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遇见美好人生(随笔与美丽的心灵相遇)
美丽心灵遇见美好人生(随笔与美丽的心灵相遇)观影后,我极力推荐朋友去看看。不只为看美丽的老妈妈,还有通过电影去了解阿尔茨海默这个病。当然,我更希望,我和我的朋友,永远都不需要去了解它。女儿的病越来越重,坐上了轮椅。影片最后,她们住进了同有很多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疗养院,一间临海的房间(她们物质富有)。在疗养院,她们是一道别样美丽的风景,银发闪闪的老妈妈,身着旗袍,披着围巾,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如推着一辆婴儿车,车里是她最最心疼的宝贝,骄傲地穿过病号人群……像个被人约会的女生,掐着时间乐滋滋地赴约去。偌大一个映厅,就两个人,包场了。电影讲述了一个85岁妈妈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动人故事。我为老妈妈的优雅、美丽、坚强、童真、幽默、豁达……所折服和感动。我想把人世间最美最好的词语送给老妈妈。老妈妈是个永远的孩童:有一颗历尽沧桑而依然无瑕、天真的心灵,水晶一般晶莹;一个真正的诗人。老妈妈并不写诗,但她“诗意地栖居”,是个心灵的诗人。多年前
#高燃影视季#
电影院今年第四次解封。连续三天到电影院看电影,仿佛过电影节一样,有些奢侈,有些任性。别忘了,这是疫情时代。
第一天看的是《妈妈!》。
快下班时有人发来信息,话也不多一句:6:30,中影,《妈妈!》。
像个被人约会的女生,掐着时间乐滋滋地赴约去。偌大一个映厅,就两个人,包场了。
电影讲述了一个85岁妈妈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动人故事。我为老妈妈的优雅、美丽、坚强、童真、幽默、豁达……所折服和感动。我想把人世间最美最好的词语送给老妈妈。老妈妈是个永远的孩童:有一颗历尽沧桑而依然无瑕、天真的心灵,水晶一般晶莹;一个真正的诗人。老妈妈并不写诗,但她“诗意地栖居”,是个心灵的诗人。多年前,《诗刊社》来茂名搞活动,我专访了林莾编委,他说的一句话我拿来作了专访文章的题目:《你可以不做一个诗人,但要有一份诗意的情怀》。这篇文章我甚至还能在邮箱里查找到,林莾老师的话正是我写作乃至生活的追求和理想。在看电影过程中,老妈妈的一言一行,一次次让我对身边人感叹:老妈妈,真是个诗人!
童心 诗人的老妈妈,面对生活的无常(女儿突患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独身,和母亲独居一屋,照顾妈妈),华丽转身,和女儿互换角色,重新成为一位为孩子而拼命的母兽,勇猛刚强,“母兽天生有保护幼崽的天性”。
女儿的病越来越重,坐上了轮椅。影片最后,她们住进了同有很多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疗养院,一间临海的房间(她们物质富有)。在疗养院,她们是一道别样美丽的风景,银发闪闪的老妈妈,身着旗袍,披着围巾,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如推着一辆婴儿车,车里是她最最心疼的宝贝,骄傲地穿过病号人群……
观影后,我极力推荐朋友去看看。不只为看美丽的老妈妈,还有通过电影去了解阿尔茨海默这个病。当然,我更希望,我和我的朋友,永远都不需要去了解它。
第二天看《海的尽头是草原》。
好险,我差点错过它。留意影院信息时已是最后一场放映。因是一部小众电影,即便排片但因无人观看而不放映的情况是有的。电话联系影院,提醒我要提前15分钟去换票(有观影券),如此,即使只有一个观众,电影都照常放映。
电影背景和剧情:
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将要学着融入新的环境和家庭,面对新的家人。而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将被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一一化解。
影片通过一个上海孤儿女孩被一家牧民领养的故事来展现这段历史。
这段历史我大概知道,现在有机会通过艺术作品去深入了解它,我可不想错过。历史是一副路人的面孔,往往面无表情。人是历史的主角,人创造了历史。然而,数十上百上千年过去,人一概成为缈小之人,深深地隐藏进了历史的皱褶里,只有把“人”请出来,让他们开口说话,重新去爱去恨,去哭去笑……你才能鲜明地感知和理解一段历史,一个时代。艺术承担了这个使命,影视无疑是最具象和最大众化的代言。这两年,国产这些主题电影雨后春笋般涌现,都拍得不错,有大片效果,让观影者热血贲张,深受教育。
辽阔无边的草原,孤苦弱小的女孩,淳朴善良的牧民……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人间大爱的故事,如一幅画卷,在草原上徐徐展开。忧郁的上海女孩,慈爱的草原额吉,温良的爸爸,不能说话的哥哥……故事美好感人,演员表演真挚自然,场景宏大,而细节如星光闪烁,一场电影下来,我得到美的享受,也深受爱的教育。走进电影院,打开一本书,听一曲音乐……进入艺术天地,最美好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一颗颗美丽的心灵相遇。
第三天看《独行月球》。这部电影上映已久,我以为早错过,没想到还能赶上。以前对科幻片不感冒,对其印象无非是场面轰轰烈烈英雄拯救地球之类……一部《降临》如天启般触动和改变了我,很详细具体的感受已淡化模糊,只清楚地记得,它颠覆性地让我发现未来有无限的可能__它改变的不是我的认识,而是打开了我的认知,我不是身为一个“人”而是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物”,看见了我们共同的无限可能的未来。
我恶补了一批经典科幻片,尤其是外国名片,脑洞大开。有一部科幻片《智能机器》,又把我回归于“人”,片里那个智能机器孩子,出乎制造者的意料,竟然拥有了“人”之情感:爱。对人类妈妈亘久不变的爱。机器人会损坏,但不存在死亡。无数光年过去,它被新新人类(也许不叫人类)从海底里发现,而且解码出它深藏不变的爱。我太震撼了,而且有无法释怀的美好的伤感。伤感与爱如影随形。有爱就有分离,有悲伤。再重看电影,伤感依然挥之不去。我想像,无数光年之后,代表和记录人类文明的文字和人类也许会一起消泯于天地间,但爱一定会被铭记,深藏在风和空气里,会被新新物种发现……“爱比死亡更长久”。科幻片让我对无限可能的未来,有信念,不害怕。
对《独行月球》我说不上特别的喜欢,从形式到内容,并无突破,老套。一场地球对独孤月独行月球的直播让看到科幻片《楚门的世界》的影子,后者让我看后十分难忘。
连续三天观影是晚上,不吃晚饭饿着肚子走进电影院,期待与美丽的心灵和无限可能的未来相遇。并非想减肥(我不胖),而是不想饱食终日致头脑迟钝,身心麻木一一身体忙着去消化超出所需之食粮,耽于一时口腹之欲,就会消退了其他功能。我希望自己对美好,未来和爱,永葆一份期待,好奇和敏感。走进电影院如是,走出电影院也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