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资本论笔记第三章流通手段:资本论疏草40第三章货币

资本论笔记第三章流通手段:资本论疏草40第三章货币价格形式包含着商品为取得货币而让渡的可能性和这种让渡的必要性【案:让渡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另一方面,金所以充当观念的价值尺度,只是因为它在交换过程中已作为货币商品流通【案:观念依然以现时为基础,不能脱离现实。】。因此,在观念的价值尺度中隐藏着坚硬的货币【案:这是对滥发纸币的强有力的忠告!这最后一自然段是价格和价值的彼此否定的关系。而前面价值和价格的分离的可能性是对立的关系。如果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在无中必须有有。非存在必须依赖于存在,而存在同时也可以是非存在。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而价格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不应以具足色身见的经

资本论笔记第三章流通手段:资本论疏草40第三章货币(1)

同所有相对价值形式一样,价格通过下列方式来表现【案:注意价格的表现方式。】一种商品如一吨铁的价值:一定量的等价物,如一盎斯金,能直接与铁交换【案:一定量的金=某种商品。如6元钱=1斤西红柿。货币方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就是等号左边的位置,而商品方作为等价物,处于等号后面,就是右面的位置。】。但决不能反过来说,铁也能直接与金交换【案:货币和商品也是一种不可逆的关系。即你说1斤西红柿=6元钱,这也许对,但是也许不对,也许你会嫌贵,或者你可以去更便宜的地方买,因此他的西红柿卖不到6元钱。6元=1斤西红柿,意味着这是必然的结果。而后者即1斤西红柿=6元,其实是或然的关系。而价格的作用是真实的必然的反应,所以马克思说价格的表现形式是钱在=左边而非右边。】。因此,商品要实际上起交换价值的作用,就必须抛弃自己的自然形体,从只是想象的金变为实在的金,诚然,商品实现这种变体【案:这是商品变成货币的条件。】,同黑格尔的“概念”实现由必然到自由的过渡相比,同龙虾脱壳相比,同教父圣热罗尼莫[注:圣热罗尼莫在青年时代很费力地克制自己的物质欲念,他在沙漠中同美女的形象的斗争表明了这一点。在老年时代,他也很费力地克制自己的精神欲念。例如他说:“我自信在精神上处于世界审判者之前。”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我是一个基督徒。”世界审判者大发雷霆:“你撒谎,你只是一个西塞罗信徒!”[62]]解脱原罪相比,是“更为困难的”【案:这是对宗教和哲学的嘲弄。黑格尔的概念只是头脑中的活动,自然就容易得多。虽然他的书其实非常难读。】。商品除了有例如铁这种实在的形态以外,还可以在价格上有观念的价值形态或想象的金的形态【案: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角度。使用价值的形态,价值形态。】,但它不能同时既是实在的铁,又是实在的金【案:二者不能得兼。注意这里只是形式不能得兼而非本质。】。要规定商品的价格,只需要使想象的金同商品相等。但商品必须为金所代替,它才能对它的所有者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案:东西卖了,那东西就是钱,如果没卖,那东西还是东西。所以马克思说商品必须为金所代替,它才能对它的所有者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规定价格,金可以是想想的。而要成为一般等价物,那么商品就必须自己换成货币形态,而不是 原先的使用价值的形态。】。例如,铁的所有者遇见某种享乐商品的所有者,他向后者说铁的价格已经是货币形式了,后者就会象圣彼得在天堂听了但丁讲述信仰要义之后那样回答说:

“这个铸币经过检验,

重量成色完全合格,

但告诉我,你钱袋里有吗?”[63]

资本论笔记第三章流通手段:资本论疏草40第三章货币(2)

价格形式包含着商品为取得货币而让渡的可能性和这种让渡的必要性【案:让渡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另一方面,金所以充当观念的价值尺度,只是因为它在交换过程中已作为货币商品流通【案:观念依然以现时为基础,不能脱离现实。】。因此,在观念的价值尺度中隐藏着坚硬的货币【案:这是对滥发纸币的强有力的忠告!这最后一自然段是价格和价值的彼此否定的关系。而前面价值和价格的分离的可能性是对立的关系。如果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在无中必须有有。非存在必须依赖于存在,而存在同时也可以是非存在。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而价格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不应以具足色身见的经济学的概念。价格一方面是可以在头脑中存在的虚幻的数字,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它是虚幻的,可以任意让你摆布,那么就错了,所以佛经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也就是虚幻的,并非是虚幻的,而是有“坚硬的货币”在里面!当然,诸相具足也不行,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其实就是这样,如果你要商品,那么你就得交出实际的货币,如果你占有货币,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只有代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合一才是这里说的“诸相具足”,但是你不能全部占有。所以佛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最后的一个诸相具足,其实正是抽象的商品而已。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过都是商品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你虽然没有得到诸相具足的商品,但是却已经得到了它了——或者是代表价值形态的货币,或者是商品实体,如小麦、麻布等等。佛经中的辩证法在这里与马克思的关于商品的分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资本论笔记第三章流通手段:资本论疏草40第三章货币(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