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当年换双皮鞋如现在换辆新车!只是现在人换车后的辅助工作更复杂:先贴3M膜、再加“装甲”地盘、周身的“铠甲”继续覆膜,最后约朋友一起去“斗茶”品茗,买单时候随口提一句:男鞋样式中“曹眼鞋”和一脚蹬“北京布鞋”都是小街娃们的行头,超哥的基本配置则必须是“甩尖子”皮鞋。一到冬天,超哥中的“战斗机”马上升级成“毛皮鞋”和“马靴”!这种效仿东洋鬼子的皮靴配上“本田”250的摩托,简直比现在刚换了一辆名牌“路虎”还要拉轰!另外一位大爷留平头,只是花白得紧。胡须深浅不一倒显得富有点立体效果。他们从哪里来?住哪里?名字叫啥子我都不知道,权且就称呼他们“秃大爷”和“胡大爷”吧!七十年代的成都并不贫穷,“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已基本普及到位。至于穿着嘛!还是和全国一样,以“公安蓝”、“绿军涤”为主。“中山装”一般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和单位的干部有穿,但基本也是新三年、旧三年,老汉儿穿了娃娃

老爸卧床多日,时而清醒时而混沌。对刚发生的情况瞬间即忘,陈年旧事却记忆犹新。好多逝去的亲人和久别的朋友都被他忆起,特别是在老东华门那些生活的片段......

刚才为他诵读《东华门杂货铺》一文时,忽又神采奕奕,闻后还拷问我“杂货铺隔壁的补鞋摊摊还记得否?”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1)

时间回到了七十年代,从东华正街的“杂货铺”一路向西,有一间开间不足两米的拐角铺面。由于场地狭小,只能摆下一个补鞋的“摊摊”。两位老大爷挤身于此多年,他们就是这条街上的唯一的“将官”......“鞋匠”!

从我记事开始他们就盘踞在这个“踏踏”了,一位秃头短须戴副老花眼镜。眼镜是黄色的塑料边框,其中一根“膀膀儿”用黑胶布缠过。为了防止再次损坏,两个耳勾连上了一根鞋带!

另外一位大爷留平头,只是花白得紧。胡须深浅不一倒显得富有点立体效果。他们从哪里来?住哪里?名字叫啥子我都不知道,权且就称呼他们“秃大爷”和“胡大爷”吧!

七十年代的成都并不贫穷,“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已基本普及到位。至于穿着嘛!还是和全国一样,以“公安蓝”、“绿军涤”为主。“中山装”一般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和单位的干部有穿,但基本也是新三年、旧三年,老汉儿穿了娃娃又接到穿。

至于鞋子嘛,就相对比较丰富了!女式的有手工的“袢袢鞋”,黑绒布或灯草绒的鞋面,千层底的鞋底。冬天的“爆鸡婆”棉鞋中间用棉绳分叉,“肉咄咄”的穿起非常的“热豁”!夏天有塑料“凉鞋”,样式多以平跟为主,穿一天脱下来脚后跟会勒出根红印子!

男鞋样式中“曹眼鞋”和一脚蹬“北京布鞋”都是小街娃们的行头,超哥的基本配置则必须是“甩尖子”皮鞋。一到冬天,超哥中的“战斗机”马上升级成“毛皮鞋”和“马靴”!这种效仿东洋鬼子的皮靴配上“本田”250的摩托,简直比现在刚换了一辆名牌“路虎”还要拉轰!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2)

当年换双皮鞋如现在换辆新车!只是现在人换车后的辅助工作更复杂:先贴3M膜、再加“装甲”地盘、周身的“铠甲”继续覆膜,最后约朋友一起去“斗茶”品茗,买单时候随口提一句:

“这个‘斗茶’哪儿都好,就是停车不安逸。”

“哦!那你娃今天是打滴滴来的哇?”

“没有,将就开老嬢儿的“特斯拉”,刚买的加长版“路虎揽胜”估计这儿不好停!”

“哦哟又换车了,你娃可以哦,好多钱喃?”

“办完才一百五,我买的这个款式是......”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3)

七十年代的超哥就要简捷得多!刚买了双“接尖”皮鞋也会例行保养。先用“金鸡”鞋油掸得透亮,再拿到“秃大爷”和“胡大爷”处报个到。几角钱可以钉一副“马掌”,再打一次鞋油,这是附赠的和保养车送“洗内堂”意思差不多!

在不到两平米的“皮革打理作坊”内,永远是一地的碎皮子,各种修补工具一应俱全。“秃大爷”主修鞋底工艺,普通“钉鞋掌”、“换鞋跟”、“上垫皮”一气呵成。一年四季一身人造革的围腰,围腰正中缝了一个大包包,里面了揣一本《工作笔记》和半截碳素铅笔。

“秃大爷”工作时会怀抱一根矮树桩,上插一根铁“牛舌”又叫“鸭脚板”,这个是鞋底工艺的重要工具。把一只皮鞋倒扣进这金属的垫片,然后几钉锤就可以钉好一只鞋掌。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4)

钉铁掌用的是“法兰钉”,棱形的钉杆透出蓝色的弧光。操作前“秃大爷”会用双腿夹住“树桩”,然后抓一把钉子含在口中,钉完一颗从嘴上取一颗。钉锤的锤头弯成一只羊角,钉子如果钉弯了就用这“羊角”卡住,再反向一按锤把子,钉子便起了出来......

“胡大爷”是做鞋面的,也称为鞋帮。他的主打工具是一架手摇平缝机,机械下方的三脚架比铁“牛舌”的树桩要稳当得多,也要高科技得多。操作时“平缝机”像一台微缩“吊车”,左手转动摇臂右手把持皮鞋,打过蜡的“马达线”呼啦啦飞快地穿梭......

除了可以修补鞋面,还可以用于修补人造革皮包、换拉链、上暗扣或缝合鞋底等工作。由于他们分工明确,分别驾驭着不同的工具,发出的声响也不尽相同。所以每次看到他们满负荷启动时,都会有一种近距离欣赏“摇滚、打击乐”的冲击感!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5)

他们两位大约是安岳、乐至一代的人,在成都仿佛也没有什么亲朋,一年四季都见他们“坐井观天”般蹲坐于这方寸之地。有客人时他们埋头打理,掉堂时他们各自擦拭工具,或是把敲弯了的鞋钉重新敲打复位。

午饭时会去后面的“老虎灶”提一瓶开水,把铝制饭盒中的饭菜烫热,然后一起慢慢分享。吃过饭他们会点上一支烟,泡一壶茶,用家乡话摆那些龙门阵......

那年冬至羊肉汤喝“打了滑”,蹒跚去公厕方便。路过“补鞋铺”见一位操哥正在和“秃大爷”讨价划价。这哥们儿指了指脚上崭新的马靴,大声武气地说:“老头儿,你不要烧老子!到处都是一元钱六个‘蹄克儿’你才给老子钉四个?”

秃大爷赶紧解释道:“不是不给你钉,钉多了太滑害怕走路不稳当!”

“少给老子说这些!不钉满老子不给钱!”

“莫说了,要得嘛,钉就钉嘛......”

肚子一阵绞痛,我赶紧朝厕所跑去。东华门远近就这一个“卫生间”,门口一格是独立的单间与“女厕所”一墙之隔。朝里面走是两个“双人间”,最里面的“蹲格”面前有个一米见方的大粪坑,里面“物欲横流”!

都江堰石羊老鞋匠(老成都东华门补鞋匠)(6)

好不容易等到个“单间”,畅快淋漓地宣泄了一回。完事提起裤子起来,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由远而近:“两个老瓜娃子像豁老子,过几天如果脱了,老子还要喊他们赔起!”

马靴清脆地踩在被各种液体冲刷得铮亮的青石板上,“跨、跨、......滋”

尖叫声中“操哥”一脚踏空,脚底的铁“马掌”在石板上划出一道火星,堕入粪坑的瞬间他本能地伸手乱抓。旁边有一外号“秀才”的邻居,正蹲看的报纸被超哥一把扯破......

操哥最终还是自己从粪坑中爬了上来,同行的朋友想过拉他,但手还没伸拢就缩了回来。那“秀才”被吓得不轻,此后再不去这个格格“更衣”了。

听到这里,父亲微笑中又沉沉睡去......

那些五花八门的药物早已让他疲惫不堪,唯有他青年时候的回忆还能唤起他的一点点快乐!记得那天是感恩节,祝愿亲人朋友们都健康幸福!!!

相关文章链接:

老成都“东华门”记忆「解忧杂货铺」

在“东华门”见过的「老成都网红」

“1982年东华门大火”背后的真相

【图片源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