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五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概况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五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概况1、东北亚干线港口群二、2021-2027年建设发展展望东北亚形成了由釜山港、青岛港、天津港三极组成的松散型干线港口群;长三角形成了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双核优势互补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干线港口群;珠三角形成了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三足鼎立各有侧重粤港澳湾区型干线港口群;东南亚形成了新加坡港、丹戎帕拉帕斯港、巴生港“一主两辅”马六甲海峡型干线港口群;西欧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2022年安特卫普港和泽布吕赫港合并)和德国汉堡港三国三港竞相发展的北海河口型干线港口群。根据资料数据和卫星影像综合判断,截至2021年底,东北亚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泊位总长约31.3公里、岸桥约313台,估算能力约6550万TEU 实际完成6666万TEU 总体处于供需偏紧的饱和状态;长三角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运输泊位总长约31公里、岸桥约345台,估算能力约7400万TEU 实际完成7811万TEU,以能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五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概况(1)

本文通过梳理全球五大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2021年现状和2021-2027年展望,总结建设发展趋势特点,旨在展示全球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了解我国干线港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为沿海集装箱港口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 发展院综合规划中心

一、2021年建设发展总体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全球集装箱港口布局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亚洲东北亚、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和欧洲西欧五个世界级国际干线港口群,拥有接纳20万吨级班轮的泊位和航道,服务远洋干线为主,由1000万箱级单港组成的港口群总能级达5000万箱级及以上,成为主导所在区域集装箱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领头羊。

东北亚形成了由釜山港、青岛港、天津港三极组成的松散型干线港口群;长三角形成了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双核优势互补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干线港口群;珠三角形成了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三足鼎立各有侧重粤港澳湾区型干线港口群;东南亚形成了新加坡港、丹戎帕拉帕斯港、巴生港“一主两辅”马六甲海峡型干线港口群;西欧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2022年安特卫普港和泽布吕赫港合并)和德国汉堡港三国三港竞相发展的北海河口型干线港口群。

根据资料数据和卫星影像综合判断,截至2021年底,东北亚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泊位总长约31.3公里、岸桥约313台,估算能力约6550万TEU 实际完成6666万TEU 总体处于供需偏紧的饱和状态;长三角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运输泊位总长约31公里、岸桥约345台,估算能力约7400万TEU 实际完成7811万TEU,以能定产超负荷运转明显;珠三角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运输泊位总长约38公里、岸桥约360台,估算能力约7600万TEU 实际完成7075万TEU,总体处于适应状态;东南亚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泊位总长约31.1公里、岸桥约353台,估算能力约7000万TEU 实际完成6241万TEU,总体处于适度超前状态;西欧干线港口群拥有集装箱泊位总长约31.6公里、岸桥约278台,估算总能力4850万TEU,实际完成约3960万TEU,总体处于超前状态。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五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概况(2)

图1 全球五大干线港口群发展现状对比图

二、2021-2027年建设发展展望

1、东北亚干线港口群

东北亚干线港口群基本建设规模以釜山港最大,青岛、天津两港相对平稳均衡。釜山港2022年5月在釜山新港建成投产2-4期20万吨级全自动化泊位3个;在建新港2-5期3个和2-6期2个20万吨级泊位计划分别于2023年和2026年建成投产。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在建20万吨级全自动化泊位2个;计划北岸实施散杂码头集装箱化改造工程;谋划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天津港2021年建成投产北疆C段20万吨级全自动化泊位3个;谋划东疆港区二期工程。

2、长三角干线港口群

为缓解目前以能定产的供需紧张局面,长三角干线港口群基建规模全球最大。上海港2021年完成洋山四期设备配置后全面建成投产;2022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外高桥四期汽车滚装码头和罗泾港区煤炭码头集装箱专业化改造工程;计划10月开工建设沪浙两省市共同核准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宁波舟山港已经开工并将陆续建成梅山二期二阶段、金塘大浦口作业区二阶段和既有老港区码头专业化改造工程;计划2022年和2023年动工建设梅山港区北作业区码头工程和大榭港区二期工程;谋划六横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开发方案。

3、珠三角干线港口群

珠三角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以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特点,香港继续发挥在高端航运、金融、贸易等综合服务业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和产能利用率平稳下降,无新建项目;广州、深圳两港则承担起了扩容升级重任且规模基本相当。深圳港2021年6月妈湾港区改造形成2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泊位;2021年动工建设盐田港区东作业区3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泊位;将完成大铲湾港区一期设备配套;谋划大铲湾港区二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二、三期码头陆续增配岸桥等设备;2022年6月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开港营运,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谋划南沙港区五期工程。

4、东南亚干线港口群

东南亚干线港口群基本建设主要集中在核心新加坡港。新加坡港2021年底建成投运大士港一期前2个泊位,2022年9月1日正式开港,年内再增3个泊位;计划2027年底前大士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自动化深水泊位21个、吞吐能力2000万TEU,届时将承接城区丹戎巴葛、吉宝和布拉尼码头业务转移。巴生和丹戎帕拉帕斯两港对外宣称有较大规模扩建计划,目前暂以码头整修和设备更新配置为主。

5、西欧干线港口群

西欧干线港口群码头总体能力处于超前状态,运输需求呈波浪形增长态势,绝对增量规模有限,总体建设规模在五大干线港口群中最小。鹿特丹港2021年马斯莱迪科港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万吨级自动化泊位5个及其配套驳船支线泊位,计划2027年建成投产一阶段工程。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对外宣传2030年扩大规模至2000万箱计划,目前暂时主要实施设备配置和堆场配套工程;汉堡港前些年计划实施Eurogate CAT码头西扩工程,目前实质性建设进展不大。

三、建设发展主要趋势特点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五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概况(3)

第一,航线和箱源有向大型深水干线港集聚的趋势。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进一步联盟化、船舶大型化推动下,一些箱源集聚、航道水深和码头靠泊能力不足的港口发展面临挂靠减少的挑战,远洋干线班轮挂靠港呈减少趋势,中远洋航线和箱源向大型深水干线港集中,进一步提升大型干线港航线通达性和航班密度,吸引国际中转、内支线喂给航线及其箱源集聚,呈现出深水大港强者越强、中小港平稳甚至趋弱趋势,提升了深水干线港水水中转比重,促进全港总吞吐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推动全球大型干线港布局发展集中化,催生1000万箱级干线港向2000万、3000万甚至少数向4000万箱级发展。

第二,大型干线港码头建设大型化智能化特点鲜明。在航线和箱量集聚推动下,大型干线港规划建设发展呈现出码头布局连片化、码头泊位大型化、功能业务多元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作业智能化五大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规划建设10-20万吨级及以上全自动化泊位,打造1000万、1500万、2000万甚至少数3000万以上标箱级港区,促进集装箱运输向大型化和智能化的扩容升级,已成为大型干线港积极应对区域港口竞争合作、巩固提高地位和解决用工难、成本高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第三,各干线港扩容升级各有侧重和发展特点。新加坡、釜山两港凭借特殊地理区位呈现鲜明的国际中转特色,建设发展着重提升泊位长度、靠泊等级和自动化水平,通过建设高能级新港区逐步替代低能级老港区,实现港口升级为主、扩容为辅,促进港城融合协调发展,巩固提升港口国际中转港地位和竞争力。长三角上海、宁波舟山两个腹地主导型干线港面临优良深水岸线资源供给不足矛盾,当前建设发展旨在缓解以能定产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以新建、改造和挖潜三措并举方式,实现扩容升级双重目标,以保持能级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珠三角深圳港建设发展以解决大型泊位及其堆场不足、中小泊位能力利用相对不足等的结构性矛盾,以升级为主、兼顾扩容;广州港则是新建大型自动化泊位主导下的扩容和升级并重;西欧三港建设发展相对平稳,以20万吨级全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升级为主、扩容规模相对不大,但十分注重围绕集装箱港区的内河、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提供优良的多式联运服务,这点值得国内干线港学习和借鉴。

第四,2021-2027年成为干线港能力建设高峰期。从五大干线港口群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看,2021-2027年成为全球顶级干线港扩容升级高峰期,预计东北亚、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和西欧干线港口群净增产能分别为1100万、超2000万、1100万、700-1200万和500万TEU水平。2025-2027年则将成为干线港能级闯关窗口期,预计到2027年底,上海港集装箱能力将突破5000万TEU大关,新加坡港达到4500-5000万TEU,宁波舟山港超过4000万TEU,深圳港接近4000万TEU,四港能级继续保持全球干线港第一梯队;釜山港、广州港超过3000万TEU水平,成为全球干线港第二梯队领头羊;鹿特丹港有望成为欧洲首个能力接近2500万TEU水平的港口。

第五,我国成为五大干线港口群建设发展主战场。在五大干线港口群14个干线港中,我国沿海7个干线港数量占一半,2021年总能力和实际完成吞吐量分别为1.91亿和1.93亿TEU,分别占五大干线港口群总量的57%和61%。伴随我国巨型体量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过渡和日益富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两方面叠加带来的运输需求,我国干线港在运输需求继续高位中低速增长推动下,基本建设净增能力规模占五大干线港口群总量约63%,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干线港扩容升级的主战场。

(来源:中交发展研究公众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