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儿童过敏性鼻炎都有哪些过敏源?秋天来了我却来晚了

儿童过敏性鼻炎都有哪些过敏源?秋天来了我却来晚了此图是从指南中截取的,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可能很难看懂。但是没有关系,大家请注意红框圈出的部分,也就是生理盐水灌洗。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市面上名为“鼻腔盐水”或“鼻腔海水”的产品。这种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鼻炎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从而控制鼻炎的进展。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采用阶梯治疗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多的,家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红框圈出的几点。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发现孩子在没有发烧、咽痛的情况下,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和眼睛痒的时候,就要结合家族的过敏史来高度怀疑,他/她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建议家长朋友根据表格给孩子自测后,在怀疑的情况下尽快去正规三甲医院就诊排查。 那么应该去哪个科室呢?首先找一下有没有“变态过敏反应科”,如果没有这个科,那么就去耳鼻喉科。首先要说的

过敏性鼻炎(医学上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根据文献数据,在我国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高(2004年一项地区调查发病率为5.1%,2011年到2012年一项地区调查发病率为17%-20%),全国总体发病率达到了15.79%。

儿童过敏性鼻炎都有哪些过敏源?秋天来了我却来晚了(1)

因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多因素疾病,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尤其是秋冬换季,鼻腔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更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对于儿童,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学习。同时,大部分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不足,把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混为一谈,影响了对过敏性鼻炎的早期治疗。为了帮助到更多的家长,下面我将在如何识别和尽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进行阐述。

一、如何识别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为打喷嚏、不停流清水一样的鼻涕、鼻痒和鼻塞。同时,过敏性鼻炎常出现家族聚集的情况。有证据表明,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孩子发生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增加 3倍多。通常临床上医生会结合家族过敏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数据来判断。作为家长而言,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2019年发布的《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 》,过敏性鼻炎和普通感冒主要在这些方面有区别:

儿童过敏性鼻炎都有哪些过敏源?秋天来了我却来晚了(2)

鼻炎和感冒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多的,家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红框圈出的几点。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发现孩子在没有发烧、咽痛的情况下,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和眼睛痒的时候,就要结合家族的过敏史来高度怀疑,他/她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建议家长朋友根据表格给孩子自测后,在怀疑的情况下尽快去正规三甲医院就诊排查。

那么应该去哪个科室呢?首先找一下有没有“变态过敏反应科”,如果没有这个科,那么就去耳鼻喉科。

二、医生一般会怎么治疗过敏性鼻炎呢?能完全治好吗?

首先要说的是,过敏性鼻炎很难治愈,但这并不表示毫无办法。在得到恰当治疗和维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情况下,患儿基本上能做到基本避免鼻炎的发作,并最大幅度减少鼻炎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指南中对治疗的建议如下:

儿童过敏性鼻炎都有哪些过敏源?秋天来了我却来晚了(3)

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采用阶梯治疗模式

此图是从指南中截取的,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可能很难看懂。但是没有关系,大家请注意红框圈出的部分,也就是生理盐水灌洗。这里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市面上名为“鼻腔盐水”或“鼻腔海水”的产品。这种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鼻炎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从而控制鼻炎的进展。

我为什么单独强调这一点呢?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定要去正规三甲医院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开展。但是对于高度怀疑过敏性鼻炎,而又暂时不打算/不能去医院的患儿,可以先去药店购买好生理盐水,尽早开始冲洗。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缓解病症,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而且所付出的代价非常小,家长自己也很容易进行。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和推荐家长尽可以为孩子尝试下鼻腔冲洗。

最后要为各位家长朋友强调,当孩子出现鼻炎类似症状两周以上的时候,应该尽早去正规医院诊治。千万不要相信一些偏方,自行开展治疗,以免加重孩子的病情。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年 3月 第34卷 第3期

2.江满杰等,南京市区儿童过敏性鼻炎及其生活质量相关问题问卷调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年 2月 第 21卷 第 2期

3.王敏等,长沙市中小学生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28卷2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