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魏晋风度历史:所谓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历史:所谓的魏晋风度等接下来到了隋朝,随着科举制度诞生和成熟,权力的分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个时候再露富就没这个意义了,所谓的名士风流就统统消失了。总而言之你父亲再牛逼,但你自己狗屁不是还要装B,那就可能遭雷劈了。魏晋风度、名士风流不过在当代,你一个有钱人如果是这副德行,恐怕周围的人也看不上你,亲爹也会嫌你坑爹。毕竟你这么搞,家业无法发扬光大还要被你败光,如何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生存呢?但是在魏晋就不用担心。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应该容易记得魏晋是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具体而言,就是说这是一个贵族的时代,豪门望族的时代,拼爹的时代。如果你的家族有权有势有钱,那你也就自然而然高人一等,甚至而言不一定做官都有权有势有钱,至于有没有文化或者能力都不重要,皇帝并没有多少人事权,总体实力都偏差,有时候反过来要巴结这些有实力的望族,以至于那个时代的皇帝都很悲催。另外请贵族的代表人物做官,也不见得处理不好国家事

一说起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就很容易想到潇洒、清高、超凡、脱俗,以及受到普遍的赞赏、推崇。不过这种东西,其实就是富二代的装B行为,真的是否值得赞赏和推崇可以自行斟酌。

魏晋风度历史:所谓的魏晋风度(1)

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魏晋风流被定义为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实地想一想,就算在现代解决温饱步入小康的社会,如果一个普通人整天不工作不学习不干正事,就是喝酒、嗑药、旅游、无所事事,恐怕生计也会有影响,至于在当时那种小农社会,更是恐怕难以生存。所以说有钱人才有条件这样干。

不过在当代,你一个有钱人如果是这副德行,恐怕周围的人也看不上你,亲爹也会嫌你坑爹。毕竟你这么搞,家业无法发扬光大还要被你败光,如何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生存呢?但是在魏晋就不用担心。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应该容易记得魏晋是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具体而言,就是说这是一个贵族的时代,豪门望族的时代,拼爹的时代。如果你的家族有权有势有钱,那你也就自然而然高人一等,甚至而言不一定做官都有权有势有钱,至于有没有文化或者能力都不重要,皇帝并没有多少人事权,总体实力都偏差,有时候反过来要巴结这些有实力的望族,以至于那个时代的皇帝都很悲催。另外请贵族的代表人物做官,也不见得处理不好国家事务。就算自己不行,可以请助理。

在这样的时代,这些所谓的名士就喜欢彰显自己的贵族身份,于是就干出这些所谓风流的事情来,让别人一看一了解就知道你是望族。对于这些行为,这些贵族们又进行吹捧,毕竟是自己阶层的风气,使得这些奇特甚至荒唐的行为反而得到清淡、脱俗的美名。不过豪门之间会涉及到权力的斗争还是会惨烈,结果失败的人可能甚至还被有些后人吹捧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其实能够纵情为所欲为对现实还能不满的话,那饥不裹腹、流离失所的穷人不是这副德行看来是对现实很满足了。

这个时代的美男子特别有名,尤其是皮肤好的。一方面是在小农社会穷人的话,男人耕战皮肤很难保持很好。另一方面有钱人才能妆容。看起来美的很大概率就是豪门的年轻人。然后在古代男尊女卑,所以这个时代就特别推崇美男子。比方潘安12岁就被人家看上要定下来以后做女婿,表面解释的原因是因为美,其实12岁的人还没成年根本没长开,而且谁也没把握现在长什么样成年以后会长成怎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是豪门,所以12岁就被盯上,哪怕2岁被盯上、还没生出来就被盯上指腹为婚也正常。

魏晋风度历史:所谓的魏晋风度(2)

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等接下来到了隋朝,随着科举制度诞生和成熟,权力的分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个时候再露富就没这个意义了,所谓的名士风流就统统消失了。总而言之你父亲再牛逼,但你自己狗屁不是还要装B,那就可能遭雷劈了。

随便抽点魏晋风流以及受推崇的具体事迹:

晋朝屡以吏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其实王羲之要不是豪门望族,国家能屡次去请他当官吗?他平时做的事情,就是喝酒和写字,这样的人去干实事有多少谱谁的心里会有底呢?无非就是看重他的贵族身份。

还有所谓晋之风流,在于王谢。号称王导谢安就是因为清谈而成名而当官的。其实王导谢安能当官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是豪门,正因为是豪门才有本钱清淡。换一个时代,比方当代,哪个人能凭借只是清淡被请去当大官呢?毕竟这种人扯到淡了怎么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