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前卫文人相争乱扣帽子算什么能耐)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前卫文人相争乱扣帽子算什么能耐)汉代傅毅《舞赋》云:“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文人的争论,有能耐不用藏着掩着,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但是如果一旦自己底气不足,就要狐假虎威,上升到八杆子打不着的所谓高度,就有落井下石,诬陷诽谤的嫌疑。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该为知识分子所用。而身处当代,文人当然存在,相轻仍是依旧。且不论今人学术水平是不是和古人相比,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单从相争相论而言,比古人有过之无不及。原本争得再猛再凶,只要局限在学术范畴,文化领域内,无伤大雅。但是,一种不好的倾向正在出现,就是颇有些权威的某类背靠大树的文人,给民间一些本无恶意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乱扣帽子,制造舆论,把一些本是探讨争鸣的观点上升到政治和爱国与否的高度,很为人所不齿!当时看这一景象,便想春秋战国年间,百家争鸣,各有其说,哪些知识分子相互辩论是不是也能如此,辩有论,举有礼,不失风度。从古到今,文人的相争从未停歇。且不说春秋诸子百家,就是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前卫文人相争乱扣帽子算什么能耐)(1)

《典论·论文》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文人相互看不起,自古有之。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之间,相互争辩,原本是一件风雅之事。正所谓“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能够通过相互辩论阐述一个道理,明晰一个主张,让人信服,这才是君子风度。

记得十多年前,去西藏出差。有幸在一座寺院里正逢辩经大会。平素寡言少语的一众僧人,却是手舞足蹈寻找辩论对象,就一句经文,不同的理解生发出不同的语境,这时相互的辩论就肢体语言伴随脱口成章的言辞。或俯首,或击掌,或轻言,或大声,或跺脚、或胎肘,相互毫不退让。最终,胜者合掌致谢,败者颔首还礼,相互淡然一笑,依旧回归座上,静心凝神,诵读经卷,真如《心经》所言的“无挂碍过”。

当时看这一景象,便想春秋战国年间,百家争鸣,各有其说,哪些知识分子相互辩论是不是也能如此,辩有论,举有礼,不失风度。

从古到今,文人的相争从未停歇。且不说春秋诸子百家,就是后世王朝,这样文人争论一直不休不止。各门各派,各家各言,通过檄文、诗赋、文章,不时总要掀起一阵波澜,甚至震动朝廷,天下皆知。当然,也不乏诸多恶语相向,老死不相往来的典故。

到了近代,同样如此。我所喜爱的鲁迅和顾颉刚两位大家也是水火不容。顾颉刚后来在自传中感慨地说:“我一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大钉子是鲁迅,对我过不去。”不过,这些争执虽然闹的很凶,但没有上升到借助公权力打到对方的境地。

而身处当代,文人当然存在,相轻仍是依旧。且不论今人学术水平是不是和古人相比,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单从相争相论而言,比古人有过之无不及。原本争得再猛再凶,只要局限在学术范畴,文化领域内,无伤大雅。但是,一种不好的倾向正在出现,就是颇有些权威的某类背靠大树的文人,给民间一些本无恶意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乱扣帽子,制造舆论,把一些本是探讨争鸣的观点上升到政治和爱国与否的高度,很为人所不齿!

汉代傅毅《舞赋》云:“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文人的争论,有能耐不用藏着掩着,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但是如果一旦自己底气不足,就要狐假虎威,上升到八杆子打不着的所谓高度,就有落井下石,诬陷诽谤的嫌疑。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该为知识分子所用。

最近,又耳闻目睹一些文人的观点冲撞。

国逢大难,文人自然不会缺席。有点声望的,有点权势的,无名无望的,但凡认为自己是文人是知识分子,便通过笔下文字,阐述主张,记录世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件事情,同一种事态,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思维意识,得出结论自然大不相同。

所以,任何一件事,有人看到好,有人看到坏。面对某种危机,有人倡导鼓舞人心,有人强调反思原因,其实都不为过。如若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这并不是正常现象。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自由度应该是允许存在的。因此,任何观点相争论,一方都不能当作另一方的判官,来判定对方的生死对错。只要不是过分出格超出公认的常识,不触及法律法规,那么,就应该把裁判权交给大众去评判。

如果现在还有某些本身不学无术,侥幸有个位子挣了票子,只会奉承溜须的文人,气急败坏之下,拿起一顶顶风马牛不相及的大帽子乱扣别人时,只能更加证明心虚和无能。

这样的文人相争,乱扣帽子的一方,充其量是个文化流氓,算不得文人,更离君子风度十万八千里。

前卫,中华散词创立者,古地图文化研究学者。专注于读史札记,好书推荐,传统文化普及。敬请关注,欢迎订阅。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洗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