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引起孩子愉悦的“技巧”好的绘本更有“技巧”(而约翰-柏林翰笔下绘本《迟到大王》中那位不相信学生讲述的迟到理由,坚持认为学生在撒谎并因此而惩罚学生的古板老师,则被认为是教师反面形象的表现。)但是绘本不仅有“意义”不是只有出现教师形象的绘本才值得教师们学习

向绘本学?有没有搞错?不是应该讨论怎么用绘本吗?虽然绘本的读者年龄号称从0-99岁,但是绘本归根究底不是创作给孩子看的嘛?所以,难道不是孩子们向绘本学做人吗?为什么会是老师向绘本学习?

是的,你没看错,今天就来聊一聊,从那些创作给孩子看的绘本里,怎么学习做老师!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2)

说到向绘本学做老师

最先会想到什么?

(而约翰-柏林翰笔下绘本《迟到大王》中那位不相信学生讲述的迟到理由,坚持认为学生在撒谎并因此而惩罚学生的古板老师,则被认为是教师反面形象的表现。)

但是绘本不仅有“意义”

不是只有出现教师形象的绘本才值得教师们学习

好的绘本更有“技巧”

引起孩子愉悦的“技巧”

引发孩子好奇的“技巧”

引导孩子阅读的“技巧”

那些被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精心设计出来的作品

就具有这些“技巧”

老师们如果看懂了、理解了、会用了

这些“技巧”

那么,就一定会更懂得孩子

也能成为与孩子们玩在一起的”孩子王“

因为有很多作者认为

阅读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

最大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

所以在创作时时刻想着怎么让孩子喜欢

而另一部分想将某些“意义”置入绘本中的作者

也会认同趣味是饵,钓鱼要鱼饵

一样的道理

要传递意义给孩子

如果方法不活泼有趣

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那再好的“意义”也传不进他们的脑袋里

所以把绘本设计得有趣

对他们而言也非常重要

那让我们看看绘本作者们是如何做的……

绘本是什么?

通俗来讲

绘本是一本书

书中运用一组图画

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

所以首先绘本要有一个故事

可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会喜欢听呢?

也许你可以向绘本学习

改变一个视角来说故事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3)

(听惯了三只小猪的经典版本童话,有没有想过从狼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呢?狼又会为自己的行为做什么辩解呢?绘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被认为是突破常识、富有想象力的一本绘本,可实际上作者也只是换了一个看故事的视角、换了一个说故事的人,就让人欲罢不能地想再听一次这个经典故事。)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4)

(成人让孩子看绘本,时不时会有一些功利的效用在里面,想让孩子成为绘本中的好孩子,让孩子学会绘本中的好行为。可是道理不一定只有正着讲,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讲述,让孩子觉得书是他们的代言人,也能收获同样的效果,孩子们一样能体会到书中到底想要传递什么。不妨读一读绘本《根本就不脏嘛》,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换种方式讲道理。)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5)

(绘本是创作给孩子看的,所以作者会绞尽脑汁把故事写得让孩子看得懂、看得明白。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用了肚子里工作的小人来说清楚食物在身体里的消化过程,以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会给肚子带来怎样的负担造成怎样的结果,孩子们不仅看得明白、也看得有趣。)

如果将几本讲述同一个主题或者内容的

绘本放在一起来看

教师们还能从中学会

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来讲述同一个物体

怎样多元化地表现同一个属性

打开自己的脑洞

其实作者无论怎么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这个属性

都是在尽力寻找这个属性的有趣点

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个有趣点而展开的

例如月亮会阴晴圆缺的属性

放到绘本故事中

可以找到多少有趣点呢?

与哪些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情节可以融合呢?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6)

(也许阴晴圆缺是像绘本《月亮的味道》里那样被小动物们尝了一口味道。)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7)

(在绘本《月亮先生》里,阴晴圆缺帮助月亮先生从监狱的铁栏里逃走。)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8)

(也许是像绘本《爸爸,我要月亮》里一样,月亮的变化只是好心地减轻重量、缩小尺寸,让一位爸爸能够把月亮从天空摘走送给孩子。)

绘本除了要有精彩的故事

当然更缺少不了的是吸引人的图画

故事更多是通过图画来讲述的

是否注意过为了表现好一个故事

作者运用了哪些形式上的创意

让这个故事更吸引人?

你知道吗?

绘本是用手翻阅的艺术

翻阅间带来下一幕场景

回想一下,描述行走的故事

每页上的人物是不是都是朝右走呢?

为什么呢?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9)

怎么表现很高、很长、很大呢?

也许要高过现有的固定书页

长过现有的固定书页

大过现有的固定书页

在翻阅间

将形式与要表达的内容形成一致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0)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1)

(阅读绘本《爸爸,我要月亮》,在翻阅间用手和眼睛一起感受很高、很长、很大……)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2)

(绘本《狐狸和大熊》讲述了狐狸和大熊一起种植物、分果实的故事,可是到底种出来的是什么?到底狐狸拿上面的合算,还是大熊拿下面的正确呢?折页翻阅之前的猜测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还有一类绘本

把与孩子的互动直接表达出来

阅读的过程就是

与书玩耍做游戏的过程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3)

(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被称为全世界销售最多的绘本,书中食物上的一个个仿佛被毛毛虫咬出的小洞,不正无声地吸引着孩子们把自己的手指伸入其中扮成毛毛虫吗?)

(绘本《点点点》是非常经典的互动书,虽然全书没有一页折纸,没有一个特殊立体效果,但是借着绝妙的形式设计,让孩子与书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会惊讶,这是一本有”智慧“的书吗?)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4)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5)

(同样的,绘本《明月光》把一首五言诗的四句话拆分成若干页画面来表现,让孩子猜测这页上画的是什么,最后所有这些画面描述的是哪首诗。)

让孩子来场视觉的探险

也是互动的方式之一

因为

无趣的图、讯息不够丰富的图

一目就了然的东西

没有更多更深意蕴的图

发现不了什么东西

也不用费心去寻找

就会形成负循环

孩子们也会逐渐失去看图的热忱

建立不了图像的思考能力

所以好的绘本

好的画家

都会在图中隐含许多讯息

激发孩子的想象

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好奇

留下深刻的记忆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6)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如果光看文字、光听文字可完全不能接收到绘本的全部信息,因为狐狸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通过画面来呈现的。)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7)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8)

(又是三只小猪的故事,可是在画面上又能发现多少和3有关的物品呢?)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19)

6-7岁儿童必读的绘本: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20)

(作者在绘本《家庭超级大书》的扉页上就提出了”探险任务“——能找到每页上的猫咪在哪里吗?让孩子与书玩一场视觉侦探的游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