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山腰敬老院过端午节:福慧传家这个端午节福泉书院邀请您一起做香囊
泉港山腰敬老院过端午节:福慧传家这个端午节福泉书院邀请您一起做香囊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逢佳节,总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然而,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五毒”尽出,蚊虫滋生。 端午戴香囊,寄愿一整年平安顺遂所以是可以安稳于人间的“福慧”。一杯茶、一个粽子、一个香囊,都是在现代人生活中继续体现传承的“宿慧”。
“传家”,
传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宿慧”,
宿世累积的智慧,
而且因为是在众生生活的平实中传承累积,
所以是可以安稳于人间的“福慧”。
一杯茶、一个粽子、一个香囊,
都是在现代人生活中继续体现传承的“宿慧”。
端午戴香囊,寄愿一整年平安顺遂
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逢佳节,总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然而,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五毒”尽出,蚊虫滋生。
每逢端午这天,民间家家户户流行兰汤沐浴、悬艾草菖蒲、饮药酒、佩香囊等习俗,以表达辟瘟除秽、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古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佩戴香囊,求驱病禳灾、驱瘟避邪,寄愿接下来一整年都平安顺遂。
香囊起源
先秦时
年轻人见父母长辈,
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
据《礼记·内则》记载:
“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美如意手工香囊)
《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盛装丽人的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代女子所过之处,往往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香气的来源绝大部分便是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
香囊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在古代佩带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子中也一样普遍。
手工香囊传祝福
宋朝时官员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囊,
到清代香囊成为馈赠佳品,
特别是男女相爱作为定情信物,
小说《红楼梦》中林妹妹曾给宝玉做过香囊,
一针一线凝结着情意,绵绵情思,含蓄又优美。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
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送一个香囊,传递一份友情,表达一份祝愿,
或随身佩戴,或随意挂在合适处,
一缕幽香,让人心意澄清。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古人常以香囊相赠,以寄托彼此的情深意重。在端午佳节,把亲手制作的香囊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既风雅体面,又寄托美好祝愿。
赠与孩童,期望辟邪驱瘟;
赠与长辈,寄愿长寿无疆;
赠与友人,代表相识相知的君子之交;
赠与伴侣,则代表相爱相守、情深意长。
正如蒋勋给台湾任祥编著的《传家》序中所题:
想起她每年送的礼物。
有的是一支蜡烛,上面用手工浮贴着唐诗,
朋友来家中坐,烛光照亮屋内一角,
大家都围坐烛光下。
有时候是一块手工肥皂,
带着香茅草茶树的清香,
是我沐浴时很深的触觉与嗅觉记忆。
......
我想,“传家”,
传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宿慧”,
宿世累积的智慧,
而且因为是在众生生活的平实中传承累积,
所以是可以安稳于人间的“福慧”。
一杯茶、一个粽子、一个香囊,
都是在现代人生活中继续体现传承的“宿慧”。
看到那么多漂亮的香囊,
你是不是也想自己亲手做一个呢?
还在等什么,
赶紧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
活动主题:“手作香囊,传递祝福”
时间:
2019年6月9日周日
(下午13:00-16:00)
地点:
杭州福泉书院
杭州西湖黄龙路1号黄龙训练馆2号门1楼
费用:
20人以上团体是为288元
20-10人为298元
(包含材料及茶歇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