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各市发展怎么样?甘肃的未来在哪里呢
甘肃各市发展怎么样?甘肃的未来在哪里呢甘肃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而在我看来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上看它似乎正在努力向西方延伸渐渐远离东方腹地
很多人的印象中
甘肃是一个偏远的西部省份
有着大片干旱的土地、漫天的风沙
以及荒凉肃杀的边关
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上看
它似乎正在努力向西方延伸
渐渐远离东方腹地
而在我看来
甘肃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
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
水火不融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
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
也都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
而且愈多元愈美丽
这一切都要从甘肃的形成说起
按照地理分区
甘肃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这每一区域的形成
都源自地理与历史共同织就的史诗
公元前1960年前后
甘肃的第1个地理区域
陇东、陇中黄土高原
出场了
这片黄土高原包含了
今天的兰州、定西、庆阳等诸多地方
陇山在它的中部崛起
把这片高原分割成陇东、陇中等更小块的区域
这里很早就成了“沃野弥望”的良田
从空中俯瞰
一块块田地如人的指纹整齐地印在高原的顶部
又如南方梯田般
蜿蜒连绵、色彩缤纷
公元前890年前后
甘肃的第2个地理区域
陇南山地
出场了
它大致包括渭水以南
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
覆盖陇南市以及天水市和甘南市的部分区域
在这里秦岭由东而来
岷山山脉由南而来
大山交汇、重峦叠嶂、山高谷深
绿山对峙,溪流急荡
峰锐坡陡,五岭逶迤,恰似江南风光
公元前139年
甘肃的第3个地理区域
河西走廊
出场了
它位于黄河以西
被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南北夹峙
形成一条宽度从数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的狭窄走廊
但这条走廊却是降雨稀少、非常干旱
从飞机上航拍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与山脚下河西走廊的干旱形成显著对比
不过幸运的是
祁连山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高大的山体截住了富含水汽的云团
它的东段降雨丰富
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形成多个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还有着
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
自西汉起这里就已经是规模巨大的军马基地
祁连山山谷中还发育出众多的冰川
目前我们已知的冰川就超过3000条
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
是位于甘肃肃北县境内的
透明梦柯冰川
疏勒河是灌溉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
没有它就没有敦煌文化的存在
公元1247年
甘肃的第4个地理区域
甘南高原
出场了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交界
三条山脉
岷山、西倾山、积石山贯穿全境
甘南的舟曲、迭部
属于西秦岭、岷山山系
山高峡深、气候温润、森林密布
这里还隐藏着一处有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
扎尕那
甘南的碌曲、玛曲
则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气候高寒、草原广阔
草原上的河曲
曲折缠绕、留连忘返
元朝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之名建立
甘肃行省
甘南则在清代正式划入甘肃
其后甘肃的行政区域
虽然经历过非常复杂的变迁
但主体基本成形
黄土高原、陇南山地
河西走廊、甘南高原
四大区域正式构成了今天的甘肃
如果我们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甘肃
那么它在中国的独特性将一目了然
从祁连山下金色的胡杨林
▼
到祁连山中绿色的冷杉云杉
▼
从单调的敦煌雅丹
▼
到绚烂的张掖丹霞
▼
这里既有道教第一圣地
崆峒山
▼
也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
拉卜楞寺
▼
甘肃逐渐远离了开放的大舞台
曾经在开放时代富甲全国的甘肃
陷入落后、贫穷
直到近现代
欧州人从海上袭来
中国的海洋文明重新开启
甘肃这个内陆省份则完全与此无缘
最新的人均GDP数据显示
甘肃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垫底
那么甘肃的未来在哪里呢?
我想正是
一带一路的大机遇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
愈向西愈美丽
愈开放愈美丽
愈多元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