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一次,在村里的大街上,高虹偶然看见一个货郎担柜子里裹着一张灰绿色日本摄影画刊,里面刊载的是日本兵的战地生活,像他看到的日本兵那样十分逼真。而这吸引和启发了高虹在人物造型方面的兴趣,他开始用铅笔在白报纸上画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士兵形象:他们威武雄壮,把日军打得大败。大人们看了他的画都给予了夸奖,于是他越画越有兴趣,越画越投入。 高虹,生于1926年11月,河北新乐周家庄人。他的父亲早年在保定二师上学,并积极参加过轰轰烈烈的“二师学潮”,后来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组织领导的革命队伍。高虹在村里上过几年私塾后,高虹于1935年考入高小。l937年7月,他在高小将要毕业时,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沦陷后,大队的日本步兵、骑兵、坦克从高虹的家乡过了五六天,战争灾祸像一场洪水淹没了人们的平静生活。 高虹在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六人中,高虹是唯一一位在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红色

戎马丹青吟春秋 痴心一片铸画魂(之一)

——记中国“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

郭晨峰

2009年12月,我国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揭晓,共有六人获此殊荣,他们是贺友直、高虹、潘鹤、方成、赵延年、王伯敏。“中国美术奖”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 “终身成就奖”、“理论评论奖”三个子项。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级最高美术奖项,因此吸引了国内外艺术界众多人士的关注。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1)

高虹

在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六人中,高虹是唯一一位在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红色经典”油画家,数十年来,他始终坚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塑造了众多的革命领袖和人民英雄形象,其主要作品有《转战陕北》、《决战前夕》、《祖国永远怀念你们》、《女交通员》、《有个孩子叫咪咪乔》等,作品《决战前夕》曾获全军优秀创作奖,《军委全会》(与人合作)曾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另有一些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因此,高虹不仅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建国前后从新乐走出去的最有成就的一位画家。

高虹,生于1926年11月,河北新乐周家庄人。他的父亲早年在保定二师上学,并积极参加过轰轰烈烈的“二师学潮”,后来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组织领导的革命队伍。高虹在村里上过几年私塾后,高虹于1935年考入高小。l937年7月,他在高小将要毕业时,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沦陷后,大队的日本步兵、骑兵、坦克从高虹的家乡过了五六天,战争灾祸像一场洪水淹没了人们的平静生活。

一次,在村里的大街上,高虹偶然看见一个货郎担柜子里裹着一张灰绿色日本摄影画刊,里面刊载的是日本兵的战地生活,像他看到的日本兵那样十分逼真。而这吸引和启发了高虹在人物造型方面的兴趣,他开始用铅笔在白报纸上画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士兵形象:他们威武雄壮,把日军打得大败。大人们看了他的画都给予了夸奖,于是他越画越有兴趣,越画越投入。

1938年春,高虹的父亲从延安陕北公学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他对自己的儿子画画很支持,说:“各种文艺形式都能成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武器。”不久后,高虹的父亲去新乐化皮镇组织抗日区政府时,也把他带去住在那里。从一家杂货店用来包货的杂志和报纸上,高虹选出一些图画、漫画和照片来细细观摩和研究。那时,高虹不断从模仿和观察中积累绘画知识,注重各种人物特征的刻画,并画了一些有趣味的周围人的画像和一批表现战斗场面的习作。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2)

高虹绘画作品《转战陕北》

1938年年底,高虹随父亲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所在地——阜平,并在那里参加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随剧社在北岳区巡回演出,写标语、画宣传画。当时,在抗敌剧社里,像高虹这样才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有十多个,如后来成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田华、曾任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厂长的郝玉生等,他们都是来自农村,都是抱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走进了八路军的行列,人们称他们是“小鬼队”。小鬼队虽然都是孩子,但学习生活也很紧张,早晨5点多就起床到驻地村边的沙滩上练腰腿、吊嗓子,早饭后学文化课,晚饭后为战士和群众们演出。

抗敌剧社小鬼队诞生在炮火连天中,也成长在炮火连天中,高虹同其他小伙伴一样,把专业学习和提高政治素质相结合,把基本训练和演出实践相结合,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渐成为一名宣传战线上的优秀战士。

1941年,高虹在部队领导的关怀与推荐下,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许多中外美术知识,在理论与创作上大有长进。在敌后战场整整四年中,高虹画了许多反映当时战争和部队生活的作品,还有一些被刊登在当时的报刊上。1943年,高虹准备调离抗敌剧社前往陕甘宁边区,他本想去当炮兵,学习现代化的作战技术,以更有力地打击日寇。然而,画家西野看过高虹发表的一些作品后,便向部队领导提议调高虹到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领导当即同意。就这样,高虹被调到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美术组,从此长期在西野的带领下从事美术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高虹随抗大总校到东北解放区。有一次,江丰率领鲁艺部分同志前往河北张家口,路过绥德时,他来抗大看望老友西野。那天,高虹和老师西野正在为地委宣传部画画,内容是“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西野画了几张,每张用六张道林纸拼接起来,造型雄健,色彩浓烈,气势壮观,很有些表现味道。高虹画的几张是一张道林纸大,品色颜料很透明,互相重叠并置后,能产生丰富的冷暖对比效果。

江丰看了他们的画,又看他们使用的工具——几个大碗中盛的红、黄、蓝三种品色和墨汁,十分高兴,赞赏他们用这么简单的颜料能画出这么好的效果,同时也很可惜这些画只能张贴一次,而无法保存下来。江丰告诉他们:现在抗战胜利了,进入城市后,条件会大大改善,你们可以画油画,油画表现力强,能够长时间深入加工,并能经久保存。江丰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日记本,拿出夹在里面的一张小画片给他们看。这是高虹初次见江丰同志,感到他对绘画事业是那么热心,那么虔诚。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3)

高虹绘画作品《文家市》

高虹的第一次油画实践是在1948年秋,那时他正在哈尔滨参加筹备东北烈士纪念馆,主管领导分配他画一幅英雄战士的油画来陈列在纪念馆里。由于高虹以前没有画过油画,便到东北画报社向油画家王曼硕老师请教。王曼硕为人谦和热心,从如何使用油画颜料到作画的程序步骤、技法等等,一一给高虹给予了耐心指导。高虹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对画稿的每一个环节做得都很周到,按程序一步步画,最终完成了油画作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是高虹创作的第一幅油画,作品完成后,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这也增强了他对画油画的兴趣和信心。

1949年,高虹到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美术指导,曾为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1年,高虹调解放军画报社工作,有了更多的机会观摩国内和国外来展览的多种题材、多种风格的油画。他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听过几次徐悲鸿先生谈艺术经验和现实主义艺术的讲座,受益匪浅。高虹喜欢徐悲鸿先生的油画作品所具有的那种雅致、浑厚与亲切,有着鲜明而浓郁的中国生活特色,这对他启发也很大。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4)

高虹绘画作品《决战前夕》

1952年,高虹参加了全国文联组织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团赴朝鲜访问活动,在朝鲜战场西线画了大量战地速写。1955年,高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受业于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是中央美术学院在1955——1957年开办的一个著名油画训练班。高虹、冯法祀、靳尚谊、候一民、詹建俊、汪诚一等18名学员来自全国七所美术院校及美协、部队、出版部门。由于建国初期可供作为油画教学使用的图片比较匮乏,更无从谈起欧洲油画原作,马克西莫夫就常和高虹这些学员一起作画,通过示范让他们了解油画的物理性能和表现技巧,而他那娴熟的色彩造型能力则常使学员们发出啧啧赞叹。那时,高虹和其他学员不仅在室内写生,还时常在马克西莫夫的带领下到野外进行写生训练。

马克西莫夫讲课非常生动,学员们听得很过瘾,因为他不仅能够结合画面问题有的放矢,而且还常常以欧洲美术史的经典作品和名家流派为例,阐述他们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高虹在训练班学习的三年时间里,较为系统、全面地学习了西方油画的理论知识与创作技巧,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与大量实践,画技长进很快。

党和政府对这个培训班也十分重视,培训班结业时,首长曾接见了全体学员和主要教职人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这种规格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所以留下的那张合影照片也十分珍贵,至今高虹仍把它挂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因为它见证了新中国油画教育的开端。

高虹创作的毕业作品是《孤儿》,起初草图描绘的是阳光下一位伫立田间的朝鲜妇女。马克西莫夫先生看后说:如果只注意外光效果,那是一般习作;一幅创作应有对生活概括的深度。他同意了高虹的后一幅草图:抗美援朝战争中,父母在美国炸弹下丧身的两个朝鲜小孩接受着中国志愿军战士的悉心照料,体现出中国人民可贵而崇高的同情心与正义感。后来,高虹潜心创作的《孤儿》曾展览于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览会,在展会上反响很大,好评如潮。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5)

高虹绘画作品《孤儿》

高虹在油画训练班学习中让他体会最深的有两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美和人的精神美,是艺术的本源;现实主义艺术形象必须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必须能令人信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这一点对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尤为重要,必须尊重历史,从生活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后来,高虹在北京西郊的莲花池作画过程中,马克西莫夫先生曾两次专程去指导,当看到高虹在画室一角用木料搭起一个真实的战地小屋时,马克西莫夫先生很满意,说:“室内光线虽暗,也能画出好画。如苏里可夫的《缅什柯夫在别列佐夫镇》,画得十分精彩。你努力吧!”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6)

高虹(左站立者)在参加油画训练班

1957年,高虹创作出一幅反映革命战争生活中革命领袖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的油画作品,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美展。

1959年,高虹参加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期间创作了油画《东渡黄河》。这幅油画作品意境深邃,气势恢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气概,因此它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红色油画100幅欣赏:红色经典油画家高虹(7)

高虹参加油画训练班合影

(作者为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