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来自2018级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张世洋毕业时获得了英语双学位修读证书。“现有的辅修课程是让同学们直接到相应的班级中去跟班学习,这就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也让同学们更为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张世洋说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对本专业的学习帮助很大,有一次她所在的专业需要在北京大栅栏区域调研,因为学校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得她和同学们可以顺利采访外国游客并发放研究问卷,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2020年,北二外被北京市评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立足“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根据北京市属高校分类要求,经过多版培养方案的运行实施、多年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双复”(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为导向的“四跨”(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班级、跨校内校外、跨国别区域)人才培养模

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复兴大任。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立足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的时代使命对外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领航者之一,拥有深厚红色基因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道路,构筑了具有“北二外”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

北二外校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

北二外冬奥志愿者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合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3)

学生在同传教室上课

翔宇精神 照耀追梦之路

“北二外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建立的,学校无处不在的翔宇精神从一入学就激励着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我本身对外交外事和国际国内时事非常有兴趣,同时还想发挥外语优势,未来能为国家外交事业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来自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的2018级本科生熊楠于2021年通过外交部遴选,进入“英转非”项目学习葡萄牙语并顺利成为外交部定向委培生。从小有着“外交官”梦想的熊楠说:“漫步于二外海棠花下,肃立于周恩来总理像前,回想这四年,明德、勤学、求是、竞先,这八字校训已通过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后我也会怀揣着周总理对发展外交事业的殷切期盼,奋楫向前、坚持不渝。”

大学精神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历经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二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精神标签”——翔宇精神,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地影响着师生,成为激励和引导一代代北二外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2020年,北二外被北京市评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立足“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根据北京市属高校分类要求,经过多版培养方案的运行实施、多年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双复”(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为导向的“四跨”(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班级、跨校内校外、跨国别区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十个融合”,进一步凸显“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特色。

来自2018级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张世洋毕业时获得了英语双学位修读证书。“现有的辅修课程是让同学们直接到相应的班级中去跟班学习,这就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也让同学们更为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张世洋说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对本专业的学习帮助很大,有一次她所在的专业需要在北京大栅栏区域调研,因为学校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得她和同学们可以顺利采访外国游客并发放研究问卷,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

北二外实行的“复合培养,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分界壁垒,打通专业跨选路径,保障学生自由修读主修专业外的语种、专业。“多语种辅修经历不仅为我增添了一项实用技能,还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在这小而美的校园中,看到了广阔而多彩的世界。”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级毕业生刘天爱今年获得英语双学位修读证书、朝鲜语辅修证书。在刘天爱看来,“复合培养模式”是为本专业增光添彩的一大亮点,让同学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更多与人抗衡的资本。

世界语者 服务国家战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这样强调。

当中国日益走上世界的舞台中央,讲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和担当。外语类高等院校肩负着为贯彻落实外交思想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职责。外语院校要全方位发挥语言的优势与作用,主动彰显外语院校的责任与担当,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积极努力。

故事是“世界语”。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被世界理解。

依循北二外“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培养路径,外语类专业的学生能够精通多门外语并学习非外语类专业知识,非外语类专业学生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能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精通一门乃至多门外语,切实实现复语复合、交叉融合。

2018级旅游科学学院学生张依依曾经作为高校志愿者代表在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开村仪式上发言。今年毕业的她获得了英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的修读证书。张依依说,“语言技能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技能更是传递爱意和温暖的梯子,学校的语言课、外教课很多,给我的语言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竞相探索“新文科”建设的今天,新文科的“新”,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交叉,更体现在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和建设手段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上。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北京加快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当下,在新文科建设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高端翻译人才,北二外还组建了以培养拔尖翻译人才为目标、以融媒传播与全球治理为方向的校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实验班以“语言﹢传播”为特色,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培养“通语言、会翻译、懂传播”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全校各专业排名前列的学生可通过考试在大二时进入实验班学习。此外,依托于校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学校翻译专业中英西复语、中英法复语、中英俄复语、中英阿复语方向依然面向本科普通批次招生。

“在学校‘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语言素养和水平也更突出,由此获得的益处更是体现在日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人才实验班(中英法复语)本科生刘东波说。

中外融通 争做文化使者

用法语为代表团讲述长城和北京“双奥”之城故事、除夕夜教加拿大运动员学写毛笔字、用爱沙尼亚语问候代表团并教他们贴春联……北二外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高效做好语言服务的同时,不忘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微小力量。

2020级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郭戎荣对讲好中国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语言服务过程中,自己同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我会以青年视角和多语种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之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计金标表示,北二外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创建的一所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为人才培养特色,始终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致力于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端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坚定地为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贡献力量和智慧。

北二外以“复语复合”为目标,以“内嵌-外生”为切入点,形成“语言﹢专业”的双轨培养;全面放开学生跨专业选课资格和专业学习资格,实现学生跨专业复合学习全覆盖;尊重学生的跨专业学习意愿,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这些人才培养创新做法都体现着学校着力打造的“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学校还积极借助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由单一的校内复合跃升为多渠道的跨校、跨国复合培养,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修读英语专业、参加学校翔宇东方新闻社是我大学四年最棒的体验之一,这段经历让我始终保持语言学习的热情,并且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也收获满满。”旅游科学学院2018级学生段雨彤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想通过专业、语言的进一步学习,成为胜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人才,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此外,学校积极承担北京市“外培计划”、法国夏斗湖海外办学等多个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形成了覆盖中东欧16国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

黄泽双是高翻院2016级本科毕业生,结束北二外法国夏斗湖项目学习的她很感激学校提供的这次海外学习的机会,她说海外学习经历不仅让自己掌握了第二门外语,更帮助自己找准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流使者,为中法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在北二外,我找到了自己对口译的热爱,我将带着它继续完成硕士学业,不负老师们的期待和自己的努力,向着梦想不断进发。”刘东波说。

(文/唐恩思;图/学校供图;来源:现代教育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