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改造田地24.4万亩,其中炸石造地10多万亩。初步估算,搬石炸石造地和坡改梯,垒成的石埂总长达5万多公里。木者村“向石头要土地”的创举,很快在全县遍地开花。从90年代初起,历届县委、政府带领群众持续掀起以炸石垒埂建设台地、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炸石造地,向石旮旯要土地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畴县,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5.4%,人均耕地仅有0.78亩,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的蚌谷乡木者村,到处怪石林立,庄稼只能种在石缝间,村民糊口都成了大问题。1990年,村民在一个叫“么石谷”的石旮旯里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全村男女老少鏖战105天,在顽石堆里抠出了365亩“三保”台地。

新华网昆明12月3日电(罗春明)脱贫攻坚难,在西畴,更难!

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山大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春种一大片 秋收一小箩”,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道不尽几代西畴人的愁苦。

西畴,看山愁、看水也愁。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1)

木者村么石谷炸响了“向石旮旯要土地”的第一炮,曾经的乱石堆,如今已是成片的三保台地(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炸石造地,向石旮旯要土地

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畴县,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5.4%,人均耕地仅有0.78亩,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的蚌谷乡木者村,到处怪石林立,庄稼只能种在石缝间,村民糊口都成了大问题。1990年,村民在一个叫“么石谷”的石旮旯里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全村男女老少鏖战105天,在顽石堆里抠出了365亩“三保”台地。

木者村“向石头要土地”的创举,很快在全县遍地开花。从90年代初起,历届县委、政府带领群众持续掀起以炸石垒埂建设台地、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改造田地24.4万亩,其中炸石造地10多万亩。初步估算,搬石炸石造地和坡改梯,垒成的石埂总长达5万多公里。

在西畴人不断苦干实干中,逐渐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由一个个“愚公”谱写。岩头村村民,用12年时间在悬崖上砸通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路;肖家塘村4户人家苦干6年,凿出了5公里路;程家坡村的程墩儒,磨平了20把锄头,把500亩石漠荒山全部种上中药材和林果……在西畴,这样的故事很多。

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西畴人苦干实干,从石旮旯里劈出了一条脱贫路,2019年4月,云南省宣布,西畴县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

回顾脱贫攻坚经验,西畴县总结了“八个一”,其中之一是“一个精神引领”。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说,正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引领着西畴人挑战石漠、抗击贫困。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2)

三光片区多依坪村小组,连片猕猴桃种植基地(11月19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3)

曾经“高山秃头潭无水,田薄地廋半年粮”的兴街镇江龙村,不仅山头披绿装,山脚也发展了620多亩林果(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六子登科,石漠荒山换绿装

石漠化治理无疑是西畴战贫的“牛鼻子”。

经过不断实践总结,西畴县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由单一的炸石造地、改水、修路,转变为“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

兴街镇三光片区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就占了30平方公里,“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媳妇跑光”,村民吃尽了石漠化的苦头。

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三光片区群众搬石造地,将原来的石旮旯改造成“三保”台地,并于2015年引入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种植。

如今登上三光片区多依坪村小组山顶,极目远眺,曾经黑压压的乱石堆,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基地。浩弘公司负责人陈登树介绍,目前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种植猕猴桃2700亩,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到基地务工增收。

“高山秃头潭无水,田薄地廋半年粮”,同样饱受石漠之苦的兴街镇江龙村,在石漠荒山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退耕还林336亩、生态公益林保护479亩,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2018年的80.4%。

在西畴大地,这样“改天换地”的例子不胜枚举。经过多年持续综合整治,全县治理石漠化14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提高到50.68%。

除了“六子登科”,西畴县还探索出“五法治水”“四轮驱动”等模式,破解农村行路难、饮水用水难,累计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万余件,稳定解决17万余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硬化农村公路2900多公里,累计建成农村公路4123公里。

战疫战贫贵州必胜:战石漠斗贫困(4)

农户在西畴县百汇药材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豆根种植基地内劳作(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产业兴村,闯出石漠山区致富路

填饱肚子,还要过上好日子。西畴县在脱贫攻坚中,突出做好产业培育这篇大文章。

兴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西畴县颇有代表性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莲花塘乡香坪山林区,合作社发展了土鸡、乌骨鸡养殖基地500亩,八角种植基地1000亩,吸纳社员农户102户。

合作社负责人高兴龙介绍,自2011年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经营收入900万元,累计实现可分配盈余64万元,累计实行“二次返利”9万元。

在蚌谷乡龙正村噜啦小组,采取“党建 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模式推进巴西菇产业发展,2019年底,全村巴西菇产量230吨,实现产值210万元。预计至2020年底可产出巴西菇535吨,实现产值900余万元,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人实现增收。

据统计,西畴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300万元,扶持7400余户贫困户发展乌骨鸡、生猪、甘蔗、蔬菜、中药材等重点特色产业,所有建档立卡户实现产业全覆盖,57个新型经营主体与5245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构建了“带得稳”“带得准”的带贫益贫机制。

截至目前,西畴县实现生猪存栏13.51万头,乌骨鸡存栏60万羽、出栏100万羽,中药材种植面积77289亩,蔬菜种植7.5万亩,杨梅、柑橘等重点特色水果产业得到发展,烤烟、甘蔗传统产业持续巩固。

如今的西畴,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人变富,闯出了一条石漠化山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