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宋代朱熹《诗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诗经国风《陈风·衡门》第一章,大意是:横木为门的下面,可以作为安居之处。洋洋流淌的泌水边,可以快乐的忘掉忧愁。《毛诗序》:“《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1)

衡门之下,

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

可以乐饥。

······

诗经国风《陈风·衡门》第一章,大意是:横木为门的下面,可以作为安居之处。洋洋流淌的泌水边,可以快乐的忘掉忧愁。

《毛诗序》:“《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

宋代朱熹《诗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

清代崔述《读风偶识》:“‘衡门’,贫士之居。‘乐饥’,贫土之事。食鱼、取妻,亦与人君毫不相涉,朱子之说是也。细玩其词,似此人亦非无心仕进者。但陈之士大夫方以逢迎侈泰相尚,不以国事民艰为意。自度不能随时俯仰,以故幡然改图,甘于岑寂。谓廊庙可居,固也,即衡门亦未尝不可居;鲂鲤可食,固也,即蔬菜亦未尝不可食;子姜可取,固也,即荆布亦未尝不可取。语虽浅近,味实深长,意在言表,最耐人思。”

按照以上这些释读来看,此诗有安贫乐道之意:居住在蓬户柴门之内,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大早推开房门,面对家门前的洋洋泌水,不禁慨然叹道:有此一间柴门陋室,可以栖身蔽雨,此生足矣!泌水荡荡,清波潋滟,有美景望而止渴,有碧水乐而忘饥!难道吃鱼就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鲂鲤吗?难道男人娶妻就一定非要娶齐姜宋子吗?清贫度日,粗茶淡饭,从从容容,平平淡淡,不求富贵,不求闻达,有一老妻相伴,厮守终生,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2)

在《诗三家义集疏》中引用了《韩诗外传》的一段内容,再次印证和沿袭了“寒门陋室、粗茶谈饭”之说:

“子夏读书已毕······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可以言《诗》已矣’”

这里记述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的一段对话。

子夏读完《诗》后,孔子问道:“你读完《诗》有什么收获吗?”原来每一个老师都要求学生谈收获、写读后感,都是从孔子这里学的。

子夏回答说:“《诗》对于治事来讲,像日月的光明一样明亮,像星辰交替运行一样明显,上有尧和舜的治国之道,下有夏、商、周三代国君的安邦之义,弟子不敢忘怀,即使居住在简陋的房屋里,也要快乐的弹琴咏唱先王之遗训,有人听也罢,无人听也罢,发愤忘食而已。《诗》里说:‘简陋的房屋下面,可以安居;洋洋之泌水,可以充饥。’”

孔子惊慌失色,说:“呀!大概可以和你一起谈论《诗》了。”

后面还有孔子与颜回的对话,谈到了诗的“表”和“里”的问题。

孔子接着说:“但是你只见到《诗》的表,没有见到《诗》的里啊。”

颜渊说:“《诗》的表已经看见了,《诗》的里又有什么难呢?”

孔子说:“看到门却不进入门内,怎么能知道室内的奥妙所在呢?然而发现奥妙也并不难,我竭尽心志已进入奥妙之门,好像前面有高崖、后面有深谷,冷冷清清就这样站在那里了,见不到《诗》的里,就不能算是对《诗》的研习精深微妙的人。”

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也佐证了《衡门》一诗的喻意。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3)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男欢女爱的诗,并说陈风中多是爱情诗。

说“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乐饥:疗饥,充饥,《鲁诗》《韩诗》“乐”作“疗”,并说这是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

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此诗,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较为贴切。他在《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认为:“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邶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释读,《衡门》就成了另一番景象:

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一对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

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诗经黍离比兴,书写诗经衡门栖迟(4)

从诗经开始,衡门、栖迟就成了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用语。

《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晋代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唐代刘沧《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元代虞集《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诗:“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现代郁达夫《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栖迟一词多做安居讲,如清代刘大櫆《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后汉书·冯衍传下》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晋书·简文帝纪》:“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这里的栖迟有淹留、隐遁之意。

栖迟还有飘泊失意的语义,如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白头供宴语,鸟几伴栖迟。”李贺《致酒行》诗:“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衡门栖迟还常见于宋词中,如向滈的《临江仙》: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还有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2015年2月12日读到诗经《陈风·衡门》时,也即兴写了几句:

衡门栖迟有道是

泌水乐饥无来头

食鱼天香闻河鲂

娶妻国色道齐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