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世杰因为什么立一等功?葛显斋是怎么被误作
葛世杰因为什么立一等功?葛显斋是怎么被误作“福来”,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 可知,福来是福祸相依之义,本于《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葛福来,“福来”之名当然也是前辈给起的,在今人看来好像也很俗,但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字的出处,并与葛家的镖业联系起来,就会知道这两个字寓意深刻,前辈用心良苦,更与后来自己起的字,一表一里,妙契无间。本来,对于葛福来的名和字,葛福来的传人最清楚,并不需要通过字与名的联系上来判断,但葛显斋被误作葛顺成,是“根据”字与名的联系上“判断很可能”的,我们不妨对葛福来、葛顺成的名和字作一些分析,看看这种判断究竟有几分“很可能”。霍梦魁的亲传弟子李永康手书《礼记·曲礼上》:“
葛福来,字显斋
葛显斋是怎么被误作“葛顺成”的?
葛福来,字显斋,河北清河县人,清末著名镖师,幼习家传八方捶,慕武禹襄、李亦畬之技,前后两赴广府,从学李亦畬八年馀,为武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弟子众多,主要有霍梦魁(1890-1962)、胡振江、潘尚义(1893-1972)、潘洪恩(1908~2003)等。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对长者往往只称其字不称其名,“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故在武式太极拳流传的地区,提起葛显斋无人不知,而知道葛福来的人不多。但对于葛福来的传人来说,只称其字不称其名,并不等于只知其字不知其名,弟子是不会把师父的名讳记错的,师父也不会把师祖的名讳记错,而不同分支的传人对其他分支前辈的名讳则不一定清楚。又由于葛福来及其传人大多不以教拳为业,更很少宣传,而较早提到葛显斋的文章恰恰是其他分支不了解情况的人写的。最早把葛显斋误作“葛顺成”的,见于1997年11月有人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清河葛显斋……葛先生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从他的表字显斋来判断很可能就是葛顺成前辈”,这里说得很明白,作者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是“从他的表字显斋来判断”的,而且判断的结果也只是“很可能”,想当然耳,并不肯定。但后来,这段话就成了葛显斋就是葛顺成的“证据”,于是,有的文章就直接写作“葛顺成,字显斋、咸义”,葛顺成又多出了一个字,而葛福来的字没有了。
本来,对于葛福来的名和字,葛福来的传人最清楚,并不需要通过字与名的联系上来判断,但葛显斋被误作葛顺成,是“根据”字与名的联系上“判断很可能”的,我们不妨对葛福来、葛顺成的名和字作一些分析,看看这种判断究竟有几分“很可能”。
霍梦魁的亲传弟子李永康手书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字最早出现于周代,是说人成年之后才能取字,以表示他们已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字与名相为表里,字多为外部使用,故又称表字,对长者只能称字,而不能称名,故名曰“讳”,名多用于自称,以示谦卑。请问,如果说葛显斋是葛顺成的字,葛顺成有两个字,葛福来就没有字了,而葛福来作为清末著名镖师,武林人称“拳打南北二京,脚踢运河两岸”,怎可能没有字呢?葛顺成作为普通拳师有两个字,葛福来作为威震江湖的著名镖师没有字,这可能吗?分明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不是“很可能”,半点可能也没有。
葛福来,“福来”之名当然也是前辈给起的,在今人看来好像也很俗,但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字的出处,并与葛家的镖业联系起来,就会知道这两个字寓意深刻,前辈用心良苦,更与后来自己起的字,一表一里,妙契无间。
“福来”,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 可知,福来是福祸相依之义,本于《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而“显斋”二字,出自《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城曰:子之学,与吾弟相昵不能舍,有以致是耶?今所止阜北,有高显茅斋,子可自玩习也。倜甚喜,遽迁之。复经月余,城访之,与论国风,倜虽加功,竟不能往复一辞。城方出,未三二十步,倜缢于梁下。供饩童窥之,惊以告城。城恸哭若裂支体,乃命都儿将酒祭之,及作文亲致祭,自咎不敏。我虽不杀倜,倜因我而死。自脱衣,令仆夫负之”。显,高大而明显,显者险也;“斋,戒洁也”(《说文解字》),引为斋舍,斋戒的居所。可知“显斋”之字,乃“福来”之名的补充和进一步阐释,而通过“显斋”这个字,深知福来乃敬慎之义也,葛家世代业镖,虽深居茅斋而高显,到葛福来名气更大,可不慎哉,当然要时时以福祸相依警戒自己,这是今人很难理解的。
旧时的镖师
当然,葛顺成的“顺成”二字也是有来历的,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臧善也,顺成即做事要顺应道义而成功,才叫做善。还没有成功的人渴望成功,但在成功的过程中每做一件事,都要顺应道义,故字之曰“咸义”,咸皆也。《周易·咸》:“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咸其拇,志在外也”,“咸其腓,凶……虽凶居吉,顺不害也”,是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只要顺应道义,即使遇到凶险也是处于吉利的。又,《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亦证咸义之字与顺成之名,才是最有联系的。而如果说“显斋”是“顺成”之字,则很明显并无任何联系,风马牛不相及,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也可能遇到一些小的凶险,但与著名镖师所处的虽深居茅斋而高显之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综上所述,“从他的表字显斋来判断”,葛显斋决无可能是葛顺成。
另据《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的“葛顺成”词条:“葛顺成(1890-?)”,葛顺成与霍梦魁是同一年出生的,不可能存在师承关系,又无做过镖师的记载,而霍师幼从姐丈葛福来学太极拳,早年曾在姐丈的镖局走镖,在一次走镖中空手制服多名持枪强盗的事迹,更是在江湖上广为传颂。那是一家大户为避战乱,举家迁徙,晚上住在一家木结构的客栈,镖主害怕,一定要霍师和他睡在楼上的一张床上,半夜恰有一伙强盗劫镖,他们闻葛家的威名,虽持有快枪,却也不敢冒然行动,就先在下面放了一把火,发现时楼梯眼看就要烧断。镖主被吓得连哭带喊:“师父救我一命,我所有的钱财都不要了……”霍师说:“你放心,什么都少不了”,说着背起镖主,先跳到窗外的一棵大树上,看准了下面的情况,跳了下来,就在落地的一瞬间,把强盗们的枪都下了。强盗们跪地求饶,霍师把他们教训了一顿,又把枪还给了他们,押运着车队继续了赶路了。这些也都进一步证明,葛显斋决无可能是葛顺成,而只能是葛福来。
旧时的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