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东方艰难转型之路:两代人不变的选择

新东方艰难转型之路:两代人不变的选择“之所以产生留学的想法,应该是在初三那年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海外游学项目,这次游学让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还有那么多我没见过的景色和没了解过的文化,于是我告诉爸爸,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小安说,“我没有子承父业,我学的专业是文学,从一开始,和爸爸选择的路就是不一样的,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幻小说作家,爸爸也从没要求我要走留学的道路。”“留学生活中,最令他兴奋的是,可以在学校和各种会议中见到出现在专业期刊上的大牛老师,他把这种兴奋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当做克服各种困难的动力。那段岁月是他一生的财富,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你选择出国留学是受爸爸的影响吗?”“坦白说,完全没有。”

小安:新东方国际教育 2017年学生

和小安的见面是在一次新东方两代人见面会的活动上,小安和爸爸是新东方的校友,小安是新东方2017年的学生,爸爸是新东方1993年的学生。

从93年成立至今,新东方培养了两代留学人。小安和爸爸的经历,代表了两个年代的青年成长缩影,也代表了两个时代的变革。

新东方艰难转型之路:两代人不变的选择(1)

新东方留学两代人代表——妈妈:新东方1995级学员 女儿:新东方2019级学员

当谈起爸爸当年为什么要出国时,小安说:“他大学当年是学工科的,当时叫无线电,想去国外学习电子信息,回国就能把当时最先进的搜索技术带回中国。那个年代,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非常少,孤独感可想而知。在学习之余,还要靠打工维持学习和生活。”

“留学生活中,最令他兴奋的是,可以在学校和各种会议中见到出现在专业期刊上的大牛老师,他把这种兴奋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当做克服各种困难的动力。那段岁月是他一生的财富,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你选择出国留学是受爸爸的影响吗?”

“坦白说,完全没有。”

小安说,“我没有子承父业,我学的专业是文学,从一开始,和爸爸选择的路就是不一样的,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幻小说作家,爸爸也从没要求我要走留学的道路。”

“之所以产生留学的想法,应该是在初三那年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海外游学项目,这次游学让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还有那么多我没见过的景色和没了解过的文化,于是我告诉爸爸,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新东方艰难转型之路:两代人不变的选择(2)

新东方留学两代人代表——爸爸:新东方1999级学员 儿子:新东方2018级学员

小安说,今年是他留学的第二年。这两年,他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更多元的文化。在这其中,他最热衷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同学们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

“那么,你的梦想有改变吗?”

“没有呀,爸爸告诉我,只有走出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后,才有能力去回看和欣赏自己的文化。其实,这两年的留学生活让我更加坚定未来可以在自己的作品里,融汇更多元的故事,希望有一天可以写出畅销全球的作品!”

传承并不是我要求你一定要走我走过的路,而是希望你能看到我看过的风景,成为更好的自己。

千千:90后创意瓷器工艺品创业者

千千出生在江西景德镇的一个陶瓷世家,小时候家人就时常对他说,“长大了你就接你爸的班,干你爸这活。”千千说,“当时听到这话,我嗤之以鼻,实话讲,内心里也从没看上过这份手艺活。”

“那你最后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呢?”

“应该算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吧,留学期间,我无意中关注到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销售创意湘西本土艺术品的店铺,在当地非常受追捧。于是我在网上做了一个调研,发现这类中国传统艺术品非常受欢迎,类似的视频同样受到了很多国外网友的关注和点赞。我就突然来了灵感,为什么我不参与推广家乡的陶瓷艺术品呢?”

千千说,“艺术和文化应该呈现出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因为开放是自信更彻底的表达,融合是更高级的呈现。”

回国后,千千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业,把陶瓷与全球化的元素进行包装结合,做创意陶瓷艺术品销售相关的工作。目前,他们的创意陶瓷艺术品受到了很多国外朋友的追捧,虽然目前创业项目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生产量还不大,但是千千说:

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来,再从我的手里传承出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吧。

何钢:新东方留学考试研究院院长、新东方国际教育教学管理首席专家

何钢,1998年加入新东方。

作为“老一代”新东方老师的代表,何钢老师对于“传承”的理解,贯穿20年的从教生涯:

“空教室”和“老教师”的见证,是每位新东方老师正式登上讲台前的必经之路。

何钢老师告诉我,刚刚入职新东方的时候,在第一次登上讲台前,他经历了不下十次试讲,十次批课,十余次逐字稿的修改(新东方内部把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都要写下来,俗称逐字稿),甚至在黑板哪个位置、写哪个单词、花多长时间都测算过。

肖宇:沈阳新东方国际教育培训中心 雅思教师

肖宇,2008年加入新东方。

他说:“我到现在都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前的那个冬天,为了克服紧张,我每天早上七点,顶着东北刺骨的寒风,到北陵公园(沈阳著名晨练圣地),对着一片空树林讲课,讲到动情处,我还会对着树枝树干交流互动。”

“大家都会了吗?”

“好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很多次,晨练的老人们都会驻足围观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人生中最孤单的一个冬天,但也是最充实的三个月,我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了流利的表达,现在我的语速非常快,教学输出效率非常高。感谢那个冬天里,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也感恩新东方老教师传承给我‘面对空教室磨课’的传统。”

“新东方,老师好”,不是一个符号,需要有刻进灵魂里的责任感。

对着空教室试讲,在寂静的树林里磨课,是两代教师的工作传承。

腹中有墨,肩上有责,对讲台的敬畏感,是两代人不变的传承。

写在最后:

传承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大抵不过是,我们既传承着上一代的DNA,也有专属于我们自己独立的成长与思考。

两个不同年代的年轻人,传承着一样的标签:

成熟而不圆滑,进取而不鲁莽。

果断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

探索而不迷惑,孤独而不孤单。

——俞敏洪

新东方艰难转型之路:两代人不变的选择(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