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1997年,经过合建翻新,深圳戏院重新开业,迎来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北京人艺《古玩》、辽宁歌剧院《苍原》等国内外知名剧团剧目,连台好戏又一次汇聚国内外目光,延续深圳文化地标。“这是我小时候可以看电影唯一的地方。”“抢不到两块钱的原价票,硬着头皮在黄牛手上加了一块钱才买到票。那时候工资才八十块,但是觉得值!去深圳戏院看表演就是那时我们最憧憬的娱乐活动。”提及深圳戏院,这是一代深圳人的集体回忆。深圳戏院的故事说起来比特区的年岁还要久远。据《深圳文史第十四辑 宝安的文化建设与深港文化交流》资料显示,1960年,驻宝安的中央部属单位外贸、边检、海关、中旅社集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深圳戏院的建造工程。而彼时,宝安全县全年财政收人只有40多万元。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剧场,深圳戏院是深圳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文化纽带,肩负着宣传文化的重任。深圳戏院开幕演出邀请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演绎经典剧目《搜书院》,演

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南方都市报社携手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的“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活动已经进入到人气评选阶段。活动开幕以来一直受到深圳市民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深圳文化口碑榜深调研”系列走访也在持续进行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为深圳市民更深入展示各参评项目。

日前,深调研成员来到了位于罗湖东门老街口的深圳戏院。深圳戏院始于1960年,至今已横跨逾六十年。从对外文化宣传阵地到经典戏曲传承中心,从边陲小镇中的巍然独立隐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林立楼宇,张张黑白照片中,深圳戏院守望特区,凝聚着鹏城人的独家记忆。历经多次重建,更新转型后的深圳戏院肩负传承中华戏曲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以全新的方式继续陪伴新一代特区人。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1)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2)

引领时代,精品演出见证深圳历史

“始于1960”。伫于东门繁华街景中的深圳戏院,一个古色古香的LOGO下简单的这几个字,轻描淡写里风云已过。

深圳戏院的故事说起来比特区的年岁还要久远。据《深圳文史第十四辑 宝安的文化建设与深港文化交流》资料显示,1960年,驻宝安的中央部属单位外贸、边检、海关、中旅社集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深圳戏院的建造工程。而彼时,宝安全县全年财政收人只有40多万元。

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剧场,深圳戏院是深圳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文化纽带,肩负着宣传文化的重任。深圳戏院开幕演出邀请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演绎经典剧目《搜书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座无虚席,广泛的好评声中,鹏城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就此诞生。得益于深圳戏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戏院的精品演出也始终受到港澳同胞的广泛关注,吸引大量香港同胞前来观演,成为连接港澳的文化纽带。

“全国第一家有空调的戏院”、“深圳第一家文化艺术场馆”、“深圳最大的新型影剧院”……无数首创头衔共同书写着深圳戏院的光荣和骄傲。据资料显示,广东粤剧院、中央乐团、上海越剧院、新疆歌舞团、北京京剧团、广州粤剧团等知名艺术团体到深圳戏院进行演出;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女士在这里举行独奏音乐会,还筹得了一台依巴赫牌钢琴为音乐会伴奏。而这台钢琴也被称为“深圳第一琴”……

“这是我小时候可以看电影唯一的地方。”“抢不到两块钱的原价票,硬着头皮在黄牛手上加了一块钱才买到票。那时候工资才八十块,但是觉得值!去深圳戏院看表演就是那时我们最憧憬的娱乐活动。”提及深圳戏院,这是一代深圳人的集体回忆。

1997年,经过合建翻新,深圳戏院重新开业,迎来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北京人艺《古玩》、辽宁歌剧院《苍原》等国内外知名剧团剧目,连台好戏又一次汇聚国内外目光,延续深圳文化地标。

发展中,深圳戏院在始终保持自身老字号优势和特色的同时,亦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需求不断革新。历经改制更新,如今,深圳戏院已逐步完成影城向戏院的转型,观照历史,与时俱进,探索出自己独有的发展新方向。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3)

1960年3月5日戏院开幕首演《搜书院》主演红线女。

深圳粤剧团花旦谭芳梅:文化口碑榜深调研(4)

1965年马思聪深圳小提琴演奏会。

深耕曲艺,丰富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深圳戏院始终传承中国特色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立院之初,深圳戏院通过中华经典剧目的演出向外展示中华的璀璨文明,如今则深耕民族经典,不断助力戏剧经典的普及和焕新。

作为深圳唯一一家国有影剧院,深圳戏院在不断尝试中明确“以戏立院”的发展方向,以“剧场运营”为主体,“演出业务”和“影视业务”为辅,在发展多元演出形式的语境下深耕经典曲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以助力戏曲艺术发展为宗旨,多年来,深圳剧院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成功打造了六大公益项目,年均公益惠民演出近200场:“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荟聚名家名剧,旨在为戏迷带来顶尖艺术享受;“深戏民乐演出季”在传统节日奏响经典民乐曲目,打造民族节日仪式感;“戏曲早茶”唤醒周末,讲赏结合丰富观戏体验;“粤剧在周末”粤剧连台开锣韵味十足,传承中华戏曲情怀;“少儿演出季”甄选优秀儿童剧目,激发少儿艺术热情;“深圳市中老年歌手大赛”为市民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致力于引领全民文艺风潮。精彩好戏覆盖多年龄段,长期受到广泛欢迎,保持着超过85%的极高平均上座率。

另一方面,作为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基地,深圳剧院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为主要媒介,持续举办精选红色影片展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览、红色交流沙龙、特色党建活动、关爱未成年人电影展播活动等活动。深圳戏院、深圳粤剧团总经理周昊介绍:“我们希望将艺术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通过戏院这一特殊传播场所,借助文艺作品,更好地展示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开放,多元陪伴沉淀深圳精神

深圳戏院发展的脚步中始终体现着创新开放的特区精神。面对网络时代浪潮,深圳戏院锐意创新,打造深戏“戏播”直播平台,积极开拓“互联网 ”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拓宽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模式创新与内容经典相结合,打造“越经典越流行”新局面。据介绍,自2019年深圳戏院“戏播”直播平台开播以来,合计直播场次150余场,合计点击量约1800万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欣赏中华优秀曲艺提供更多机会。这一创新打破时空限制,为经典传承提供有力支持,无疑是特区精神的极佳注脚。

包容开放也是深圳戏院的一大特色。作为粤剧艺术的重要演出交流场所,深圳戏院亦持续策划京剧、昆曲、评剧、豫剧、川剧、黄梅戏、花灯戏等经典戏曲演出,汇聚多地域剧目精华,旨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爱好者提供更多元的艺术享受。

除此之外,深圳戏院在运营中格外注重与观众的情感联结。“戏院二号厅舞台和观众席距离非常近,观看表演时观众能够与名家近距离接触,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演出时的隔阂。”周昊表示,这也和戏院的服务宗旨相吻合,“观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希望打造‘亲情式’的服务氛围。”

风雨六十载,深圳戏院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与深圳的文化标本。“我们将不忘初心,立足市民迅速增长的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继续做好优秀文化艺术的推广传承工作。”周昊说。在未来,深圳戏院也将始终秉承特区精神,积淀文化厚度,以接地气的姿态致力于浸润特区生活点滴,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守望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实习生 王小天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