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早在一战前就有毛瑟C96被走私到当时尚在俄国统治下的芬兰,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后,芬兰宣布独立,并从德国获得军事援助,那些通过潜艇运到芬兰的枪械中就有数千支毛瑟C96,其中大部分是9毫米口径的大红九毛瑟,也有7.63毫米口径的商业版毛瑟,它们都被用于芬兰内战。两次大战之间,芬兰军队的制式手枪大多更换为国产手枪或更先进的外国自动手枪,比如鲁格P08、FN系列勃朗宁手枪等,但相对老旧的毛瑟C96依旧被沿用到二战时期,有资料显示到1940年夏季,芬兰军队仍装备着614支毛瑟C96,其中9毫米版本343支,7.63毫米版本271支,因为服役时间久远,被芬军官兵戏称为“老头毛瑟”。芬兰人的最后一批毛瑟C96于20世纪60年代被出售到国外。■在雪地中以卧姿使用毛瑟C96手枪的芬兰士兵。■带有20发固定弹仓的毛瑟C96变型,弹容量大是毛瑟C96的一大优势。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只有中国和德国曾大量装备过毛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

众所周知,毛瑟C96手枪在问世之初曾被德国军方很不客气地拒绝了,但这个挫折丝毫没有影响到这款经典手枪的市场表现,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始终是毛瑟公司在手枪领域的主打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到1937年停产时已生产了超过110万支,在商业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成功案例。当然,毛瑟C96的销售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贡献,中国消化了一半以上的产量。不过,在20世纪上半叶,毛瑟C96在欧洲市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其商业版本出口到很多国家,也有多国军队正式或非正式地装备过这款名枪,并且服役了相当长的时间。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2)

■20世纪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时期装备毛瑟C96的手枪队。

以现代的眼光看,毛瑟C96作为早期自动手枪,设计并不算成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体积重量偏大,结构也颇为复杂,制造难度大,就算不断改进简化工艺,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此外采用弹仓前置设计,重心靠前,人机功效不佳,影响射击手感等等。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动手枪刚刚兴起的背景下,毛瑟C96确实是当时性能最出色的自动手枪之一,拥有其他手枪不具备的优势:首先就是大弹容量,标准型配有10发弹仓,后来又推出20发弹仓或弹匣的型号,在双排弹匣普及前,大多数手枪的弹容量在6~7发之间,因此毛瑟C96具有更好的火力持续性;其次,毛瑟C96可接驳木制枪托做抵肩射击,射程精度优于普通手枪,可作为半自动卡宾枪使用,这也是一个明显的战术优势。加之外形粗犷刚猛,品质精良,老牌口碑,所以毛瑟C96依然是枪械市场的宠儿。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3)

■一位使用毛瑟C96手枪的芬兰军官,由于重心靠前,单手射击手感较差。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4)

■带有20发固定弹仓的毛瑟C96变型,弹容量大是毛瑟C96的一大优势。

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只有中国和德国曾大量装备过毛瑟C96,其实这款手枪的装备范围很大,仅在欧洲地区正式装备该枪的国家就不在少数,比如本系列之前的文章介绍过毛瑟C96在俄罗斯和苏联的传奇故事,除了苏俄外,意大利、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等国都是毛瑟C96的客户,同时在民间市场上销量也相当不错。这里尤其要提一下芬兰人与毛瑟C96的缘分。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5)

■一战时期生产的9毫米毛瑟C96,也称“大红九”,曾被德国援助给芬兰。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6)

■在雪地中以卧姿使用毛瑟C96手枪的芬兰士兵。

早在一战前就有毛瑟C96被走私到当时尚在俄国统治下的芬兰,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后,芬兰宣布独立,并从德国获得军事援助,那些通过潜艇运到芬兰的枪械中就有数千支毛瑟C96,其中大部分是9毫米口径的大红九毛瑟,也有7.63毫米口径的商业版毛瑟,它们都被用于芬兰内战。两次大战之间,芬兰军队的制式手枪大多更换为国产手枪或更先进的外国自动手枪,比如鲁格P08、FN系列勃朗宁手枪等,但相对老旧的毛瑟C96依旧被沿用到二战时期,有资料显示到1940年夏季,芬兰军队仍装备着614支毛瑟C96,其中9毫米版本343支,7.63毫米版本271支,因为服役时间久远,被芬军官兵戏称为“老头毛瑟”。芬兰人的最后一批毛瑟C96于20世纪60年代被出售到国外。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7)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8)

■上两图是二战时期装备使用毛瑟C96手枪的芬兰士兵。

在一战时期,作为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也进口了50000支毛瑟C96,这是除中国之外毛瑟C96最大的国外军方订单。奥匈帝国引进的毛瑟C96绝大部分为7.63毫米口径,与战前生产的商业版本差别不大,但有极少数毛瑟C96被重制为8毫米口径,发射8×27毫米加泽尔手枪弹。奥匈帝国军队主要将毛瑟C96装备给一线基层军官,同时奥匈飞行员们也将C96作为自卫武器带上天,还脑洞大开地将10支C96组合成一款酷似密集阵的空战武器,这些手枪通过简单的并联机构结合在一起,只要扣动扳机就能同时击发,可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倾泻100发子弹,对于一战时期结构脆弱的飞机而言颇具威胁。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9)

■一战时期出口奥匈帝国的毛瑟C96,与商业版本相差无几,当前收藏市场售价达5300美元。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0)

■奥匈帝国订购的毛瑟C96上的检验钢印,这是识别该枪的重要特征。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1)

■一战时期奥匈飞行员将10支毛瑟C96组合成“空中密集阵”。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曾装备过毛瑟C96,尤其是西班牙还成为欧洲范围内毛瑟手枪最大的山寨国。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有着民间造枪的传统,不少枪企都大量仿制了毛瑟C96,同时加以创新,部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可以比肩德国原版。一战后,德国军工生产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毛瑟C96的出口也受到影响,西班牙仿版毛瑟趁机抢占市场,走俏一时。关于西班牙山寨毛瑟的故事本系列文章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此外,拉脱维亚也引进过毛瑟C96作为警用武器使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被瓦尔特PP手枪取代。英国在一战前也进口了相当数量的毛瑟C96用于商业销售,供私人购买,其中包括未来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2)

■德国原版“大红九”毛瑟(上)与西班牙仿制的阿斯特拉900型手枪(下)。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3)

■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使用毛瑟C96手枪的共和军国际旅成员。

与后来占据手枪技术主流的套筒式自动手枪相比,毛瑟C96的设计并不完美,某些性能上的缺陷直到停产也未能得到解决,但庞大的生产数量和广泛的装备范围以及在数不胜数的实战中的突出表现都足以奠定这款手枪在世界枪械之林中的重要地位,在枪械发展史上留下了绚烂多姿的篇章,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毛瑟C96的情怀至今依然隽永悠长,耐人回味。

毛瑟手枪单发:毛瑟手枪总产量超110万(14)

■作为一款经典名枪,毛瑟C96具有迷人的魅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