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战况:老山狙神向小平
1984年老山战况:老山狙神向小平因为当时在老山轮战中,有的部队领导把参与战斗的结果圆满与否都建立在了是否可以树立几个典型上,最好在全国都能叫得响。陪同向小平傅剑仁的所部团宣传股股长让向小平坐在椅子上,然后就站在了向小平身边。傅剑仁抬眼看了看股长,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向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有何种本事才创造了这样一个战绩?走上战场的他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被派去核查战果的傅剑仁也十分疑惑。见到这个堪称“杀人如麻”的狙击手后他却有些失望,因为向小平根本就没有他在来时路上所想象的英雄气概。身材单薄,体型消瘦,就像一个中学生一样刚走出校门。中长发一直盖住了他的耳朵,直留到脖子。面色白白黄黄,还有些菜色,神情看起来也有些自卑,在谈话中也一直不敢正视他人。
1988年,老山战场。越军的一条电报被解放军某部通讯兵捕获了:“在战区某战场,我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中国军队狙击手击杀了31名官兵。这些官兵基本都是被对方一击毙命,子弹从他们的头部或胸部穿过去,极有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
这个消息起初令通讯兵万分惊讶,前线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位尖兵,连指挥部都不知道?这个“枪神”来自何方?
很快,这个消息的真伪就被前线指挥部证实了,解放军某部八连向小平,正是击杀了越南军队31名官兵的狙击手,吓得越军心惊胆战。
图1
向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有何种本事才创造了这样一个战绩?走上战场的他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战绩受疑 战友证明被派去核查战果的傅剑仁也十分疑惑。见到这个堪称“杀人如麻”的狙击手后他却有些失望,因为向小平根本就没有他在来时路上所想象的英雄气概。
身材单薄,体型消瘦,就像一个中学生一样刚走出校门。中长发一直盖住了他的耳朵,直留到脖子。面色白白黄黄,还有些菜色,神情看起来也有些自卑,在谈话中也一直不敢正视他人。
陪同向小平傅剑仁的所部团宣传股股长让向小平坐在椅子上,然后就站在了向小平身边。傅剑仁抬眼看了看股长,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因为当时在老山轮战中,有的部队领导把参与战斗的结果圆满与否都建立在了是否可以树立几个典型上,最好在全国都能叫得响。
图2
用在新时代锻炼出来的十分敏锐的嗅觉,紧紧地盯着国家政治气氛,嗅探着上面看重什么,提倡什么,哪方面讲的话多,发现有什么可以做工作的点,就提前拟定好事迹材料,然后到一线参战部队中套典型,套上了谁就是谁,就能推出来当英雄,编造一些本来没有的事迹,拔高一些基层士兵想不到的高度。
这样的现象不是子虚乌有,在广大官兵里已经引发了很大意见。
面前的这个向小平,是真的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傅剑仁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就只能含糊地说了一句:“讲讲吧。”
向小平一开始是端坐在傅剑仁对面的椅子上的,两手放在膝盖上,听到傅剑仁的话后想抬起手挠挠自己的耳朵,但是看了一眼站在自己旁边的股长,又迅速的把手放下了。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战友和全团一起努力的结果。”
傅剑仁一听这样的话,疑虑更深了。自己打死的敌人,自己不知道么?还要非说是全团一起努力的结果,难道他向小平扣扳机的时候,有人帮着他一起扣?
图3
放下手中用来速记的钢笔,傅剑仁又打量了一下不敢和他对视的向小平,问道:“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打死了敌人?一共打了多少少个?”这样的问题已经近乎于“审问”了。
如果这个向小平是被他的领导授意要当一个“英雄”,刚从阵地上下来没多久的他很难把一些数据背熟,比如一连串的两位数时间,一些他可能完全没去过的地点。
但是向小平几乎没有犹豫,他没有如傅剑仁想象的那样背出详细的数据:“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打死了多少,我能说出来我打的地点,我有九个固定射击点位在阵地上。”
傅剑仁抬起手阻止了一旁想要说话的股长,这时肯定不能让这个股长帮腔,如果这个向小平的战绩是伪造的,那就必须让向小平自己回答,傅剑仁继续对向小平诘问:“你自己打的敌人,连打了多少都说不清楚吗?”
向小平也看出了眼前提问人对自己的不信任,他抬起搭在膝盖上的手比划起来,试图用动作来给言语增加一些可信度:“是这样,阵地上的地形很复杂,有的时候我瞄住敌人打一枪,他往下一缩,我就看不见了。”
“那谁能证明是你打的呢?”
图4
向小平脸上有些局促,傅剑仁的一连串提问令他有些无法适应,这个本来就有点内向的年轻人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股长,寻求帮助。
股长却并没有理会向小平的目光,他拿出一叠钉在一起的纸条,递给了傅剑仁:“向小平是不晓得每一枪是打着了还是没打着,打死了还是打伤的,但是其他阵地上的同志在观察哨上都能观察清楚,每次向小平打死了敌人,都有他战友给写的证明。”
股长的湖南腔很重,傅剑仁几乎没有听懂,但他还是接过了股长递给他的那一叠,皱巴巴沾着红泥的纸条。
傅剑仁有些相信了,因为他曾经也进过猫耳洞,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下,洞里的那些纸质品都是这样的,这些脏兮兮的纸条只有猫耳洞那种地方才拿的出来。
图5
这些字迹不一的纸条上写满了其他战士对向小平的证明。
“周军富,某观察所所长。8月23日18时30分,我在用15倍望远镜观察某山头时,看见了向小平对某山头上观察我军阵地的敌方士兵开枪,亲眼所见某山头上的一名越军枪响人倒······
9月9日20点05分,我在某团炮观看到向小平射击,击毙了越军在猫耳洞外的一名士兵,击伤一名。特此证明。某团炮观所张再敏。”
能够选为观察兵的战士一般都有令人信服的品格和个人骄傲,绝不会为别人写那种凭空捏造的吹捧证明。
第一次开枪 汗湿了衣服傅剑仁放下这些纸条,给拿出随身带着的香烟递给了向小平一根,表示自己相信的态度,顺便缓解一下刚才因为自己的询问所引起的紧张态度。
向小平接过香烟,手也不再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了,神情渐渐放松下来。
图6
“你今年多大了?”傅剑仁看着向小平中学生模样的脸问道。
“二十一。”
“二十一岁你就‘杀人如麻了啊’”
在猫耳洞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向小平也跟着笑。但是傅剑仁明显感觉到“杀人如麻”这个词刺激到他了,他的笑声很不流畅,就像笑起来在打结。
向小平告诉傅剑仁,其实自己第一次开枪打人的时候还是很害怕的。在香烟的烟雾笼罩中,向小平向傅剑仁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开枪的经历。
1988年8月11日的下午,一直阴雨的老山战场出了太阳,距离我军阵地大概八百米的越军阵地上,向小平看见了几个在外活动的越南士兵。向小平悄悄地爬到了自己的一个隐蔽位置上,新兵战友曾怀志也爬过来给向小平作观察员。
像在部队靶场上做射击训练时一样,向小平平静的架好手中的79式步枪,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把狙击镜上的标尺设定在八百,子弹上膛,人影在2.5倍镜里浮现出来的时候,看着准星中心的那个陌生越军士兵时,向小平的心中猛地一震。
这一枪打过去,他就死了。向小平心中默默地想。这和射击训练可不一样,这是在杀人。
图7
向小平从小长到大,和别人从来没有打过架,连争吵都没有。现在竟然要杀人了,心里就不知道怎么地开始害怕起来,而且越想越害怕。他把准星放在敌人的脑袋上,一枪过去肯定这颗脑袋要开花。把准星又放在敌人的胸膛,子弹打过去肯定穿透了。
一时间向小平竟然不知道要到底瞄准那个位置。但是向小平既然趴下了,就不能不打。部队里十分看好他,培养他做狙击手,对向小平抱了很大的希望,再说这是上阵之后第一枪,向小平心里觉得要是打不好,也不吉利。
不管其他因素的向小平深呼吸了一下,稳定稳定情绪,把枪管伸出去,慢慢地对准了敌人的脑袋。当准星锁定在敌人的两眼之间时,向小平却又觉得手不听使唤了,扳机好像有千斤之重,肯本扣不下去。
向小平又检查了一下保险,把准星移到了那个人的胸口,向小平有点怕看见掀掉这个人天灵盖的场景。
枪响了,向小平从瞄准镜里看见了那个人从山崖上一个跟头栽了下去。脑袋嗡嗡直响的向小平眼前一片空白,趴在射击位上没动。对面阵地上的其他士兵在枪响的一瞬间就趴了下来,开始四处寻找子弹打来的位置。
给向小平作狙击观察的曾怀志颤抖着声音说:“打、打死了,咱们快撤吧!”向小平才意识到该回猫耳洞了。一路上曾怀志还一个劲儿地念叨着:“打死了,那个、那个人被你打死了。”
图8
向小平看曾怀志全身都被汗水浸透的样子,说:“我打死的,你怕什么!我都没怕。”
曾怀志指了指向小平的身上,向小平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衣服湿得比曾怀志还厉害,全身都没有一块干的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向小平晚上都睡不着,脑袋乱遭遭的,一闭眼就是被自己打死的第一个敌人翻跟头栽倒下山崖的情景,睡着了就做梦惊醒。
英雄不是天生的后来向小平的情绪就慢慢稳定了。来到老山是来打仗的,部队也给向小平做了很多心理辅导。
向小平又点起一根烟,对着傅剑仁讲起了其他故事。
图9
向小平的亲生父亲也是一名军人,1968年转业回乡没有给他分配工作,后来因为手术不治去世了,向小平的母亲就带着他们去了青海,和一名地质勘探队的工人重新组成了家庭。自己的继父勤劳且善良,不抽烟不喝酒,省下钱供向小平兄妹上学。
因为在四川老家走的时候,母亲没有卖掉家里的房子,所以向小平也没有在青海上户口,到了高考的时候继父没有办法,只能送向小平回四川考大学,没有考上的向小平便一门心思的报名参了军。
生活经历使向小平养成了好强但不争胜,处事谨慎略微有点内向的性格。来到部队之后,解放军出色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上战场的经历使他又一次成长了起来。
向小平一开始上战场很害怕,第一次进猫耳洞的时候,向小平只觉得整个世界都缩小了,只剩下洞外呼呼的风声和猫耳洞里仅有的三个人,向小平守在洞口,努力的睁大眼睛看着洞外漆黑的边陲夜色,有时战友走过的身影都能吓他一跳,提醒他这个世界还有其他活人。
图10
越军的炮火和偷袭也给向小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后来向小平同班一期的战友新兵牺牲了,向小平心里的难受迅速变成了愤怒和复仇。
傅剑仁问向小平,为什么向小平自己打死的敌人,却说是战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向小平反问道:“战友帮助我验证目标,帮助我发现目标,怎么不能说是共同努力的结果呢?”
在还没有上战场之前,在部队训练的时候,向小平说自己同样受到了战友们的很多帮助,自己的一身本领都是靠老大哥战友们一路带出来的,战友们陪着他长跑,托砖,练俯卧撑,射击的时候给自己验靶位,纠正射击动作。
新兵连结束后,向小平参加全师冲锋枪射击比赛,十发子弹打五个点射,取得了八十九环的好成绩,拿了第一。第二年又代表团里参加全军的射击比赛,向小平负责的150米侧身跑步靶,二十发子弹命中了十四发,全军第二。
图11 向小平
有一次阵地上下大雨,一连下了四天。独自在外部射击点待命的向小平被雨淋得发了高烧,手都抬不起来。结果当电台中传来观察员的信息时,向小平还是拿起自己心爱的79式,一枪结果了目标。
回来的路上向小平迷迷糊糊地走着,一个不慎掉下了两米多深的一个洞里,醒来之后又艰难地爬回了猫耳洞。
向小平的战绩被傅剑仁报道之后,“老山枪神”的名号被叫响了,当时的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了授予向小平“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后来他还被评为了全国“十佳”青年。
但是向小平却一直在说,他的战绩是战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复员回乡的向小平又参加了公安部门的缉毒斗争,还在和毒贩的战斗里负了伤,最后转业,逐渐回归到了平淡的生活里。
但是只要谈起老山轮战,他的战绩还是会被人一直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