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曾是孙中山的秘书:他们都曾是孙中山的秘书
他们都曾是孙中山的秘书:他们都曾是孙中山的秘书刘文典刘文典于1912年回到上海,在于右任创办《民立报》担任编辑,并从事一些翻译工作,他以锐利的目光和犀利的笔法,撰写了一些鼓吹革命、倡言共和以及讨伐袁世凯等方面的文章。蒋梦麟于1917年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担任编辑, 1919年创刊了《新教育》杂志,并亲自担任主编,《新教育》的办刊宗旨是 “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之社会。”这位留美十年的教育学博士极力宣传美国现代教育理念,促成了现代中国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模仿日本到效法美国的转变。孙中山曾用英文撰写了《实业计划》一书,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实业建设问题的专著,也是为中国规划和设计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蒋梦麟是协助孙中山制定和撰写这部宏伟计划的著作者之一,他在美留学期间就曾结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预言为“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906年入读“安徽公学”时,正值黄兴、张继、赵声、陈独秀、刘师
吴弱男曾使用的打字机
1964年7月吴弱男将这部英文打字机捐献给了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这台小巧而精致的英文打字机,现在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谓是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4.蒋梦麟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浙江余姚人,1904年曾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08年8月自费赴美入加州大学学习教育学,1912年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导师约翰·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与教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
蒋梦麟
蒋梦麟于1917年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担任编辑, 1919年创刊了《新教育》杂志,并亲自担任主编,《新教育》的办刊宗旨是 “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之社会。”这位留美十年的教育学博士极力宣传美国现代教育理念,促成了现代中国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模仿日本到效法美国的转变。
孙中山曾用英文撰写了《实业计划》一书,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实业建设问题的专著,也是为中国规划和设计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蒋梦麟是协助孙中山制定和撰写这部宏伟计划的著作者之一,他在美留学期间就曾结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预言为“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
5.刘文典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906年入读“安徽公学”时,正值黄兴、张继、赵声、陈独秀、刘师培、苏曼殊等人在此任教,由此受到影响并于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又踏着老师们的足迹前往日本留学,并与一些革命党人相识。
刘文典于1912年回到上海,在于右任创办《民立报》担任编辑,并从事一些翻译工作,他以锐利的目光和犀利的笔法,撰写了一些鼓吹革命、倡言共和以及讨伐袁世凯等方面的文章。
刘文典
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击身亡,当时刘文典就站在宋教仁身边,其手臂也中弹受伤,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素有“中国宪政之父”之美誉,其不幸遇害身亡,导致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民立报》遭到查禁,刘文典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并开始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参与处理繁杂事务,多方联系革命党人,积极奔走呼号,鼓吹再造共和,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6.宋霭龄宋霭龄(1889—1973)广东文昌人,1904年5月前往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1906年1月曾随二姨夫温秉忠出席了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宴会,向罗斯福总统诉说了当初来美在海关受阻的屈辱遭遇,并因此质疑美国的“民主”,此举立刻使她成为当时的新闻人物,可见宋霭龄的勇气和睿智。
宋霭龄
宋霭龄于1910年学成归国,曾在晚清重臣盛宣怀府中担任英语教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其父亲宋嘉树向老朋友孙中山推荐了大女儿宋霭龄,孙中山随将宋霭龄留在身边当了秘书,适时处理一些机要事务,直至1914年9月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后,宋霭龄将妹妹宋庆龄介绍给了孙中山,并让妹妹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
7.宋庆龄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人,1910年入读中西女塾,1907年9月携妹妹宋美龄一道赴美留学,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就读,可以说是沿着大姐宋霭龄的留学足迹前行的,所不同的是她是公费留学,而宋霭龄是自费留学。
孙中山与宋庆龄合影
宋庆龄于1913年5月拿到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当年秋回国途径日本时,经大姐宋霭龄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并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接替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结婚,陪伴了孙中山10年,直到孙中山病逝。
8.杨杏佛杨杏佛(1893—1933),原名杨铨,字宏甫,号杏佛,江西清江人,早年曾就读于“中国公学”,并于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 6月考入唐山路况学堂,当他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后,即刻赶赴武昌参加保卫战,可谓是参加辛亥革命的有功之臣。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时,杨杏佛出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一些辛亥革命有功之臣,不愿再为袁世凯服务,因此这些人大多被送往国外留学,而杨杏佛于1912年11月赴美国入康奈尔大学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