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直到21岁那年,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那是在陕西延川县插队时,一次山里放牛,不料却遭遇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了腰腿疼痛症状,但毕竟年轻气盛,也没多想。生活带给他巨大的玩笑,他也曾悲伤过、绝望过,但还好,最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并且创造出令人敬仰的成绩。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就是这一年,18岁的他落下了病根,谁也没想到一次淋雨竟让他永久瘫痪。

在“写作之夜”上,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中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说辞,明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是史铁生,一个生命的奇迹。21岁双腿瘫痪,30岁双肾失灵,再后感染尿毒症。他在漫长的轮椅生涯中志强至尊,代表着一座文学的高峰。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1)

他的散文《病隙碎笔》获得鲁迅文学奖;《奶奶的星星》获得年度作家文学奖;还有许多代表作,如《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我的轮椅》……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生活带给他巨大的玩笑,他也曾悲伤过、绝望过,但还好,最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并且创造出令人敬仰的成绩。

身体是疾病的乐园,却因一席话改变他的人生态度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就是这一年,18岁的他落下了病根,谁也没想到一次淋雨竟让他永久瘫痪。

那是在陕西延川县插队时,一次山里放牛,不料却遭遇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了腰腿疼痛症状,但毕竟年轻气盛,也没多想。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2)

直到21岁那年,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他因腿疼而住院,坐在病床上,这一坐,就是一生。

“由谁去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孤傲和欢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史铁生释然道。

但是这个释然,他花了好长时间,甚至险些没有闯过难关。

瘫痪之初,朋友们劝他要乐观,“你看生活多美好呀”经常是朋友们的说辞。这对于当时的史铁生来说,不起任何激励作用,甚至加剧了他的暴躁易怒。

他心想:你们说的轻松,病又没得在你们身上。要是不能再站起来跑,就算是磨磨蹭蹭地走,我也不想活了。

启发史铁生的,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城市之光》。女主角要自杀,卓别林去救她。女孩说:

“你为什么要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3)

《城市之光》剧照

卓别林的回答妙极了,令史铁生终身难忘,他说:

“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

史铁生体会到这是大师的态度,这不仅有非凡的智慧,还有深沉的爱。

至此以后,史铁生开始了他的写作之路。

他想:写作,在我的希望中只是怀疑者的怀疑,寻觅者的寻觅;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路。

之后,他的创作有着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4)

史铁生作品《命若琴弦》

《奶奶的星星》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与幽默感;

《命苦琴弦》以寓言形式触及人类生存、死亡、困境、超越等重大问题;

《想念地坛》展现作者对残疾的认识,对生命意义探讨和对人道、对爱的理解。

其中,史铁生笔下最常提到的是母亲,作为女性,作为母亲,她的隐忍与付出更加令人动容。

在所有的不幸面前,都可以加个“更”字

《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隐忍而又炽热的: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瘫痪之初,母亲已不再年轻。医院明确表示孩子的疾病没法治,母亲不甘心,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许多钱。

许多年过去了,她从希望变为绝望,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孩子的悉心照顾。

母亲会无言地帮他换上轮椅,看着他推着车拐出小路,而自己在远处默默地看着儿子走远。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5)

有一次,史铁生回身拿一件东西,看到母亲待在原地、一动不动,对儿子的回来没有一点儿反应。数十年如一日,她目送着儿子,站在阳光下、冷风里。

母亲老了,经历了苦难的她依旧伟大。

《我与地坛》中作者提到,当年自己总喜欢独自跑到地坛去,母亲知道不该阻止孩子出去走走,又担心一个人在荒僻园子想些什么。

她说:

“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史铁生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暗示,是恳求与嘱咐。但这一切,只是母亲猝然去世后,作者才有余暇设想。

这种爱,是隐忍、克制与默默无闻的,也正是在一次次细节中,体现着母爱的伟大。

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我们感知到“更”字是最大的幸运。

前方的路危险重重,如果你怕了,就仅仅是怕了。但如果你看到不幸中的一丝丝希望,就可走下去见到阳光。

史铁生的老友何东在采访中说到:

“当我开始咳嗽时,我就烦这咳嗽,后来褥疮长出来,就说别长褥疮了,光咳嗽就行了。后来两条腿站不起来了,那就是说,咳嗽和褥疮算什么呀。”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6)

人从出身开始,就是在一个示弱的过程,我们必须要铭记:每一刻都是幸运的。

这是一种良好心态的锤炼,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乐观面对。

心怀善意,让生命循环也让美好永存

有人说:我已经很累很难了,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无暇顾及他人。

有时,冷漠就是一种自私。所以,在成长中,一定要带着善意生活,那么美好将会席卷而来。

史铁生去世后,他将肝移植给一个天津病人。

这个病人的太太当时怀着孩子,即将临盆。捐献遗体的红十字医院告诉说,史铁生要捐眼角膜。

最后这位病人使用了史铁生的眼角膜,看到了下一个生命的诞生。

史铁生用自己的目光给了另一个人目光,而那个人的目光将看到他亲生儿子的出生。

兄弟捐肾救母的故事:文学巨匠史铁生(7)

史铁生和妻儿

这是一种生命循环的感动。

从史铁生的经历,我们除了敬仰,还要学习,大师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不是为了歌颂而歌颂,而是为了学习而宣扬。

请记住,有一位先生,他有许多的不幸,但用坚强的意志唤起了潜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