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的日记:豆瓣日记: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的日记:豆瓣日记:佛罗伦萨烈日也没有打搅游客们的兴致,圣母百花教堂周围散落了三个队伍,分别是去穹顶,教堂和乔托钟楼的。每个队伍的人都排着长龙。我们是奔着穹顶而来,穹顶只能容纳一小拨人,所以工作人员也是过十几分钟才放一拨人进去。穹顶不通电梯,我们顺着狭长的甬道拾级而上,几乎只能容纳一人的宽度,如果有人恰好从穹顶下来,就只能避让等他们完全通过,我们再爬上去。似乎不论哪个蜿蜒小道尽头,都能隐约看到圣母百花教堂那极具代表性的穹顶与墙面。狭窄的小道,更突显教堂的体量巍然。直到走近,才发现教堂如此庞大,其设计风格之独特,雕刻之复杂精美,又迥异于我们所见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哥特式教堂。我在教堂正立面前矗立良久,忘了烈日灼烤的温度。外墙面精致的立面由白色、粉色、绿色大理石组成,繁复的几何图案点缀其中,让人在眼花缭乱之中又能体会到内在的秩序感。近处的乔托钟楼,具有相似风格的外立面,像一座忠诚的侍卫,矗立在教堂的一侧。这个夏天我终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梦溪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大约三年前看过一个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遭遇婚姻挫败的女主角来到意大利托斯卡纳区,购置了一栋郊外废弃的别墅后,她开始一步步自己动手装修房屋,将它安置成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新窝。在心灰意懒的时候,她也遇到了新的恋情,托斯卡纳淳朴热情的民风也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剧情虽然流俗,但每一幕却都是我想象中的意大利。
那时,我也在经历一段心理的低潮期,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看到这部片子,像回到盛夏一样,内心又逐渐丰盈起来。灿烂的阳光,红色屋顶的老房子,旺盛的葡萄藤蔓,幽静的乡间小道,仿佛能疗愈再受伤的内心。其实这部片子要说的并不是爱情,而是信心与勇气,我们在何时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自由。那时就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来到这里呀。
这个夏天我终于踏上了心念已久的托斯卡纳。佛罗伦萨是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如果这次旅行一定要选一个最喜欢的城市,那肯定是佛罗伦萨无疑。
八月,意大利中部炙热而干燥,阳光只有在早晨才会稍许收起他的锋芒。但我们的早上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因为到佛罗伦萨时旅行在外已经有两周多,辗转七八个城市,身体长时间的奔波已经有些疲惫。但佛罗伦萨也只有在下午,才能体会托斯卡纳艳阳下的感觉。强烈的阳光让人无处藏身,索性也不需涂抹防晒霜,随时融入街上小麦色皮肤的意大利人。
佛罗伦萨老城并不大,最适合步行,几乎所有知名景点步行都可以到达。窄窄的街道蔓延在城市各个角落,阳光在建筑上画出种种不对称的几何图形。我们有意避开游客最密集的主干道,在一条小街两边建筑投射的阴影里走着,天气虽炙热,却很宁静。头顶的天空是没有一丝云的湛蓝,那颜色,拍出照片都觉得不太真实。路两边的建筑在下午阳光照射下,是香草冰淇淋的淡黄色,晒得人睁不开眼。
似乎不论哪个蜿蜒小道尽头,都能隐约看到圣母百花教堂那极具代表性的穹顶与墙面。狭窄的小道,更突显教堂的体量巍然。直到走近,才发现教堂如此庞大,其设计风格之独特,雕刻之复杂精美,又迥异于我们所见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哥特式教堂。我在教堂正立面前矗立良久,忘了烈日灼烤的温度。外墙面精致的立面由白色、粉色、绿色大理石组成,繁复的几何图案点缀其中,让人在眼花缭乱之中又能体会到内在的秩序感。近处的乔托钟楼,具有相似风格的外立面,像一座忠诚的侍卫,矗立在教堂的一侧。
烈日也没有打搅游客们的兴致,圣母百花教堂周围散落了三个队伍,分别是去穹顶,教堂和乔托钟楼的。每个队伍的人都排着长龙。我们是奔着穹顶而来,穹顶只能容纳一小拨人,所以工作人员也是过十几分钟才放一拨人进去。穹顶不通电梯,我们顺着狭长的甬道拾级而上,几乎只能容纳一人的宽度,如果有人恰好从穹顶下来,就只能避让等他们完全通过,我们再爬上去。
密闭空间狭小且不通风,会让人感觉非常闷热,但中途有一个出口,我们以为已经到了,出了出口才发现,哇,巨幅壁画就在我们头顶!我们原来是在穹顶底座的一圈圆形回廊,也是教堂内部最高可以到达的位置。这里是仰视穹顶壁画的最佳角度,可以观看到壁画很多在地面无法看到的细节。这幅巨幅天顶壁画无比绚丽,令人震撼。它由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所绘,主题是“末日审判”,当你仔细注视着它时,画面仿佛在旋转,带你飞向那个圣灵的世界。
拉丁语中,“domus”(穹顶)原意是指神灵居住的地方。古罗马人设计建筑特意在穹顶开孔,当人望向天空与宇宙,就像在望向神灵栖息的“彼岸”。圣母百花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穹顶模仿万神殿的设计,像在向古罗马的辉煌时代致敬。观看穹顶,本身就有一种宗教的象征意味。
爬上400多级台阶,在登上穹顶上小天台的那一刻,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俯瞰佛罗伦萨,整座城被橙红色的屋顶覆盖着,温柔的躺在群山的翠绿之中,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碧绿的阿诺河如飘带穿行在老城区中。阵阵温热的风将乔托钟楼的钟声吹到耳边,我们大概已经到了佛罗伦萨老城的最高处了吧,这才发现,乔托钟楼原来并没有百花教堂的穹顶高,或许是穹顶看起来比较“敦实“吧。
圣母百花教堂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它的穹顶则堪称古典建筑史上的奇迹。经过长达十个世纪的中世纪,意大利迎来了文艺复兴,但古代建筑的很多设计与建造技术都已失传,建造穹顶在当时从结构与实际建造上来说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担任总建筑师,他展现了非凡的建筑天才,他的建筑方案革新了当时高跨度穹顶的建造技术,在不利用任何脚手架或哥特式的“飞扶壁”的基础上,克服了穹顶易坍塌的危险,却又保留了古典时期建筑的简洁与宏伟。
哥特式教堂用繁复与垂直拔升来营造神圣感,而圣母百花大教堂恰恰相反,它的教堂内部非常简单,粗略逛下来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完。很多哥特教堂内部遍布了各种雕像、神龛、壁画,精雕细琢之余,却给人一种阴森、压抑甚至恐怖的感觉,但圣母百花教堂是清朗而开阔的,去除了所有圣象与装饰,整座教堂简洁的近乎朴素。穹顶的天窗投射下来缕缕光束,教堂内部明亮亦不失崇高感。我抬头,望向那巨幅天顶画,比以往更深邃而遥远,仿佛那壁画中央的天窗,真的通向彼岸。
在教堂的另一侧,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八角型建筑---圣乔瓦尼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也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青铜门雕异常精美。它的建造年代比圣母百花大教堂更为久远的多,传说百花教堂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复归洗礼堂的建筑风格。在佛罗伦萨随处可见圣乔凡尼这个名字,这位圣人是佛罗伦萨的守护神,而百花教堂、洗礼堂以及乔托钟楼所在的广场就是圣乔凡尼广场了。
那天余下的时间,我们就在圣母百花教堂的博物馆里闲逛,里面有一些当年从教堂内部撤出的雕塑,还有关于教堂设计到建造始终的详细介绍。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米开朗琪罗晚年雕刻的塑像《哀悼基督》,雕塑有一小部分还有未完成的凿痕,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如何。身后怀抱圣母与基督的是浸洗者圣约翰,米开朗琪罗将自己的面容雕刻在圣约翰身上,衰老的脸上是深刻的悲恸。他对人世、艺术与宗教的复杂感情,几乎在这张面部集中的被诠释出来。
出来时已经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后我又溜达到了教堂外围。夜幕降临,游客散去,佛罗伦萨回到了它本来的样子。百花教堂白色的墙面使它显得年轻而纯净,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却并没让它面目难辨,依旧不失优雅适度。即使有粉色与绿色点缀,尖拱与壁龛有明显拜占庭风格的影响,但你并不觉得它绚丽或复杂,异族风格也很好的融合进了整体。那种完美的比例,内在的秩序感,让人觉得很沉静。我在一天之内,三次来到圣母百花教堂,它以三种方式呈现给我,而每一次都与众不同。
米开朗琪罗钟爱这座圣母百花教堂,他曾说,我可以“再建一个更大的穹顶,却再也无法匹配它的美。”他是对的。橙红色的穹顶,在盛夏艳阳下巍然庄严,在漆黑的夜幕下却静谧而温柔,像已洞悉了世事的双眼,掌握了宇宙秩序之谜,它饱含了所有的隐秘与豁达,凝视着涛涛星海,凝视着寂寞苍穹。
佛罗伦萨是属于文艺复兴的。文艺复兴也是属于佛罗伦萨的。在西欧一路南下到南欧,走过这么多座城市,还没有一座城市像佛罗伦萨这样完好的保留了古城的风貌。就像定格在文艺复兴时代,没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没有霓虹四射的旖旎夜景,这里曾经富可敌国,如今却依然保留了繁盛时期的艺术质感和文化氛围,美的并不喧嚣,也并不盛气凌人。如果说罗马是属于帝王的,布鲁日是属于平民的,那佛罗伦萨是属于艺术家的,永恒的文艺之城。
我还想再爬上米开朗琪罗广场,俯瞰托斯卡纳艳阳下的古城,跨过宁静的阿诺河,古朴的维奇奥桥,再走一遍但丁故居,再登上百花教堂的穹顶,在游客散去的夜晚,穿越回十六世纪群星闪耀的佛罗伦萨。
(关于佛罗伦萨,美食、美酒、美景能说的太多太多。后面还会专门写一章关于佛罗伦萨的美食,以及乌菲兹美术馆、学院美术馆、旧宫、美第奇宫、老桥... 佛罗伦萨有太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来一次怎能够呢)
图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果你喜欢文章的话,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andomMusings ^^
公众号:RandomMusings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