7门,长短枪人手各一把,可谓兵强马壮。他们暴虐成性,杀害干部战士,劫掠粮草,骚扰百姓。1947年4月曾袭击我骑兵31团,在阿民布和指挥下,骑兵33团从林东强行军赶到克什克腾旗救援,此役一共歼敌70多人,击溃敌人。5月,骑兵天大支队、昭乌达军分区独立团、经棚县支队、蒙骑4师所属32团、34团、36团共2000多人,集结在克什克腾旗达王庙,以何能彬为司令员、邱仁华为政委追剿布匪。由于首战小胜丧失警惕,蒙骑4师及天大支队遭敌夜晚偷袭,遭受重大损失。剿匪指挥部马上调整战略,骑兵32团在达王庙阵地用82炮首先摧毁布匪重机枪,然后军分区独立团和天大支队协同包抄过来,抢占沙丘制高点,向敌发起猛攻。敌人不支,纷纷南逃。此役彻底击溃了布匪斗志。其后该匪流窜多伦,大部被我歼灭,匪首额仁钦道尔吉随德王逃亡至乌兰巴托。1948年12月,热河全境宣布解放。见大势已去,各路匪众纷纷投降,至1949年11月1日,昭乌达盟境内匪特已全部肃清。

蒙汉联军齐参战,积极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以后,昭乌达军分区所属部队向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大批量输送干部战士。仅向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委的冀察热辽独立6师就输送战士6058人,输送干部298人,包括邱仁华、张荣森、周志坚、崔同喜、张彦兴、张绍卿、李天增等一批共和国将军,也有郭俊卿、徐汉林等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昭乌达军分区独立战斗力极强的44团划归主力部队时,共有战士1266人,干部103人。1949年5月,以昭乌达军分区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8师,师长钟辉琨,政治委员邱仁华。该师建制归东北军区,由热河军区领导,1950年1月归辽西军区,1950年7月,168师502团调东北军区警卫师,师直和503团、504团机关(504团1948年整建制补充给38军)调归军委空军。同年12月,分别组成空7师师部及所属第18团(后改称第21团)和空8师第20团(后改称第22团),168师另有3个建制营改为东北边防部队。除此外,昭乌达军分区蒙骑4师参加了多伦外围战等大小战斗38次,歼敌508人。在昭乌达这块土地上,蒙骑4师的孟和乌力吉、业喜扎拉僧、道布钦巴拉珠尔、宝音乌力吉、斯钦朝格图、阿民萨贺喜等69名蒙古族优秀的干部,在共和国解放前夕血洒北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受到昭乌达人民的爱戴,他们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昭乌达盟是热河稳定的后方,人民群众纷纷送子当兵,有力支援了东北解放和全国的解放事业。据史料载,1947年1月一一6月昭乌达盟北五旗县就有9000人入伍。1946年12月一一1948年12月,昭乌达盟三年参军总人数多达22853人。仅阿鲁科尔沁旗1947年6月一一1948年12月,就有3626人参军。林西县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入伍8000人。林西史志载,当时林西人很自豪,林西儿女多壮志,八千子弟去当兵!入伍者就占了全县总人口8、89%。

1948年7月,昭乌达盟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建党整党运动。这项运动前后一年时间,共清除不合格党员224名,占总数14%左右。年底,昭乌达盟已有基层支部515个,党员6124名。1949年5月1日,昭乌达盟及各旗县政府一律改成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昭乌达盟改变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热河省政府双重管理现状,正式归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中共昭乌达地委亦改称中共昭乌达盟委。到1949年9月,中共昭乌达盟地委历任书记为王逸伦、权星垣、石汝麟(代),副书记为李望淮、权星垣、孙文采、石汝麟。秘书长为石汝麟、孙耳东、王学仁。组织部长为肖佐汉、恵北海、刘宝华、石汝麟。宣传部长为王纪明、石汝麟、李子富。民运部长为赵承瑞。社会部长孙文采、徐子干。昭乌达盟盟长为义达嗄苏荣、陈耳东,副盟长吴广文、鲧嗄丹儒布。

建设昭乌达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在农区,打破封建土地制度,开展清算反霸,减租减息,实现耕者有其田;打破封建牧业制度,牧区开展清算反霸和减放苏鲁克,实现草原牧民共有。开展大规模禁烟戒毒运动、大生产运动,狠抓教育卫生事业。截止到1949年,昭乌达盟工农业生产值已达233.8万元,作物播种288.5万亩,粮食已达11.85万吨,牲畜达57.85万头只,从此昭乌达盟出现了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西拉沐伦的汹涌波涛,涤荡着千年沉沙,日夜不停地向人们叙述着热北大地曾经的血与火洗礼的故事;威武雄奇的赛罕乌拉山峰,那是昭乌达人民用聪明和智慧托起的高高矗立的不朽的热血丰碑。让我们记住巴林左旗林东,记住昭乌达盟曾经的十年治所,记住那段令人久久难忘的充满艰辛的光辉岁月,和我们钟爱的赤峰一一跨越新时代,迈步新征程!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中的林西》、《昭乌达专署在林东》、《热河解放史》、《李运昌回忆录》、《赤峰史》等)(版权所有,严禁代发广告)

作者之一、革命老人哈斯巴图近照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是什么关系?昭乌达盟行署在林东的岁月(4)

哈斯巴图简历:哈斯巴图,男,蒙古族,中共党员,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石桌子嗄查人。早年在伪满兴安学院读书时,班主任即为道布钦巴拉珠尔。道布钦巴拉珠尔任阿旗支会主任时,哈斯巴图与其父配合道一起土改。因道布钦巴拉珠尔在巴奇楼子庙南被害,在道布钦巴拉珠尔夫人介绍下,他前往林东20军分区参加革命。后任独立6师17团宣传队长。亲历过黄土梁岗战斗、砬子山战斗、绥中攻艰、平津战斗、江西剿匪等。1950年在石家庄第6政治干部校学习并留校任政工教员。1953年底调洛阳步兵学校政治系任主任教员。1958年至196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调武汉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科工作。1962年调内蒙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任民兵科长。1969年2月调承德县人民武装部任政委。1981年转业到承德市文物局任党委书记、局长。1986年调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任主任。1990年离休至今。著有回忆录《风雨硝烟冀察热辽独立六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