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之楚汉齐界,大汉雄风之魂归芒砀山
大汉风之楚汉齐界,大汉雄风之魂归芒砀山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人们为了纪念他斩蛇之说,在丰县修建一庙,名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白帝子庙位于丰县城西、西去芒砀山泽的古道旁,离县衙刚好三十五里单八步,故称“三十五里庙”,后改称为“三十里庙”。庙宇有大殿三间,前带走廊,有院墙、门面,门前竖一石碑,记述了建庙的原因、经过、位置、意义。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黄水陷城,丰西一片汪洋,白帝子庙坍塌,水后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又在原庙址之前建了一座“土地庙”。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黄水再决砀山县的庞家林,“三十里庙”再次夷为平地。自此,再无此庙,但“三十里庙”村名一直延用。安得猛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人们为了纪念他斩蛇之说,在丰县修建一庙,名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白帝子庙位于丰县城西、西去芒砀山泽的古道旁,离县衙刚好三十五里单八步,故称“三十五里庙”,后改称为“三十里庙”。庙宇有大殿三间,前带走廊,有院墙、门面,门前竖一石碑,记述了建庙的原因、经过、位置、意义。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黄水陷城,丰西一片汪洋,白帝子庙坍塌,水后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又在原庙址之前建了一座“土地庙”。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黄水再决砀山县的庞家林,“三十里庙”再次夷为平地。自此,再无此庙,但“三十里庙”村名一直延用。
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芒砀山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也被汉朝皇族认为是风水宝地,汉梁王墓群是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及其家族的墓。墓群分布在除芒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范围约550万平方米。汉梁王墓群共安葬梁孝王刘武、梁共王刘买、梁平王刘襄、梁顷王刘无伤、梁敬王刘定国、梁夷王刘遂、梁荒王刘嘉等梁王。王陵分布前后次序为:保安山、夫子山、铁角山、南山、黄土山、窑山和僖山。所有陵墓墓门均开凿在距山顶10余米处,其上都有高大封土,厚5-10米,面积5000-6000平方米。堆土夯筑,封土多覆盖整个山顶至半山腰处,封土表面均平坦,南高北低,南北两墓并列,南墓居山体主要位置,为王陵,北为王后陵,墓道大多为朝东略偏南方向。
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分布图
汉梁王墓群历史上多次被盗,史籍记载最早的盗墓者是曹操,东汉末年,曹操设“摸金校尉”及“发丘将军”,“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运七十二船”,养兵三年。内部劫掠一空后,梁孝王陵一直裸露任人出入,当地群众称为梁王洞。
梁孝王陵前曾建有规模宏大的寝园,按汉代墓制只能皇帝才有。梁孝王刘武为平“七国之乱”立下首功,其兄汉景帝刘启“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的虚假承诺让他迷得神魂颠倒,这可能是最终泡影破灭很快就郁郁而死的梁王最后的皇帝梦吧。
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统组成,是中国西汉早期“凿山为室”的横穴大型石崖墓,系人工在坚硬的崖石中开凿而成,全长96米,最宽处32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墓道口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许多建筑专家参观后惊叹不已,认为可以改写中国建筑史,其设计理念仍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因为史学界认为拱顶建筑应是汉武帝通西域后,从西域传来。但是汉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认识的年代早了很长时间)东汉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盗走了全部珍宝,得金银72船,养兵三年,奠定了曹操争雄天下的经济基础。
王后陵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地宫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地宫内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多立方米,是由两条墓道、三条甬道、两个主室、三十四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宫殿群,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规模大于北京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古人“视死如生”,其内部结构是按照汉代王室宫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车马室、甬道、客厅、卧室、回廊、冰窖、马厩、兵器库、壁橱、粮库、前庭、后室、洗浴室、厕所、疱厨及隧道、排水系统等构成。
该地宫有四大特点:一是室内有中国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制座便器,与今日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现代的冲水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贮藏食物的冰窖,相当于现代人用的电冰箱。三是有一线天奇妙景观。站在李王后塑像旁,向东望去,可见一线天,其设计精妙,堪称一绝。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后陵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后就驾鹤西去,留下了千古遗恨。
保安山最精致的墓是梁共王陵,于1986年发现,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竣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属于大型崖洞墓,它座东面西,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整个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长约70余米,总面积383平方米,经专家考证,该陵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该地宫出土了一件轰动全国考古、美术等学术界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虽然这座地宫遭多次盗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边还侥幸保存下来钱窖一座,出土汉代“半两”铜钱225万枚,重5.5吨。出土鎏金车马饰物一万余件,骑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这些,为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仕女佣更被称之为 “ 中国的维纳斯” 。
僖山金缕玉衣墓位于梁孝王陵东北的僖山山顶,是一座凿山竖穴土坑墓。该墓门向东,墓道前段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有玉璧七十多块,玉质刀剑装饰品二十四件及玉戈、玉圭、玉猪、玉鸽和玉质男女舞蹈俑等。墓内出土的一千余枚玉片,已复原成金缕玉衣,这是继满城汉墓之后第二次出土比较完整的金缕玉衣。
芒砀山汉墓皆为崖墓,并按“斩山作廓,穿石为藏”要求,开凿而成,其中李王后墓全长210.5米,共三段甬道,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历时20余年。面积更达1600平方米,容积6500立方米,由东西双向墓道、三段甬道、东宫、西宫及34侧室组成。在火药尚未发明的两千多年前,仅凭人工一锤一钎的敲打,很难想像当时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浩繁的工程。人们至今不解的是,如此庞大的工程,他们是怎样完成的,那数以百万计的石料去了哪里?李王后的地宫内三段甬道中的封石有三千余块,有的封石重达1.8吨,当地人称,这些巨形塞石,与芒砀山的石质不同,有人认为是从泰山运抵这里的,在当时的开采和运输条件下,上万块封石如何运到芒砀山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刘邦(前256—前195),即汉高祖,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字季,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华夏文明的延续,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代表作品有《大风歌》《鸿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