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早期青花瓷:当年周杰伦的黄金甲
周杰伦早期青花瓷:当年周杰伦的黄金甲满屏的土豪金在当年被嘲弄“俗不可耐”,而如今回头再看,才感受到这些道具之中尽是匠心匠气。于是他拿起斧子在碎石头上面使劲地垛,在沙子上面使劲地砸,这样砸出来的光亮,才是最自然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开拍的一年前,在每个深夜里,导演张艺谋经常会和一个人彻夜不眠地探讨。他们研究电影中的道具如何才能呈现好的视觉效果,小到一个头饰都不能放过。当道具做出来的效果太过新了,比如一个斧子磨的光鲜亮丽,就失去了使用过的那种痕迹。这时张艺谋导演就说了,“一定要具有生活化。”
工匠的双手,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以及一颗坐禅的心”,这是他对自己和同行们的总结。
这是手望为你讲述的第141个故事
编者 / 小若
——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开拍的一年前,在每个深夜里,导演张艺谋经常会和一个人彻夜不眠地探讨。
他们研究电影中的道具如何才能呈现好的视觉效果,小到一个头饰都不能放过。
当道具做出来的效果太过新了,比如一个斧子磨的光鲜亮丽,就失去了使用过的那种痕迹。这时张艺谋导演就说了,“一定要具有生活化。”
于是他拿起斧子在碎石头上面使劲地垛,在沙子上面使劲地砸,这样砸出来的光亮,才是最自然的。
满屏的土豪金在当年被嘲弄“俗不可耐”,而如今回头再看,才感受到这些道具之中尽是匠心匠气。
周杰伦的银盔银甲,周润发金甲上的大麒麟,巩俐戴的发饰,全是出自这位和张艺谋挑灯夜战的神秘人之手。
不仅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新版《红楼梦》当中主要演员的道具,也都是他设计和制作的。
他还复制过万历皇帝生前最爱之物—金丝翼善冠。整顶皇冠高达24厘米,却可以薄如轻纱,仅有826克重。
用细金丝编织出花纹,每根只有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粗细。而每个网眼也就能够插进一根缝衣服用的针。
更难得的是,皇冠通体没有任何衔接的痕迹,上千根细丝,一点丝头都没有。
这一切,非一颗匠心无法实现的。
他不只修复文物。
2009年,一座按54:1的比例,耗时3年半设计、制作而成的“黄鹤楼”,是他对新中国六十周年的献礼。
“黄鹤楼”由上万根银丝组成,细细的花丝连接在一起,制成镂空景观。阴瓦、瓦当、花纹、门窗、悬龙腕,都是花丝镂空制作,手工编织。
整个作品长198厘米,宽122厘米,高142厘米,实用纯银近70公斤。
8年后,他又完成了“鹳雀楼”。这一次,是按70:1的比例。
用花丝工艺制作“中国四大名楼”的愿想,他已实现了一半。在传承传统工艺这场情怀长跑中,他始终有着矢志不渝的理想。
如果说复制文物,是他在和古人对话;那么创作“中国四大名楼”,便是他留给后人的纪念。
他是赵春明,花丝镶嵌工艺传承人。
每当听到“细工”二字,脑海通常浮现的就是“日本”,潜意识里对日本的工匠精神已经到了不容置疑的程度。
但其实,中国也有很多细工技艺。
“花丝镶嵌”就是其一,它又叫“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抽成细丝,以堆叠编织等技法,点翠镶嵌,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
它是“燕京八绝”之一,古时候主要供皇帝和后宫嫔妃们使用,所以说它是一门宫廷艺术。
赵春明《吉祥如意法螺》
赵春明十五岁就已经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很难想象一个大男人要有一颗多么细腻的心,才可以做出这样细腻的工艺品。
每制作一个花丝镶嵌的作品,仿佛是在和这个浮躁的时代做斗争。因为这个过程,其实十分枯燥。
在制作之前,要用火枪喷射出来的100多度的火,把金锭子或是银锭子化成金水、银水,然后倒在一个细长的凹槽当中。
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银水就瞬间凝固,铸成一根细长的银条了。
接下来就是把这些金条、银条通过这个机器拔出粗细不同的丝。这种手工拉丝是两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技术,也叫拔丝。
而这个布满圆孔的金属板,就叫拔丝板,是银条的瘦身工具。
拔丝板上面由粗到细有几十个孔,每个圆孔直径都不一样,最粗的是7.62毫米,最细的只有0.1毫米。
拔丝的时候不能投机取巧。一根金属丝,要由大到小每个孔都过一遍,跳一个孔都不行,因为这样丝的表面才会光滑。
当金属被拉成细丝后,他还不能直接用,要把两到四根细丝搓成一股变化多样的花丝。
再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八大传统技法,将它们制成各种形状。
作为“燕京八绝”中工艺最繁复的一项技艺,仅花丝就有正反花丝、拱丝、麻花丝、竹节丝、凤眼丝,麦穗丝,小辫丝等十几种不同纹样。
这些花丝都是金属制品,本身有着一定的硬度。它们一旦冷却下来就会变硬,如果再凹造型就会断裂,所以制作过程要不断地用火枪灼烧,让它保持柔软。
但也要讲究火候,如果烧的时间太长会把丝烧断,这样的丝同样不能用了。
做好了各种造型的丝之后,就该填丝了。
要用小镊子把它们一个一个地粘到编丝里面,花丝镶嵌的每个环节都要对精细程度要求很高。
而最考验功夫的,其实是焊接工序。一根根细过发丝的花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火头儿上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
因为火候如果不到焊药没化,就没焊住,药就素了,等于那个药没化就睡着了,再怎么叫醒它都叫不醒的了。火头一过头,又会导致金属熔化了。
这么难的一个步骤,在今天即使有燃气吹火工具,都难以控制的好。
而在宫廷时代,竟然都是人手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
因此,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让今天的我们不得不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它。
当初赵春明大师复制那顶帽子,也只能是竭尽全力达到古人的水平。
他曾说过,“无论是什么工艺品,不是光会动手就行了,还得有很多的学识修养在里面。”
2017年北京春晚有一只金光闪闪的“春碗”夺得众人眼球,那是他的作品。
那一年是丁酉年鸡年,因此他使用了“重明鸟”。这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一种寓意避邪除灾的瑞兽。
再配上“梅兰竹菊”的图案,代表着“福禄寿喜”,用这些美好的设计来表达对人民浓浓的情谊与最美好的祝福。
他让这只“春碗”在跨年之夜有了它该有的意义。
几十年来,他参加国家博物馆多个文物修复工作;他收徒弟,让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更好传承下去。
而四大名楼,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自己对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做的一点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一开始做“黄鹤楼”,没有钱,他就大量接加订单。
有了一点积蓄便带着人到武汉实地考察,详看每一个斗拱、栏杆,实地测量,绘画拍照。回来再跟资料比对,设计图纸。
等攒够钱买料了,他就请师傅一起制作。一般情况大家都是工作8小时,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没钱了就停一停,等攒上钱再继续。”就这样点滴积累、聚沙成塔,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精美绝伦之作。
他的作品之中蕴藏的灵气,除了他自身的内涵沉淀,还来源于他制作时倾注的所有心血。
他在传统工艺道路上所呈现的自己,正如他给自己和同行的总结:
“工匠的双手,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以及一颗坐禅的心”。
我想,这才是大国工匠。
——
内容为【手望Sowarm】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