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六盘山下他们的家在六盘山下,在云南昭通,在安徽石台,在每一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美丽乡村。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力实,也是该集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作为分管领导,孙力实的双脚多次踩过定点帮扶区县的泥土,也亲眼目睹了那些乡村的前后巨变。“这些年,每次到村子里去,都能看到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生活好了,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孙力实说,后来去一些村里调研时,村干部会很热情地对她说:“欢迎回家。”过上了新生活的人们,把中国建材集团的扶贫干部视作家人,甚至比家人更亲;他们先后派出的94名一线扶贫干部把帮扶过的地方也当成家,甚至付出了比自己的小家更多的心血。

编者按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建材集团累计向安徽石台县、宁夏泾源县和云南永善县、绥江县、昭通市昭阳区5个定点区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约3.79亿元,对其他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

在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上,中国建材集团集中力量打造5个定点区县的重点产业项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开始了新探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近日通报了2021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情况,中国建材集团再次获得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最高等次“好”。

从脱贫帮扶到产业、就业、教育、消费、医疗、民生等帮扶,中国建材集团早已经身处乡村振兴一线,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今日本报评论员文章也予以了肯定和称赞。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值得参与乡村建设的各方学习借鉴。

为助力乡村建设,本报自今日起创刊“美丽乡村”专刊,增设新媒体相关内容,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力实,也是该集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作为分管领导,孙力实的双脚多次踩过定点帮扶区县的泥土,也亲眼目睹了那些乡村的前后巨变。

“这些年,每次到村子里去,都能看到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生活好了,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孙力实说,后来去一些村里调研时,村干部会很热情地对她说:“欢迎回家。”

过上了新生活的人们,把中国建材集团的扶贫干部视作家人,甚至比家人更亲;他们先后派出的94名一线扶贫干部把帮扶过的地方也当成家,甚至付出了比自己的小家更多的心血。

他们的家在六盘山下,在云南昭通,在安徽石台,在每一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美丽乡村。

六盘山下

宁夏泾源县,地处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属于山大沟深的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

自2013年以来,中国建材集团先后派出帮扶干部17名,有的挂职泾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有的在泾源县下辖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他们挂职挂心、干事干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兴业致富。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回报农村是我的心愿,帮扶贫困村脱贫是我的责任。”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赵健2018年6月被选派到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怀揣真情,苦干实干,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杨岭村,六盘山下一个交通闭塞的回族聚居村,村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同志,名叫马克俊,大家都叫他老马同志。2016年7月,来宁夏考察时曾到过他的家,这些年他也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去年9月,孙力实去杨岭村看望马克俊。“他还回忆说,以前村里路不好,雨天一腿泥,晴天满身灰。现在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门办事儿就骑摩托车,特别方便。”

马克俊家原来养的几头牛托管到了养殖中心,每年领取分红,依靠肉牛养殖顺利脱贫。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他又在原来牛棚的地方建起了“老马茶馆”,吃上了旅游饭,不忙的时候还当起村史馆的义务讲解员,给前来学习参观的游客讲述山村的巨大变化。

近些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坚决贯彻落实视察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时对扶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特色产业,围绕百姓增收,推进精准脱贫,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杨岭村进行重点帮扶。

“我们对杨岭村的帮扶举措不是修修补补,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系统化改造。”孙力实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

投入1000万元编制了杨岭村特色产业示范村整体规划,实施水电路网、民居改造和旅游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20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投入25万元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路灯,方便群众出行;

投入40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安格斯种牛繁育基地,年均繁育安格斯种牛500余头,形成特色产业集中优势;

投入36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康养中心,投入310万元帮助村民修建农家乐,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投入200万元,建成3640平方米的村史馆展示杨岭村发展变迁,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教育基地……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1)

杨岭村新貌 中国建材集团/供图

杨岭村是偏远贫困地区成功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去年还投入850万元筹建杨岭村“两山”理论教育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更加坚定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彩云之南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地处云南东北部,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腹地,这里曾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地级市,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

“感触确实挺深的,变化太大了。”孙力实从手机里翻出一些照片,那是她2017年第一次调研云南昭通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时拍的。泥泞的黄泥土路上有深深的车辙,灰黑色的木板房、泥巴房还很普遍。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2)

罗坪村易迁安置(前)村民住房 中国建材集团/供图

罗坪村坐落在海拔2500米的大山深处,不通公路更没有公共交通,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孙力实曾去过一户人家,屋里非常简陋,其贫困程度让外人感到深深的震撼,那家的男主人患有痛风。

“我没见过那么严重的痛风,手指肿得像萝卜那么粗,脚也下不了地。”孙力实回忆。

任振城,中国建材集团的一名干部,2014年—2016年,曾被集团派驻到罗坪村任第一书记。

“罗坪村群众住的是危房,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将群众从山上搬下来进行集中安置,但是群众住惯了高山,不嫌陡,不愿搬迁下山,集中安置难度较大。”在《我们的扶贫足迹——中国建材扶贫干部手记》一书里,任振城记录了当时罗坪村居民的生活状态。

“异地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扶贫工作中难度最大的,难就难在老百姓的安土重迁。”孙力实说,就像电视剧《山海情》里表现的那样,中国建材集团在扶贫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困难。

为解决搬迁户不想搬、不愿搬的问题,任振城等驻村扶贫干部每天徒步到组入户,耐心讲政策,做工作,整整用了46天时间最终得到所有人的同意。

2016年,中国建材集团出资200万元配合当地政府为81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了整体搬迁;2017年年底,300多名贫困群众从四处漏风的危房搬到宽敞明亮的新房。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3)

罗坪村新貌 中国建材集团/供图

结合罗坪村资源优势,中国建材集团的扶贫干部还帮助他们找到了以方竹、中成药、蜜蜂和冷水鱼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

当地媒体将中国建材集团称为绥江县人民在北京的“远亲”。2019年1月17日的《昭通日报》头版发表文章《远亲,来自北京和中山——绥江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四》,文尾如此评价:“北京和中山来帮扶绥江的远亲和邻居一样亲近,为绥江县在2018年摘除贫困县的帽子作出了突出贡献。”

授村以“通路”

像大部分贫困县区一样,中国建材集团定点帮扶的5个区县均属于偏远山区,农产品走出大山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授村以公路,更要授村以“通路”。如何利用央企资源和优势帮助农产品走出去?

中国建材集团是较早开始践行“互联网 ”的中央企业之一,电子商务运作成熟。2016年9月,由该集团所属中建材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为定点扶贫地区专门打造的纯公益性质电商扶贫平台——“禾苞蛋”,正式上线。

它以集团20万职工及百万职工家属、社会人士为销售客户,通过常售、众筹、预订、团购等模式为扶贫地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禾苞蛋”,打开“商城”,可以看到原产地宁夏泾源直发的天源牧场黄牛肉;来自云南昭通的山核桃仁、青花椒;还有“安徽石台专区”,皖南土鸡、石台咸鸭蛋、野生硒茶、石台硒米等一应俱全。

据孙力实介绍,自成立以来,“禾苞蛋”累计销售额6658万元,其中2021年销售5区县农产品2139万元,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去年,“禾苞蛋”平台还尝试开展了4次直播助农活动,孙力实也参与了带货直播。场均观看直播人数超过3万人,场均下单数量超过3000笔,共带动销售农产品268万元。

“直播时购买泾源黄牛肉特别值,平时卖六七十元一斤,活动价格才二十多元,集团对我们直播助农支持力度很大。”中建材集团进出口信息管理部总经理、“禾苞蛋”技术团队负责人陈静热情地向记者推介。

通过“禾苞蛋”平台的推动,中国建材所帮扶区县的农产品已广为人知,品牌效应逐渐形成,部分产品已从原来无人知晓变为现在受到追捧,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中国建材集团党群工作部高级经理王恒介绍,中国建材集团今年将继续依托“禾苞蛋”平台实施消费帮扶,既推广农产品,也推介特色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帮扶区县,走进帮扶区县。

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民生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的六大工作方向中,产业帮扶一直是中国建材集团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乎美丽乡村可持续的未来。

近些年来,中国建材集团一是围绕县域特点,挖掘资源禀赋,帮助地方壮大推广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旅产品,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让老百姓做着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实现增收。例如,泾源的肉牛养殖产业、石台县大演乡生态富硒农产品、石台的旅游资源牯牛降等。

二是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运作。在昭阳区永丰镇,中国建材集团2019年投入1400万元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进行苹果产业开发,不到3年时间,仅永丰苹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年产“昭阳红”牌高端苹果2万吨,带动全昭阳区苹果种植超过70万亩,年产量近百万吨。一个小小的苹果,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昭阳苹果已经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人们知晓昭阳的一扇窗。

三是“村口扶贫车间”让更多人不出远门实现就业。在永善县,中国建材集团不仅为红光易迁安置点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投入600万元配套建设了一个扶贫车间,可以带动安置点100多户家庭的增收。去年,一段名为《听永善老乡说小康》短视频,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和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的比赛中获奖,从老乡的真实感受到的巨大变化,反映出中国建材集团在永善的帮扶实效。

在绥江县,中国建材集团投入1750万元打造的竹产业园可帮助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同时解决200人就业;投入500万元设立的“云绣娘”项目,免费培训绣娘700余人,绣娘最高收入可达6000元/月,有效带动绥江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实现“背着孩子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还有石台县的小河镇农民产业园、矶滩乡返乡产业实训基地、七都镇扶贫就业车间等,以及投资1000万元在昭阳区红路安置点、太平街道、布嘎乡、田坝乡建设一批村口扶贫车间,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促进重大产业项目央地合作。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项目,中国建材集团坚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谋划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把企业优势和地方资源有机结合,转化为脱贫地区内在发展动力。

今年4月,该集团成员企业池州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竞得池州市贵池区横山矿区及外围水泥用灰岩矿采矿权(石台县属于池州市)。池州新材料公司将建设池州市贵池区横山矿区及外围水泥用灰岩矿4000万吨/年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约 91.51亿元。

今年年初,中国建材集团与昭通市建立了产业协作工作机制,在这一机制框架下,沟通互动将更加紧密,产业协作空间放大,相关3个定点区县乡村振兴“升档提速”可期。

乡村振兴新思路

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建材集团对定点区县的帮扶都由集团层面统一组织,脱贫攻坚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振兴乡村?这对一家央企总部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为此,该集团创新建立了包保帮扶模式和探索实践干部双挂交流模式。

包保帮扶模式即由部分二级企业或骨干企业对5个定点区县开展一对一包保帮扶。

“下面的成员企业对产业更熟悉。”孙力实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负责宁夏泾源,安徽石台由凯盛集团负责;云南省内,中材国际对口帮扶永善县,中国建材地勘中心管绥江,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负责帮扶昭阳区。

这样一来,成员企业从原来“加油鼓劲助力脱贫攻坚的场边观众”转变为“披挂上阵共创乡村振兴的场上队员”,逐步形成“集团总部—成员企业—挂职干部”上下贯通的帮扶机制,帮扶力度和精准度进一步加强。

“不是说包给他,我们就不管,实际上集团还是在总体统筹,只是在产业对接方面,我们希望成员企业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定点帮扶区县发展合适的产业。”孙力实说,这种模式已经见到很好的效果,成员企业觉得有劲使得上了。

比如宁夏泾源县,在已经形成的以草畜为主导,养殖、苗木、蜂蜜等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生态旅游和电子商务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上,中国建材集团在这里的产业帮扶又有新的思路。

“我们结合产业发展和重要河流环境保护,投入450万元实施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将影响县域发展的废物变为城市建设的材料,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孙力实说。

干部双挂交流模式即开展中国建材集团内部干部和地方干部双向选派机制。为此,该集团针对性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提升工程”,邀请10名地方干部赴重点成员企业跟班学习,将年轻干部放到新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打破成长“隐性”台阶,进一步筑牢企业和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工作开展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作为央企,工作开展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现在我们工作开展到了泾源县,泾源县就是我们的家。”2020年9月12—13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一行到宁夏固原市泾源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在该集团驻宁夏泾源挂职干部座谈会上说的这番话鼓舞了所有人。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大考中,中国建材集团打了一场硬仗,打了一场胜仗。在孙力实看来,这离不开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帮扶干部的不懈奋斗和无私付出。

刚被派出驻村时,任振城的妻子已经怀孕四个月,再回到北京时已是生产的前一天,他一下飞机便直奔医院产房。照顾月子不到一个月,任振城又回到了村里。

中国建材集团有很多像任振城一样的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成为他们的行动而非口号,真正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走到村里,几乎没人能分辨出哪些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干部,哪些是当地的干部。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因扎根一线一再推迟婚期,有的撇下刚刚出生的孩子,他们的坚守和陪伴赢得了地方政府认可和身边群众信任。

2021年2月,中国建材集团扶贫干部赵健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另有4位扶贫干部获省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还有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为定点帮扶工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代总裁马明亮同志去年两次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调研,看望他们派出的驻村干部,为村支部捐赠党建书屋,在他第二次赴昭通调研期间突发疾病,不幸倒在了帮扶工作的第一线。

“每次想到干部们付出的心血和牺牲,我都非常心疼。”孙力实认为,为了更多的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们的付出是无价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这是中国建材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续发挥央企优势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之年。孙力实表示,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围绕“五大振兴”,坚持产业先行,充分激发县域资源禀赋,不断提高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由于定点帮扶的5个区县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自我营销不足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

孙力实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发挥央企优势,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拓展劳动就业渠道,拓宽消费帮扶途径,培育创业和技术带头人,帮助农户致富增收。

“我们还将集中力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绥江县板栗镇、永善县细沙乡、昭阳区旧圃镇等示范乡镇,帮助老百姓安居乐业,切实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孙力实表示。

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让我们更有信心畅想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孙力实的畅想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地域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发展更加均衡,乡村生态优美、轻松恬淡的优势进一步彰显,生活方式更具吸引力。

乡村经济也将展现出强大活力,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产品特点鲜明,网红农产品和文旅品牌大量涌现,备受青睐,广阔的农村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又一发展引擎。

通过不懈努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定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授村以公路更授村以)(4)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一年,又恰逢本报“美丽乡村”专刊创刊,在疫情依然严峻的5月底,为深入了解中国建材集团近些年来为美丽乡村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本报总编辑佟令玫(右一)带队在户外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力实(右二)。丁 力/摄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5月30日1版

中国建材报记者:刘秀枝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