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苏文是桂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2001年,还在读大学的她第一次参观平山堆肥厂:“一进厂区,苍蝇就‘扑’了上来,厂里除了车辆进出的路,几乎所有的地面上都码着一堆一堆的垃圾,垃圾堆旁则是黑臭的污水。”垃圾变废成了宝10月26日,全市7152名环卫工人迎来了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工作中,他们起早贪黑、默默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不怕脏、不怕累的环卫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扮靓了我们的城市。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近“城市美容师”,听他们讲述这些年的变化。垃圾处理模式大变革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1)

山口焚烧厂的花园式厂区。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2)

执法人员在路面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检查。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3)

机械化洗扫车对路面进行清扫。

致敬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天是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4)

环卫工作者来到垃圾分类点检查工作。

10月26日,全市7152名环卫工人迎来了第26个广西环卫工人节。工作中,他们起早贪黑、默默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不怕脏、不怕累的环卫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扮靓了我们的城市。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近“城市美容师”,听他们讲述这些年的变化。

垃圾处理模式大变革

垃圾变废成了宝

苏文是桂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2001年,还在读大学的她第一次参观平山堆肥厂:“一进厂区,苍蝇就‘扑’了上来,厂里除了车辆进出的路,几乎所有的地面上都码着一堆一堆的垃圾,垃圾堆旁则是黑臭的污水。”

而这些年,苏文见证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大变化:从几乎没有污染防护措施的露天堆肥,到采用垂直防渗的冲口处理场,再到采用双层HDPE膜防渗的山口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实现了全量无害化处置。

2015年12月,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垃圾处理从无害化,向减量化、资源化再次迈进。“我们的垃圾处理从工艺、技术、作业方式、处理效果、整体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苏文自豪地说,环卫工人不再像以前在堆肥厂工作时要戴着厚口罩和手套、在垃圾堆上翻料、盖塑料布;厂区内也没有臭气、污水、蚊蝇,现在是高大的楼宇、明亮的车间、现代化的控制室、花园式的厂区。

记者了解到,我市现有终端处理系统有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山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末端处理能力已达到2820吨/天。

另外,我市正在推进的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工程将于“十四五”期间投入使用,市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将提高至3070吨/天(不含填埋处理能力),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

为绿色环保贡献力量

我市2015年成为全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算起来,桂林众力创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的李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有7个年头了,见证了桂林生活垃圾分类从无到有的过程。

李勇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范的逐步出台,现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从“干、湿”两分类到“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形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变废为宝”的完整链条和生活垃圾分类“桂林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64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都纳入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范畴,公共机构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我们不仅开展进小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的活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开展宣传,让居民多方面、多维度地直观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李勇说,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增强、对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好的理解,从最初的漠视,到慢慢地了解和理解垃圾分类,明白垃圾分类是为后代子孙谋福利的好事,从而开始转变观念,支持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接下来,我市还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提升广大市民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提升环卫机械化

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保洁效率

“我干环卫快20年了,以前马路清扫就靠大扫把,早上7点前完成街道普扫,其他时间巡回保洁,同事蹬三轮车沿街收运果皮箱里的垃圾,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叠彩区环卫站中山5班班长蒋久平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站里陆续购买了洗扫车、高压冲洗车、洒水车、路面养护车和电动三轮车等环卫专用车辆,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街道普扫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清扫为辅,沿街收运垃圾也开上了电动三轮车,大大节省了人力。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环卫工人的装备、工作方式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

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环卫清扫保洁质量,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自2013年起我市开展环卫机械设备采购工作,市、城区两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约7161.16万元,采购各类环卫专业机械化车辆315辆,采购电动三轮车988辆,加快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步伐,截至目前,我市六城区机械化清扫率从20%提升到80%,逐步建立起了“机械化清扫车为主、人力清扫为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环卫作业效率和路面洁净度,有效提高城市保洁机械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规范建筑垃圾管理

探索“再利用”

在各建筑施工现场,时常能看到通身黄色的渣土运输车载着建筑垃圾离开。这些“大黄车”是新型智能全密闭渣土运输车,是我市规范建筑垃圾管理的举措之一。

“2015年之前,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不密闭、超高超载、建筑垃圾偷运偷排和撒漏污染路面、装载和倾倒时无降尘措施等违规违法问题严重,这些违规车辆跟我们执法队员玩‘猫捉老鼠’,防不胜防。”市环卫处建筑垃圾管理科负责人闻启华说,我市2015年制定出台了《桂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2017年在全市推行建筑垃圾公司化处置。

目前,22家合规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和423辆新型智能全密闭渣土运输车辆获得许可在市区运营,老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一律退出市场,从源头上治理建筑垃圾运输及管理不规范行为。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建筑垃圾处置数字监控平台,渣土运输车、在建工地、临时消纳场全部纳入监控平台管理,并将建筑垃圾管理纳入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内容,落实常态化监管和考评机制,规范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指导成立桂林市渣土行业协会,推进渣土行业自律管理。此外,我市6城区基本实现装修垃圾的统一收集、清运、消纳。

据统计,目前我市年建筑垃圾规范处置方量达600万方左右,规范处置量比2015年之前提高8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筑垃圾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方向转变,让建筑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记者谭熙 通讯员黄冠维 秦建芳 徐馨/文

图片均为桂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