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北部方言,古典名著中的兴化方言
兴化北部方言,古典名著中的兴化方言2.不省得“有的没的”的字面意思是指“有”和“没有”两种情况,但兴化方言里却是个偏义的组合,偏向“有的”,指“所有的”、“全部的”。书中是说史进让庄客快快收拾起所有的家当,杀将出去。先以《水浒传》为例。1.有的没的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第三回)
一地方音总是非固化的,也是多版块的。考察一种方言,当然不能停留在方音的层面上。我们还应该好好把玩方言词汇,从中感受浓郁的地域特色。用方块汉字记录在纸面上的文字才是方言的固定形式,那里有最真实、最可信的词汇信息。看来,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浩繁的卷帙当中。当然,从那些最接近民间口语的小说作品进入,是了解兴化方言词汇的最佳选择。
好在,兴化有三大著名小说可供我们徜徉、逗留。这三部作品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代中期陆西星的《封神演义》、明末清初李清的《梼杌闲评》,均是以通行的北方话写成,但三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兴化方言。这三部小说的完成年代,正好贯穿延用至今的兴化方言形成、定型、固化阶段,以此来探秘兴化方言,应该是可行和有效的。
如果想从这三部作品中寻找记录兴化方言独特发音的生僻字,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兴化方言里的有些发音,实在无法找到对应的文字。我非常不认可这样的做法:根据兴化方言的发音,从古代字书或词典里找出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再做一番拐弯抹角的勾连,便认定其音便是其字。比如说,兴化人看见手指大的番瓜纽烂了,不说番瓜纽死了,而说番瓜纽yì了,有人从古书上找出一个“殪”字来,说这个“殪”就是“死”的意思,兴化人口中的yì掉了,就应该写成“殪”掉了。这种认定恐怕有些想当然,一个几乎没有生息的古老汉字会仅活在兴化方言里?
我主要论说的,是那些常见的汉字在兴化方言里的独特组合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微妙之义。有一些词语,我们感到耳熟能详而外地人却觉得陌生,最能够反映兴化方言的细部特征,也最能够透露出作者的籍贯信息。在阅读这三部小说时,每看到这些词语,我便觉得如闻乡音,如见乡亲。它们带给我的亲切感,常让我有会心之乐。且让我们翻开《水浒传》《封神演义》《梼杌闲评》,分别从中找出10个有代表性的兴化方言日常用词来。
先以《水浒传》为例。
1.有的没的
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第三回)
“有的没的”的字面意思是指“有”和“没有”两种情况,但兴化方言里却是个偏义的组合,偏向“有的”,指“所有的”、“全部的”。书中是说史进让庄客快快收拾起所有的家当,杀将出去。
2.不省得
员外叫鲁达附耳低言:“你来这里出家,如何便对长老坐地?”鲁达道:“洒家不省得。”(第四回)
不省得,不明白的意思。许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晓得”一词,兴化方言里也有,“晓”就是通晓、明白的意思。兴化方言里是“省得”“晓得”并行的,且前面都可以加“不”。“省”在这里读xǐng,是个古老的字眼,有省悟、反省之意,《论语》中不是有“吾日三省吾身”之句吗?
3.活泛
智深正使得活泛,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第七回)
这里的“活泛”,是指鲁智深的身手敏捷、动作灵活。这个词不会是兴化方言里所独有,但兴化方言里却有独特的用法。兴化人还可以用“活泛”形容一个人手脚勤快,说一个姑娘手脚活泛,就是夸她知道寻活做,而且做得好。兴化人口中的“活泛”还有宽裕的意思:他工资少,用钱不活泛。
4.占身
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第七回)
占身,这两个字的组合很合理,字面上也好理解,近身的意思。在兴化一带,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它的本义就是“靠近身体”,上面的例句中用的就是这个义项;它有时也有“占有身体”的意思,如“那个婆娘不让她男人占身”;它有时还有“亲自干活”之义,如“家里的活计他从来不占身”。在汗牛充栋的古代小说中,使用这个词的地方并不多,许多词典作为例证的,都是选用《水浒传》中的这一句。
5.临了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第十回)
临了,一个很规范的组合,这里的“了”读liǎo,完毕、结束的意思。兴化方言里既指临近终了、临近最后,也指最终、结束之时。但兴化人很少单独用“临了”表示时间的,大多数情况下用“到临了”组合。兴化有一句俗语,叫作“要得好,到临了”,说的是最好的东西往往要等到最后。
6.巴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第十六回)
兴化人表示向攀登、攀爬意思时,常用“巴”这个音,如巴树、巴山、巴屋,就等于爬树、爬山、爬屋。我推想,作者用“巴”时,不会不知道这个字并无攀爬之义,也许是他太拘泥于方音,以至于就信手拈来一个书写简单的“巴”来?
7.打当
且说武大吃了早饭,打当了担儿,自出去做道路。(二十四回)
“打当”这个词不容易从字面上理解,“打”与“当”怎么就组合起来了?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应该在当铺,指的是出售典当过期的物件。上文中的“打当”显然与当铺无关,而是收拾、准备的意思。兴化方言里的这个词,大多是这个用法。有时,往往含有处理完毕、收拾妥当的意思,比如“你把家里打当一下”,比如“我把剩饭剩菜都打当干净了”。
8.买嘱
后被张团练买嘱张都监,定了计谋,取我做亲随,设智陷害,替蒋门神报仇。(第三十回)
“买嘱”的字面意思,是指用钱财收买他人、嘱其办事。兴化方言里的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义,“买嘱”双方的手段、目的都是非正当的。如果不惜花费钱财拜托他人行正义之事,那是不可以用“买嘱”来描述的。若是用钱财嘱人办坏事,那就是“买嘱”。上文中的“买嘱”就是行贿,符合兴化方言的用法。
9.省睡
小道便是五更报晓的头陀,教人省睡……(四十五回)
省睡,“省”读xǐng,也可写成醒睡,一般的解释是从睡梦中醒来。但兴化人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睡眠状态,说的是睡觉时比较警醒,一有动静就会醒来。生活中有的人睡觉比较沉,三声五声唤不醒,而有的人则睡得浅,很容易被叫醒,前一种人常被骂为死猪,后一种人就是省睡之人。那些哺乳期的女人都会变得非常省睡,孩子的轻声啼哭都会让她顿时醒来,母爱使然,可叹。
10.桩主
因此留你在家看守。自有别人管账,只教你做个桩主。(第六十一回)
“桩主”的本义是主管、主事者,上面的引文中就是这个意思。尽管这个词来路不明,“一桩之主”也实在让人费解,但它常常出现在兴化方言里,还引申出“主见、主张”之义。比如,批评一个人没有主见:“你这样没桩主,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往西,怎能办成大事?”
八仙过海
再以《封神演义》为例。
1.正眼
姜皇后正眼也不看,但以眼观鼻,鼻叩于心。(第七回)
这里的“正眼”不是指相貌特征,不是“斜眼”的反义词。其义是正视目标,表示注意和重视。对人的尊与鄙、亲与疏、重与轻,往往会从眼神表现出来,北方话中有“青睐”和“白眼”等词,兴化话中有“正眼”。但兴化人使用这个词时,大多是在否定句式中,如“他根本瞧不起我,从来不拿正眼看我”,表示的是轻视和不屑,引文中的用法也是如此。谁会说“他对我很好,一直正眼看我”?
2.做害
是那一个奸贼生事,做害我这个不赦的罪名。(第七回)
做害,就是加害的意思。没有事实而编造事实,没有罪名而捏造罪名,谓之“做”,这是一种有违道德、昧着良心的伤害。兴化方人有时也说成“搭害”,即通过谎言来加害。
3.久后
你带他一个,我带他一个回山,久后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第九回)
久后,以后、将来的意思。这两个字的组合很符合方言的特点,简单易懂。兴化方言中的“久后”不是指明天,也不是指后天,而是指时间久远的以后,用于对遥远的将来的预测。引文中的“久后”,就是这个意思。兴化方言还有“久日久后”的说法,用法和意思等同于“久后”。
4.耍子
你往哪里耍子,便去这半日?(第十二回)
耍,就是玩耍。耍子,就是玩一下子。这个词在兴化人中使用比较广泛,意思也较为宽泛:用于自己表自谦,如“明天我准备到你那儿耍子,你有空吗”;用于邀请人表亲近,如“好长时间不见面了,有空过来耍子”。用于小孩身上就是指玩耍,用于成人身上可包括打牌等不正当活动。
5.失时
子牙,你说的是失时话。(第十八回)
失时,原意是失去时机、错过时机,引申为倒霉、倒运,如“失时的凤凰不如鸡”。引文中的“失时”,和这样的解释并不完全吻合,更偏向于不通时务、不合时宜,或是“识时”的反义。兴化人的用法大多和引文一致,指的是对客观形势认识不清:你别失时吧,事到如今再求人也无用。
6.下晚
到下晚也不见出来。(第三十回)
下晚,是指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北方话中,表示这个时间段的词不少,诸如傍晚、黄昏、薄暮等等,用法没有区别。兴化人口语中一般只用“下晚”,只有书面语中才可能用其他的词。那么,有没有“上晚”一词?回答:没有。
7.汤
任你是什么人,汤之即为齑粉。(第四十六回)
这里的“汤”,抵挡、遮挡的意思。这种解释与词的原意无关,只源于方言中的特殊用法。我怀疑“汤”是“挡”的误写,兴化方言中不是常把不送气音读成送气音吗?兴化人口中的“汤”,一般指被动防御,是轻微的、短时间的、临时性的抵挡或遮挡,不是硬顶,不是死拼,不是出击。
8.得济
要解此毒,非此丹药不能得济。(第七十五回)
得济,是个动宾结构的词,肯定不是源于民间,而是源自书本。它的原意是得到帮助、得到救助,应该不难理解。兴化民间使用这个词的时间很长,使用范围很广,但意思却有限定,一般是特指得到亲戚、晚辈的好处。如:你儿子大了,你可以得济了;好在我侄子从中帮忙,我是得呃大济了。
9.帮泥
根源出处号帮泥,水底增光独显威。(第八十三回)
文中的“帮泥”,是指被稀泥粘着。帮,附着、粘着。“帮”本来并没有这个意思,这个义项显然是从方言中派生出来的。兴化方言中的“帮”,不是简单的附着、粘着,而是指由潮而干的附着、粘着,指不易剔除的附着、粘着。如:烂泥帮在裤子上;鼻涕帮在嘴巴上;地上的鸡屎干呃帮呃了。
10.关会
亦以目两相关会,随同彻地夫人在关上驻扎防卫。(第九十三回)
这里的“关会”,是“示意”的意思,以目传语,不就是示意吗?这个词出现得较早,含义也较多,但兴化人一般只使用其嘱咐、告知之义。不过,“知会”似乎有些不友好的意味,用到这个词时,就近乎警告了:我知会你,你家的墙不能再加高了!不知,兴化地区是否都是如此?
梼杌闲评
最后以《梼杌闲评》为例。
1.管头
只是一件,我们上头还有个管头哩。(第七回)
管头,在兴化方言里是指管束者或者管得住人的人。微妙之处在于,“管头”有些贬义色彩,很少有人自称“管头”,一般都是从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口中说出。就是说,称人“管头”并无称呼领导、师长那样尊敬,多少带有一些不满。如果有人说“儿子是我的管头,我一分钱主都不能做”,这是抱怨儿子犯上;如果有人说“你说话没用,你家里还有个管头哩”,这是讥刺人家老婆是母老虎。《梼杌闲评》中多次用到“管头”一词,其义与兴化方言中无异。
2.走滚
那孩子有些走滚,恐拿他不定。(第十回)
走滚,是兴化人常常挂在嘴边上的口语,意思是像球一样走东走西、滚南滚北,可解释成不牢靠、不稳妥、不巴实。在其他地区,这个词的解释要丰富得多,还有转机、活络、善变之义,是个中性词。兴化方言里,这个词贬义色彩很浓。事情没办成、或者办得不到位,均可谓之“走了滚”。这个词常常用来告诫、提醒他人:这件事你一定要认真去办,千万不能走滚。
3.一头水
进忠本是一头水的人,又被他感动了。(第十二回)
一头水,不是指头顶上沾满了水,而是指脑袋里像装了水,哪头重向哪头倒,形容一个人没有主见,东说东好,西说西好。这个词暗含的批评是较轻的,只是说一个人感情、主意老是变来变去。如果说一个人“脑子进了水”,那就是指责他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了。而“一头雾水”则是形容人糊涂、迷蒙的认知状态,批评的意味更轻。
4.不投
如今又知娘与爷不投,他却十分怜念。(第十三回)
“不投”中的“投”就是“投机”,指意趣相合、见解相同,“不投”的意思当然好理解,就是“投机”的反面。在兴化地区,“不投”实际上就是有矛盾、有意见、有隔阂。领导拆台、婆媳争吵、兄弟纠纷,均可谓之“不投”。上面引文中的用法,和兴化方言中完全一致。
5.是货是钱
进忠道:“驮绒既无熟人,再者利钱又重,不知布可准得?”七官道:“甚好,是货是钱。”(第十三回)
是货是钱,是兴化人的口头语,其组合并不规范,字面上让人难以理解。其实,这个词就是“凡是货都是钱”的简化。这应该是生意场上的习惯用语,意思是说,凡是货物都可以卖成钱,有了货物就等于有了钱。家里屯着货,就等于家里存着钱。那个年代货物短缺,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这个词外地人未必懂,但兴化人肯定懂。
6.脸嫩
进忠一者为疮疼挤不过人,二则脸嫩不会苦求,止讨得二三十文,买几个馍馍并酒,仅够一日用。(第十七回)
这个词不是描述容貌,而是形容性格,指的是脸皮薄、易害羞,与老脸皮厚正好相反。这个词也许不是兴化方言里所特有,但兴化人对脸嫩还有几种独特的表示,如不出趟、窝边秀、锅门口的嘴,都含有轻微的批评之义。一见人就脸红、一开口就结巴,哪能办大事?
7.罢罢的
“什么话,罢罢的,一生辛苦,半世青灯,才博得一第……岂可轻易丢去?”(第三十四回)
罢罢的,有时也说成“罢罢”,意思跟连词“既然”差不多,表示以此为前提加以推论:罢罢大老远来了,还不在这里玩几天?与“既然”相比,兴化的“罢罢”包含有“好不容易”之义。如“既然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也就不勉强了”这一句中,“既然”就不合适换成“罢罢”。兴化人的“罢罢啦”就是罢了、拉倒的意思,与“罢罢的”有明显区别。
8.着气
那两个官着了气,散席后并轿而回。(第三十九回)
着气,就是生气、置气,在兴化地区使用非常广泛。这个词不仅指单方面生气,如“年纪大了要少着气”,也指双方争吵,如“他和亲家今天着气了”;不仅指小矛盾,如“这点小事不值得着气”,也指大冲突,如“他们夫妻着气,头都打破了”。兴化方言中,“着”就是个动词,如“着了好长时间的气”,“着什么闲气”,“这些气哪是好着的”,等等。
9.拢边
(大娘子)见吴氏貌美,已是吃醋……良卿吓得不敢拢边,又不敢留在家,只得着人送他到侯家来。(第四十三回)
拢边,在兴化方言中就是靠近、停留的意思。其中,有两层隐含之义:一是非专程造访,属于顺便歇脚;二是时间短暂,逗留一下而已。仔细阅读上面的例句,是不难体味这两层意思的。一般情况下,这个词不会用在自己身上,只会用于描述他人的行为,表达些许的自谦或不满。例如,“你难得回村,就不能拢边?”“他现在有钱了,进了村也不肯拢边。”前一句有抬举,后一句有抱怨。
10.拿不住人
你几个姐姐又无姿色,拿不住人。(第四十五回)
拿不住人,其反义组合是“拿得住人”,这里的“拿”不是“捉拿”、“抓住”、“搬动”的意思,而是指“吸引”、“掌控”、“管束”。这个短语,多用在舞台表演者、家庭做主者、单位领导者的身上。一个无权无艺之人,根本是不需要“拿人”的。位尊而“拿不住人”,其实就是才艺不够、胆气不够、魄力不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毛家旺,1958年出生,江苏兴化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民俗及方言学者。在全国文学期刊及媒体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有专著《泰州方言例解》《庶民的礼俗》和中篇历史小说《盐场的反叛——张士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