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吴作人书画水平,吴作人书画作品辨伪

吴作人书画水平,吴作人书画作品辨伪吴作人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王明明、陈玉先、刘大为等著名画家都曾求教于他。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4年获授“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法国政府文化部)。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当选第一至第六界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1997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1930年赴欧洲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巴思天院长画室学习,暑期全院油画大会考中得第一名,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28岁时,1935年应徐悲鸿函约回国。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

吴作人书画水平,吴作人书画作品辨伪(1)

图一

吴作人书画水平,吴作人书画作品辨伪(2)

图二

吴作人(1908~1997),名之寿,字作人,原籍安徽省泾县,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在油画和中国画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1927年,20岁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初露才华,为徐悲鸿所赏识。1928年随徐悲鸿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师从徐悲鸿先生。

1930年赴欧洲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巴思天院长画室学习,暑期全院油画大会考中得第一名,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

28岁时,1935年应徐悲鸿函约回国。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油画系主任。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授、第一任教务长,后曾任副院长、院长和名誉院长。

作品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举办画展,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生前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以及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出版了大量的画集,其中有:《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诗词卷》、《吴作人油画卷》、《吴作人素描速写水彩卷》等,对中国美术教育贡献突出。

王明明、陈玉先、刘大为等著名画家都曾求教于他。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4年获授“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法国政府文化部)。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当选第一至第六界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1997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

吴作人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中国画创作上的个性风格特征,艺术造型准确、神态真切,有着高雅与平易的统一,及外柔内刚的个人风格。创作上主张美术面向人生,革新传统,张扬个性,创造意境。作品既富有传统绘画特色,又有鲜明的中国艺术韵味和民族风格。他的中国画立意自然、含蓄、笔墨潇洒,善用比兴状物,风格凝练简洁、清明流畅,构图新颖,境界广阔,寓意深邃。

吴作人的艺术到他的盛年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他在跋涉青藏高原深入蒙藏人民放牧生活中,在广漠大气的怀抱中,发觉到中国水墨的语言更能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意向,中国画作为中国的文化现象有它不可代替的艺术特色。通过创作实际,他进一步领会并掌握了民族绘画的审美特征,造型严谨而笔墨洒脱的“牧驼”产生了……

图一图二都是吴作人特征风格比较明显的画作,均为无垠的大漠和行进的驼队,主题为:驼队,象征沙漠之舟,是画中的重点。

图一和图二在构图上都是突出了两只大骆驼,图一还多出现了一个牧驼的人以及两个帐篷。乍一看两幅骆驼身上的用墨浓淡干湿发挥得不错,造型构图都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细心分析和鉴定,却发现有天壤之别。

图一的骆驼与图二的骆驼比较,会发现骆驼面部的刻画有差别,图一的骆驼轮廓没有抓准,造型用线勾勒松垮,尤其是骆驼的眼睛交代比较含糊,造成骆驼的面部表情苍白而毫无生气,而图二骆驼的脸部造型准确,线条有张力并且灵活多变,骆驼的眼睛十分生动和传神。

另,图一的构图未能突出大漠的无垠而显得构图空间的拥堵,中景的骆驼和远景的骆驼比例大小过于接近,破坏了画面空间透视的效果,还有,远景的骆驼没刻画好,阵脚有点乱,成了骆驼堆。图一的驼队尽管画了很多的骆驼,甚至还多画了一个牧驼人,企图借此讨好观众,用复杂性和难度来蒙混过关,可惜欲盖弥彰。

特别要指出的是:图一的题目写着“戈壁牧野”,不知何意?戈壁何来的“野”呢?一个错别字已经令人啼笑皆非,同时又泄露出了“天机”,实在是画蛇添足。实际应为“戈壁牧驼”较为合适。综上所述,图一为假,图二为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