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1)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6)

版面导航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2)

第1版头版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3)

第2版东方之星客轮翻沉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4)

第3版要闻

原来曾经我们都是学霸:学霸的青春也很受伤(5)

第4版专题
-- 文体新闻 -- 版次:[ 16 ]

本报讯(记者万旭明)昨日是高考结束之日,导演肖洋携电影处女作《少年班》在武汉大学与学子交流。身为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一员,肖洋在片中讲述了另一种大学时光,但天才、学霸的青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意气风发,而是有着更难以言说的伤痛。

近年来,国产青春片层出不穷,《少年班》男女主角董子健、周冬雨就曾各自拍摄青春题材影片。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青春往往是相似的,情窦初开的爱情,血气方刚的打架,散落四方的忧伤,几乎在每一部青春片里都能找到这样的元素,《少年班》也不例外。但聚焦少年班这一特殊群体,顶着“学霸”、“天才”的光环,片中也有从未展现过的别样青春,智商碾压众人的意气风发,被视为异类的离群孤独。

作为曾经的少年班一员,真正的“学霸”、“天才”们在看待这部影片,看待教育时又有截然不同的心情。导演肖洋曾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一员,片中角色就是以他自己与同学们为原型,他却自认“智商不如同班同学”,甚至怀疑“学校找错了人”,也经历了“如何找到自己位置”的迷茫。与很多人相比,他认为自己更明白罗素的那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电影里的吴未就是我自己,与普罗大众一样,他没有别人聪明、没有别人帅、没有别人强,那他该如何生活下去?电影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找到自己最爱的那件事,让它陪伴自己一生,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成为的人。”

观影现场还出现了一位特殊的观众,一位1992年武汉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当现场其他大学生被影片逗得哈哈大笑时,她却忍不住流下眼泪。作为一个“学霸”、“天才”,这位女士仍习惯在说话时夹杂一些英文单词,却自述“15岁进入少年班,本该是最华丽的年纪,却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度过了我人生最郁闷的5年”。虽然在那之后,武大及多数学校的少年班已停办。但面对如今的教育环境,这位女士仍呼吁:“智商高、成绩好的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压力,会被寄予太多的期待,但他们首先也是人,也希望能得到平等的看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