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鲍勃迪伦有影视作品吗?波普迷幻鲍勃

鲍勃迪伦有影视作品吗?波普迷幻鲍勃「在工厂你永远都不必摆拍,你想拍的一切都会自己发生。六五年几乎随便一个午后,你都能见到比利在那听着卡拉斯,杰勒德在写诗或帮我绑画布……」在记者要求采访他的“工厂”(Factory)时,安迪这样说:《波普主义》的文笔是轻松的、诙谐的,任何大事小事在安迪·沃霍尔的眼里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无所谓甚至不正经。而任何对那个时代的总结都让人感觉那么的贴切和直观,来看看书里的那些“波普”的文字——在总结鲍勃·迪伦的名气时,他说:「如果迪伦只是一个没有吉他的诗人,说同样的那些话,他不会成功;但是当诗歌窜上了十大热门曲目的榜单时,你无法忽视它。」

很久以前,当我接触摇滚乐的时候知道了「大门」、「地下丝绒」、「塞隆尼斯·蒙克」这些乐队、乐手的名字;几年后,一本《在路上》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随之而来的是“地下电影”、“嬉皮士”、“垮掉的一代”、“波普”等等一系列即让人着迷又让人感觉模糊的名词。直到看过《波普主义》这本书,那个冥冥之中伟大的时代才浮出水面(即美国的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鲍勃迪伦有影视作品吗?波普迷幻鲍勃(1)

▲《波普主义》封面

▲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朋友们

而如果你是一个“边缘文化”电影、音乐、艺术的发烧友,并坚持读下去的话,你会发现《波普主义》是一本由“点”和“线”组成的结构严谨的书,所谓的点就是那些安迪·沃霍尔所接触的或别人提及的人物,所谓线就是时间线(即1960年-1971年这十年)。作者正是用这「点」和「线」绘制出了一个庞大的「波普时代」

《波普主义》的文笔是轻松的、诙谐的,任何大事小事在安迪·沃霍尔的眼里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无所谓甚至不正经。而任何对那个时代的总结都让人感觉那么的贴切和直观,来看看书里的那些“波普”的文字——

在总结鲍勃·迪伦的名气时,他说:

「如果迪伦只是一个没有吉他的诗人,说同样的那些话,他不会成功;但是当诗歌窜上了十大热门曲目的榜单时,你无法忽视它。」

在记者要求采访他的“工厂”(Factory)时,安迪这样说:

「在工厂你永远都不必摆拍,你想拍的一切都会自己发生。六五年几乎随便一个午后,你都能见到比利在那听着卡拉斯,杰勒德在写诗或帮我绑画布……」

当我们还把地下丝绒的每一个乐手当成偶像的时候,关于他们的女鼓手,安迪转达了保罗的话:

「很简单,乐队斯特林认识她哥哥,他有一个放大器,他对我们说如果我们让他妹妹给我们打鼓的话我们就可以用那个放大器。」

鲍勃迪伦有影视作品吗?波普迷幻鲍勃(2)

▲安迪·沃霍尔 与 地下丝绒乐队

对那个时代的摇滚乐,安迪这样说:

「在披头士之前,孩子们会在他们走出校门之后离开摇滚,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为他们自己规划出和摇滚相关的职业生涯,摇滚到了这时已经是个庞大的产业了。」

看那个时代的生活你会感觉异常的轻松,就像坐在酒吧里闲散地喝着啤酒听着摇滚乐。那种玩世不恭、即时享乐的生活态度让人钦佩。即便是在晚年安迪·沃霍尔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疼痛描写自己受枪伤后的场景时,也处理的如此轻松:

「我就那么躺在地上,不停地流血。救护车来的时候没带担架,所以他们把我放在一架轮椅上。我本以为刚才躺在地上的时候感觉到的痛楚是最厉害的,但这时我变成了在坐位上,才知道刚才那个还不是。」

我想安迪无需解释什么是“波普”了,因为他和他的那个时代本身就是波普,用安迪自己的话说:了解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波普行为。

冥冥之中,你对安迪·沃霍尔总有一种既陌生又亲近的感觉,他似乎总和你熟知的那些人或事物擦身而过,就像电影《大门》中那个跟嗑药后的吉姆·莫里森一面之交的“安迪·沃霍尔”;又像是《午夜牛郎》中那个梦幻般的艺术派对所在的“工厂”…

鲍勃迪伦有影视作品吗?波普迷幻鲍勃(3)

▲电影《大门》中的 安迪·沃霍尔

我们中国有没有波普,没人知道,记得在 2000 年我在北京结识了“树村”那些摇滚青年,看过在村子里的迷笛音乐节;我去过那时还不知名的“798”;那个时代,无数个大学、酒吧在举办着各种创意的艺术活动…

也许没人知道中国有没有波普,也许波普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没错,这就是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主义》要提醒我们的!

本文原创:太虚宫

如果转载请星期五文艺

更多经典影视、经典文学作品的将在以后持续推送,敬请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