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老建筑风格:美爆ins网友眼球的中世纪建筑
欧洲老建筑风格:美爆ins网友眼球的中世纪建筑Inskr原本以为它命名为升天大教堂是有什么含义,原来战斗民族这么耿直,升天就是升天,名字就这么简单粗暴。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勃拉仁内”在俄语里是仙逝。如果看官姥爷们你们去到这些国家,这些地方不妨一去,相信哪怕不从宗教,单从建筑美学和历史角度,我们能够得到不俗的收获。以下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教堂,排名不分先后,看分我的心情~圣瓦西里大教堂(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是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庆祝1552年6月攻占喀山城而建。
潮人圣地,网红圣地,旅游圣地,全球ins网友们打卡的圣地实在是太多了,盘不完,不过Inskr相信有一类,一定是特殊的,那就是中世纪的教堂!
就像去所有佛教大国,伊斯兰国家旅行,清真寺,佛家圣地都是我们必须要去看一看的,但出行的人们不一定是穆斯林和佛教信徒一样。
虔诚固然好,旅行的意义也不能少。
来到欧美国家,中世纪的基督教堂是必须打卡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文章中涉及到的这些,都是全球历史悠久,也是ins上的热门打卡去处。
如果看官姥爷们你们去到这些国家,这些地方不妨一去,相信哪怕不从宗教,单从建筑美学和历史角度,我们能够得到不俗的收获。
以下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教堂,排名不分先后,看分我的心情~
俄罗斯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是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庆祝1552年6月攻占喀山城而建。
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勃拉仁内”在俄语里是仙逝。
Inskr原本以为它命名为升天大教堂是有什么含义,原来战斗民族这么耿直,升天就是升天,名字就这么简单粗暴。
中央的塔高65米,共有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这九个教堂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后来分别加上去的,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
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
教堂建造完备后,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伊凡大帝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俄罗斯基督复活教堂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了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之为“农奴解救者”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为纪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1883-1907年在其出事地点,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兴建了这座纪念堂。
基督复活教堂也叫滴血大教堂,喋血大教堂,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站在教堂脚下,你会被它的美丽所震撼。
基督复活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象征了一支支蜡烛,从人间向上帝举起,也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
教堂镶嵌复杂、颜色艳丽的影像图案,用丰富的彩色图案瓷砖、搪瓷青铜板装饰面,圣彼得堡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喋血大教堂特意设计成中世纪俄罗斯建筑,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为美国圣公会主教座堂,位于纽约曼哈顿第110 街和第113 街的阿姆斯特丹大道,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基督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始建于1892年,建筑工程时断时续,至今还在进行之中。
圣约翰大教堂主要经历过三次修建:
全教堂占地面积为121000平方英尺,全长600 英尺,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之长度。
(1)1892~1911年,由海斯和拉法热设计,建筑风格为罗马式;
(2)1916~1941年,主设计为克兰姆,建筑风格为哥特式;
(3)1945年至现在,继续完成剩余部分,右中厅旁的小教堂、西部塔楼、中厅和唱诗楼的屋顶等。
主建筑全部为石结构,主厅最高点达177 英尺,内拱顶高为124 英尺(相当12 屋楼高),两边有53 根大圆石柱分四排排列。
把主厅两侧分为包括历史区、主教区、律师区、教育区、布道区等14 个区,各区各自供奉与之有关的圣徒。
主厅墙上挂有与《圣经》故事有关的几幅巨大的出自名家之手的织锦。窗户嵌有一万片玻璃,其风格及所绘图案各异,中厅呈圆穹状,有一精心雕刻的大理石布道坛。
主建筑最东端,环形排列着七个以圣徒命名的小教堂内供奉着有关圣徒,施洗室有一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受洗池,主建筑的中心竖立一座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耶稣像。
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能同时容纳60000人举行弥撒。
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
现教堂于1615年竣工,取代公元32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个巨大的圆顶。登上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大型镶嵌画。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圣殿,同时还拥有众多艺术瑰宝,如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筑。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代表作,建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公元532-537年)。教堂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罕见的大穹顶,60米约20层楼高的拱顶竟没有任何支柱支撑。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
站在巨大的穹顶下,抬头仰望,好似茫茫苍穹笼罩人间,不禁感悟到自身的渺小。阳光透过斑斓五彩的玻璃窗,洒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了耶稣基督的脸庞,那一刻仿佛听到天使在歌唱,内心如同经历了洗涤般的纯净平和。
圣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32万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举行了落成典礼。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有“米兰的象征”之美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
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教堂顶耸立着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
德国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科隆大教堂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
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悦耳。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是不是让人想到了周杰伦的那首《夜的第七章》?)
威斯敏斯特教堂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扩建,1065年建成,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窿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杰作。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礼堂。
巴塞罗那圣家赎罪大教堂圣家赎罪大教堂,是巴塞罗那最负盛名的观光胜地和地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尚未完成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
教堂的建设工程由一个叫做约瑟芬的组织发起,目的是建造一座可以让颓废的人们向神祈祷和求得宽恕的赎罪堂,1883年由年仅31岁的建筑天才高迪接手成为总建筑师。
虽然建造者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够通过与上帝的对话,减轻人世间的罪恶。然而,这样充满着童话气息的教堂面前,我觉得更像一座城堡,一座高迪内心伸出来的城堡。
其外形十分独特,满是精美的雕刻,三面均有高塔,分别象征“基督之诞生”、“受难与死亡”、以及“荣光”,教堂圣殿的设计包括三个宏伟的正门,十八个尖塔,高迪生前只建成了八个尖塔,这个旷世之作估计要在2030年才能全部完工。
说赎罪教堂是高迪设计生涯的巅峰,是不为过的。从承接起这个人类救赎的伟大使命之后,高迪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整整43年,直到上天带走了这个人间的天才,不知道是上帝感召到了他的用心,带他脱离了人间的苦难,还是这苦难本是太深重,上帝不愿意给罪恶的灵魂赎罪的机会。
高迪的生命终止了,圣家堂停滞了,历经百年,依旧是当初的摸样。正面的恢弘已经卓越不群,而那些可能永远不会撤去的脚手架,倒像将人心从天堂拉回了人间一般,如此深重。
法国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做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这本小说写成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1831年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
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在大火燃烧了近15个小时后,巴黎消防员宣布火灾已全部扑灭 [10] 。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
世界巨作就这么付之一炬,令人扼腕。
有些时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还来不及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那么多旅行和名胜计划、但还没去实现,就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有想去的地方,就赶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