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第一,咱家有家长,就是孩子爹,听爹的。这叫树立权威、建立规则——爹就是规则。她和多数普通的劳动妇女一样,家教只贯彻两个理念:她大字不识一个,丈夫的信都要儿子念给自己听,为什么能教出2个考上北大的儿辈(周秉义、周蓉)、2个考上清华的孙辈(周楠、冯玥)?不识字,不等于没文化。文化是可以通过看戏听戏、民风民俗、乡里乡亲来掌握的。李素华(周秉昆之母)

周志刚(周秉昆之父)

幸运的是,他常年在外,每两三年才回一次家,教育孩子的机会很少。

即便如此,他和小儿子周秉昆吵起架来,那也是气势恢宏、气吞山河、气急败坏、气息奄奄,有一次竟然好几年都互相不搭理对方。

在周家的家庭教育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母亲李素华。

她大字不识一个,丈夫的信都要儿子念给自己听,为什么能教出2个考上北大的儿辈(周秉义、周蓉)、2个考上清华的孙辈(周楠、冯玥)?

不识字,不等于没文化。文化是可以通过看戏听戏、民风民俗、乡里乡亲来掌握的。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1)

李素华(周秉昆之母)

她和多数普通的劳动妇女一样,家教只贯彻两个理念:

第一,咱家有家长,就是孩子爹,听爹的。这叫树立权威、建立规则——爹就是规则。

如果周志刚不是常年在外工作,这一理念,是把双刃剑。周志刚脾气暴躁,如果整天在家,很难成为好家长。

幸亏他在外地,这事儿就好办了——他成了影子家长。大小事务,最终取决于母亲,母亲垂帘听政,父亲成了傀儡,反正你在几千公里之外,鞭长莫及,事情向你请示了再决定,黄花菜不是凉不凉的问题,而是发霉还是腐烂的问题。

一方面,咱家有权威、有规则,就是你们的“影子爸爸”,大家都要尊重他;另一方面,这个“影子爸爸”整天连影子也看不到,只能听妈的,当妈的就可以“便宜行事”,咱的家庭妈做主。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2)

李素华是一个既有原则又十分和善的慈母形象,情商很高。这让她处理起家庭问题来,游刃有余。

第二,咱家三个孩子,老三周秉昆是“老疙瘩”,老妈管好他就行了,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你俩请便。

这又是传统家庭教育中非常智慧的一个方面:家长能力、精力有限,只能重点管最弱、最小的,大的基本属于放养,甚至大的还要带小的。

结果怎样?这个家庭不缺爱,老疙瘩最受宠爱,老大老二也要爱惜“老疙瘩”;

这个家庭不缺独立,老大、老二很早就能独立了;

这个家庭不缺竞争,一方面老大老二也想争宠,但更想通过照顾“老疙瘩”弟弟获取母亲的赞誉。

——完美的家教环境,形成了。羡慕不?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3)

周秉义(周家长子)

其二,家长要明白,你养的不是孩子,而是人,一个从“不独立”到最终独立的人。

如果你没有把孩子养育成人,只是养成了“未成年人”,“产品”就不合格,你的家庭教育就是失败的。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成年人”——不仅是年龄,而包括心理、生理、品格等所有方面。

周秉昆对周楠态度的转变,就体现了这一点。

周楠和周秉昆没有血缘关系,生父是骆士宾。成了富豪的骆士宾希望儿子“认祖归宗”、继承产业,周楠心动了——这无可厚非,谁不想拥有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未来?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4)

水自流、骆士宾

周秉昆起初对此十分反感,“咱家苦,你就把苦嚼了咽下去”(大意)是他最初的态度。

但他后来变了,孩子大了,圈是圈不住的,自己的事情——比如是否留学,乃至恋爱——自己做主。

有这样一个爹,是周楠的幸运。很多家长到老都不懂这一点,把孩子抓得越紧,孩子离你越远。

其三,别错过0——6岁黄金养育期。

周蓉的女儿冯玥,2岁时送给周秉昆抚养,等孩子大了,她努力想挽回和女儿的感情,却怎么也回不来了。

一家四口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一家4个孩子考入北大清华 人世间透露了哪些家教密码(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