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价比实战鞋分享,EqualizerZero100分的
超高性价比实战鞋分享,EqualizerZero100分的正如我在静态描述中提到的,这双鞋的鞋面性能我可以给满分。在有着编织鞋面为主体的情况下,“保证编织鞋面原本用途 尽力维持球鞋支撑性能稳定”成为了篮球鞋的攻关难点。Equalizer Zero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用麂皮材质和足中段固态支撑作为“护盾”维持鞋面稳定的同时,中段编织鞋面的延展性也使得球鞋能够适应更多脚型。鞋面支撑性能惊人球鞋中底采用了双层EVA缓震,其实是让我冒了冷汗的(大家也知道我对球鞋缓震多么依赖),不过中底的支撑使用了横向足弓TPU 纵向跨1/3鞋长的碳板,听着就很明星级待遇。除此之外,球鞋的后跟还有超大覆盖面积的环抱TPU,稳定程度直线上升。球鞋大底采用的是多向平行纹路,并且也在其中内藏了品牌Logo,设计感很强。细看纹路其实也是对应了两侧的不同变相方向设计,有点美化了的驭帅7的意思。球鞋的大概静态描述就说到这里。说句老实话,除了缓震有点令人担心,其他的部位就涉及合理性而言的
提到2018年的中国篮球大事件,有一件事不能避开。虽然没有全程的直播回放或者正式的新闻播报,但是《无中生有》的的确确成为了中国民间篮球的话题之一。而这段期间,两位有名的街球手——ISO赵强,曹芳——频频上脚一双“无名”球鞋,引起了许多篮球爱好者/中国街球关注者的兴趣。而在年底,球鞋的品牌主理人终于将EQUALIZER以及这双球鞋——Equalizer Zero公之于众。
虽然许许多多的球鞋爱好者关注到这双鞋是因为颜值(包括我),但是既然主理人和试穿Sample的球手都说了这是实战鞋的话,当然“实战”才是关键了。这次,带着对新品牌的“惯例胆怯”以及一丝兴奋,对这双Equalizer Zero的测评也正式开始。
说句实话,Equalizer Zero的鞋身设计是我见过国产球鞋里最“高效”的。鞋身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以不同密度和延展方向的编织面袜套为主体,以麂皮覆面拼贴前后掌增加韧性和耐用度。编织鞋面上会附加固态绑带孔提供支撑,而后跟的编织鞋面和麂皮面之间也有厚实的填充加持。
但是鞋身设计的“高效”就体现在这之中。我之前在驭帅12的测评中也说过,单纯的袜套外覆贴面其实不一定能保证球鞋的支撑,而“外覆贴面”的扎实程度就成为了关键。Equalizer Zero的麂皮层厚实且覆盖位置准确,加上中段类似于KD10的绑带支撑设计的确“高效”完成了支撑性的供给作用。
球鞋中底采用了双层EVA缓震,其实是让我冒了冷汗的(大家也知道我对球鞋缓震多么依赖),不过中底的支撑使用了横向足弓TPU 纵向跨1/3鞋长的碳板,听着就很明星级待遇。除此之外,球鞋的后跟还有超大覆盖面积的环抱TPU,稳定程度直线上升。
球鞋大底采用的是多向平行纹路,并且也在其中内藏了品牌Logo,设计感很强。细看纹路其实也是对应了两侧的不同变相方向设计,有点美化了的驭帅7的意思。
球鞋的大概静态描述就说到这里。说句老实话,除了缓震有点令人担心,其他的部位就涉及合理性而言的确是可以给出很高的评价了。但是至于具体实战形能如何,还是要看球鞋的上场表现。
鞋面支撑性能惊人
正如我在静态描述中提到的,这双鞋的鞋面性能我可以给满分。在有着编织鞋面为主体的情况下,“保证编织鞋面原本用途 尽力维持球鞋支撑性能稳定”成为了篮球鞋的攻关难点。Equalizer Zero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用麂皮材质和足中段固态支撑作为“护盾”维持鞋面稳定的同时,中段编织鞋面的延展性也使得球鞋能够适应更多脚型。
这样的支撑性能让我想起KD10,但因为球鞋前后掌分离的原因,无论是脚型适应性还是支撑性的稳定它都比KD10做得更好。相比许多国产编织面的球鞋,Equalizer Zero的鞋面合理性绝对是远远领先了。
稳定性满分的“德国底盘”
双向稳定的支撑片能够做到什么?足够厚实的TPU和在程度上达到十足良心的碳板合体之后,让Equalizer Zero的中底部分很难被双手扭动/折弯(笑)。在实战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样的稳定性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横向运动中的安全感,正向加速时的踏实感也是由稳定的碳板和大块的前后掌底盘共同协调形成的。
除此之外,大块的后跟环抱模块也能让球手在转身动作中获得足够安全感。相信ISO喜欢这双鞋的原因,80%也是来自这块后跟TPU吧。
尽己所能的缓震表现
虽然对于一些大体重球员而言并不友善,但是主理人张艺先生在向我介绍这双球鞋时也说过,这是一双投手鞋。当时我脑袋里的自动翻译就是:这是一双给中小体重球员提供的球鞋。球鞋的缓震表现说一般也一般,说特别也特别,球鞋的前掌虽然薄,但起跳落地还是会有缓震感受,而后掌的缓震较厚,踩下去也会有下陷感。
虽然并不是一双能够适配很多球手的缓震设计,但是对于一些对于突破启动要求较高的人而言,这样的缓震配置还是很舒适的。
因美观而生的设计小缺陷
国外品牌前后掌分离设计的球鞋有一个共同点:虽然落地点分离,但是中间的连贯性很强。以前我不懂为什么不能把前后掌完全独立开,现在我懂了。
Equalier Zero在码数正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前掌较宽的朋友有一点不友善——在前掌和TPU交接处的位置(下图圈内标出)会有一个突然的收紧,导致“卡脚”的感觉产生,这也成为了这双鞋为数不多的缺点。
虽然对于一些脚瘦的朋友并没有大碍,而宽脚朋友买大半码就能解决,但是减少前后分离连接处长度,让前掌麂皮包覆能够达到跖骨后端的话,设计会更加科学。有兴趣购买的宽脚朋友也建议买大半码着用。
耐磨性令人担忧
除了这个小小的设计缺陷之外,球鞋的耐磨也是个小问题。尽管Equalizer Zero在抓地上表现不俗(见下图gif),但是耐磨似乎成为了它的命门。
经历了近一周三次实战,大概6小时的篮球运动及12小时左右的日常着用之后,球鞋在前掌鞋尖和后场都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大概磨损程度和同使用时间的罗斯8有得一拼。作为一双实战鞋也希望能增加球鞋的耐磨,延长球鞋在球场/街头的使用寿命。
虽然还是有一些设计上的改进点,球鞋的耐磨似乎也差强人意,但是这毕竟只是EQUALIZER的第一双篮球鞋。这双球鞋的优点若被继承,而缺点也有所改善的话,或许我们就能把品牌的下一双球鞋与许多品牌的球星签名鞋放在同一水平上一较高低了。
在这里,我把这双Equalizer Zero推荐给中小体重,对前掌场地感要求较高的突破型球手和投手。相信在拥有高颜值的同时,这双带着“无中生有”标签的球鞋也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