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中大5场文化管理相关讲座)
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中大5场文化管理相关讲座)后创意产业的文化政策话题与趋势 演讲人:崔德炜 David Tsui (香港舞蹈团 行政总监)崔德炜拥有各种商业领域的工作经验。 他从2001年开始在香港和中国的文化创意团体工作。他曾担任香港话剧团财务和行政经理,之后,他前往汕头大学,担任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行政总监和行政主任,之后转任副教授,设计哲学系副主任和创意产业规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负责人。2012年,他在广州运营了一个新平台,将艺术和文化展览与餐饮业务模式结合在一起。2014年,他加入香港舞蹈团,担任行政总监。崔德炜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教授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课程。他现为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理事,香港舞蹈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查员。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课程将于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举办五场与文化管理相关的讲座“Cultural Management: Critical Approaches 2019”。讲座将就当前文化管理领域的问题,挑战和实践进行批判性的讨论。
网图
数字表现与艺术表现—初探香港旗舰表演艺术团体
艺术团体在成长并趋向结构化时会追求“数字”方面的表现。如果政府提供资助,这种现象就更加典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现象与艺术表现有关系吗?
演讲人:崔德炜 David Tsui (香港舞蹈团 行政总监)
崔德炜拥有各种商业领域的工作经验。 他从2001年开始在香港和中国的文化创意团体工作。他曾担任香港话剧团财务和行政经理,之后,他前往汕头大学,担任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行政总监和行政主任,之后转任副教授,设计哲学系副主任和创意产业规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负责人。2012年,他在广州运营了一个新平台,将艺术和文化展览与餐饮业务模式结合在一起。2014年,他加入香港舞蹈团,担任行政总监。
崔德炜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教授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课程。他现为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理事,香港舞蹈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查员。
后创意产业的文化政策话题与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打着“第三条路”旗号上台的英国新工党所创的“创意工业”论述一度成为各国政府,尤其是文化民主较为薄弱的发展型国家,趋之若鹜的后工业社会发展灵丹妙药。尽管该论述有过誉和随意之嫌,但也令社会和学界对文化政策的关注提升。近年来,学术界的讨论亦开始摆脱和批判政府简单利用“文创产业”等作为提升就业率和经济增长手段的议程,重新重视更有内涵和理论基础的议题如文化公民、城市保育、艺术架构等。此外,跨国(supranational)和地区(subnational) 的文化政策研究也开始在新书和新课程上汇聚和开创比起国家层面更有启发性的角度和话题。
演讲人:欧阳柽 Au-Yeung Shing (香港大学 讲师)
欧阳柽现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助理教授。他的学历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学士(传播学)、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新媒体)、香港大学硕士和博士(社会学)。2002年因缘际会加入了香港大学“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项目开始在大学谋生。近年来为同时满足大学方向和个人理念,将社会文化分析、公众参与和创意表达等融入课程。他是《信报》专栏【文化论政】的恒常作者之一,也是一个业余电影、录像和摄影爱好者。他自觉没有成为全职艺术家的天分,但很庆幸透过文化艺术可以结交到很多敬业乐业、待人以诚、活出真我的人。
乡郊艺术节的节目策略:从持份者重要性看看香港案例
在偏远村庄和农村社区举办的艺术节越来越受欢迎。正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艺术祭”近些年备受赞誉,并被视为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典范。在针对这些艺术节所获得的成就而开展的讨论与研究中,文化旅游方面的经济刺激与收益往往盖过了对于社区本身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如此,艺术节的艺术品和节目表明,参与活动的艺术家和活动主办方都具有参与进社区的意识。本场讲座将就两个在香港偏远社区开展的艺术节进行讨论:其一是由社区主导的,在平阳新村举行的艺术节,其二是市政府发起的项目“Hi! Hill”,针对这两个案例,讲座将分析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和关系,并从中挖掘一些有关在偏远地区开展艺术节的核心策略与原则。
演讲人:梁展峰 Jeff Leung (独立策展人)
梁展峰,独立策展人,香港多间大学兼职讲师。他在展览管理和策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目前正在策划在各种类型的地方举办香港艺术相关展览,这其中包括2017年展开的“火花!新游社:文创导赏员@社区”项目——在公共艺术空间开展文化导览以及2009年在K11 Art Mall开展的开幕活动“Hiking Arte”。他经常为推广HKG艺术贡献精彩的写作与导览活动。他也是香港艺术鉴定俱乐部(Art Appraisal Club)艺评协会的成员。
《奇爱博士》或:我如何学会停止客观化并热爱艺术
讲座将介绍现代哲学(特别是笛卡尔主义)在文化的概念化,文化建构和分析中的持续作用,讨论过去的想法如何从我们彼此叙述并共享的故事转变为可确定的社会科学。具体来说,讨论将反思考古学领域的知识史,以及它和艺术史的关系,同时还会涉及近些年现代艺术家探索的有关替代现有生产历史的方法。讲座从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中汲取灵感,提出“悲剧性的拥抱”,拥抱了我们从现代继承的带有启示性的“永远/永不”的困境。在我们努力创造新的普世规范、道德价值观和情感时,我们时刻面对着这些困境,并为之感到困扰。
演讲人:Ian Alden Russell (独立策展人)
Ian Alden Russell在欧洲和美国有着丰富的策展经历,目前是香港K11的顾问。此前,他是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戴维温顿·贝尔(David Winton Bell)画廊的策展人,以及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玻璃系的讲师。他还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Koç大学担任策展和当代艺术专业的助理教授,并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担任访问评论家。他的著作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Cittadellarte deCordova Museum & Sculpture Park,拉斯·穆勒出版社(Lars Muller Publishers),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克鲁维尔和亚皮·克雷迪出版社(Springer-Kluwer and Yapı Kredi Publishers)出版。
媒体艺术策展:非诚勿扰
策展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由最初的一点创意思维,到长年累月的专题硏究,直至时机成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艺术世界里面,作为策展人,肩膀上担的并不单纯是一个展览;我们还是观众与艺术家/艺术品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拥有“翻译”的能力去语意化一切,我们需要拥有搜集资源的能力,让想法成;我们还需要有一颗坚持的心,该思维一直生长,因为艺术展不是单单一个活动,它可以是一颗种在人心的种子。
是次演讲主要以新媒体艺术策展出发,分享不同的案例,让观众以另一角度观看媒体艺术展深层的一面。
演讲人:邝佳玲 JOEL KWONG (独立策展人)
新媒体艺术策展人及监制,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曾于本地、台湾、美国以及中国多个城市策划新媒体艺术项目。自2006年开始为亚洲先驱媒体艺术节Microwave (microwavefest) 策展及管理至今,并于2018年成立SIBYLS - 媒体艺术顾问及制作公司,致力把新媒体艺术透过不同渠道及平台渗入大众生活。视艺术为终身信仰,糅合科技与创意是令世界变得更透彻的不二法门。曾与多个音乐人、媒体及视觉艺术团队合作,曾与多个著名国际艺术团队合作,包括日本明和电机、英国的UVA及The Light Surgeons、法国的Nonotak Studio等。
“Cultural Management: Critical Approaches 2019”系列讲座
日期: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时间:14:00-17:30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 康本国际学术园 LT9
(参与讲座,请访问docs.google/forms/d/e/1FAIpQLSdeAY5xMsvcKttOtI5j_FByaZv8ZqY2J9MytMRi0XxwIuviig/viewform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