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促体育教师的综合发展:德体兼修容品于动
四个维度促体育教师的综合发展:德体兼修容品于动市南区推进科研训一体化,采取了典型引路的策略,以区校联动助推发展,以团队协作集体攻关,以科学研究辐射带动,组建了三类教师发展团队。一是新教师成长团队,通过“区校联动培训”以新教师和区域指导教师的联动为载体,由任职学校具体负责新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区域指定业务精湛、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分小组进行深度培训,以问题研究、课例研磨为中心,通过“1 4”的培训方式,提升课堂实践能力,促使新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二是四有好老师发展团队,通过选拔兼职教研员、学科委员会成员、区级教学能手、区市优质课比赛中的获奖教师,以及有学习意愿且学习力、实践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团队人选。对学科内“悦动课堂”研究进行规划设计、有序推进。采用“科、研、训”一体化方式,围绕“悦动课堂的评价指标”“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行动”“教师的启发式、探究式教育行为”“课堂的形态与位置”“围绕课堂的教学研行动”等学科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致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区域重点项目,实施任务驱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研学、一体化推进,引导教师边研究、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研究的闭环中,实现从外在驱动到内在自觉的并轨,推进教师在项目攻关、岗位实践中学习与提升。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坚持把“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作为引领性工程,基于“教师即研究者”的主体认知,在区域科研训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将教育教学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原点,以课题研究为实施载体,以课例观研为核心方法,以团队协作为队伍保障,最大限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效能,打造优质体育教师团队,实现区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换挡升级。
以课题研究为实施载体,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依托课题研究,市南区教研规划以“课题”为载体,上接“课程”,下接“课堂”,围绕“三课”联动,使课程建设、课堂教法改革、课题研究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联动效应,整体优化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区域各学校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基地,也是课题研究的先行学校,在周期的研究中,呈现出一批批研究成果。总课题组从不同方面、用不同形式,为子课题学校搭建展示平台,定期开展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活动。如“趣味田径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与实施”,依托课题研究将实验学校分成六大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轮流坐庄”。每次区域专题研究以项目组牵头、教研员主持、团队整体参与的形式开展,每次研究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四定”即定研究主题、定研究时间、定教研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三有”即有互动研讨、有研究反思、有简报交流,并逐渐形成了“项目分析 理论学习、核心单元集备 体验式培训、单元核心课集备 模拟上课”的“3 体育”研训策略,强化了群体研究氛围和教师主体参与,使每一次区域研究真正做到科研为先导、教研为中心、培训为主线的三位一体模式,使每位参研教师都成为活动的研究者和受益者,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科研氛围。
以课例观研为核心方法,提升体育教师研训品质
实施科研训一体化,除了先进的理论引领,还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撑。科研方法能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摒弃个人经验的干扰,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复制”。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基于“悦动课堂”项目,充分利用课例观研进行课题研究,让教师们深研课标、深耕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师生高情感投入、高行为投入、高阶思维培养。
观课、研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且重要的一项教研活动,它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教学研究成果汇报以及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市南体育团队大胆摒弃了传统的研课方式,通过问题导向、靶向诊研、专家点评,结合市南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运用“ORID焦点讨论法”,引领体育老师聚焦“教与学”的细节,将理论落实到真实的课堂,从教师表现“活”、学生表现“活”、教学手段“活”、教学形态“活”四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析,最后通过专家点评为老师们排疑解惑。老师们在轻松愉悦又充满思维碰撞的互动研讨中,明晰了课堂变革的行动方向。这种观课、研课、评课的新方式,给每一位老师以思考、建言的机会和与专家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每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立体透视并深度剖析课堂,形成聚焦课堂的整体认知和基于主体的认识,从而在真实的研究情境和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
以团队协作为队伍保障,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力量
市南区推进科研训一体化,采取了典型引路的策略,以区校联动助推发展,以团队协作集体攻关,以科学研究辐射带动,组建了三类教师发展团队。一是新教师成长团队,通过“区校联动培训”以新教师和区域指导教师的联动为载体,由任职学校具体负责新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区域指定业务精湛、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分小组进行深度培训,以问题研究、课例研磨为中心,通过“1 4”的培训方式,提升课堂实践能力,促使新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二是四有好老师发展团队,通过选拔兼职教研员、学科委员会成员、区级教学能手、区市优质课比赛中的获奖教师,以及有学习意愿且学习力、实践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团队人选。对学科内“悦动课堂”研究进行规划设计、有序推进。采用“科、研、训”一体化方式,围绕“悦动课堂的评价指标”“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行动”“教师的启发式、探究式教育行为”“课堂的形态与位置”“围绕课堂的教学研行动”等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典型问题,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组织系统培训与实践研究,通过团队化研修,加强团队合作探究与反思分享,强化培训成果。三是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由区域各校骨干教师组成,是市南区重点打造的一支具备“教育思想领先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尖端性”“教育研究、教育实践领域创新性”“教育成果、教育风格辐射性”,在市、区体育教学和课程深度变革中有较高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组织学习课堂深度变革的相关经典理论,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实行“三研”,即“做中研、研中教、教中再研”,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维。结合“悦动课堂”项目,深研课堂教学变革的方法与策略,实现“三提升”,即进一步提升课程研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开展行动研究,进行悦动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打磨及展示,提升教师的实践品质,组织研究成果的提炼及推广。根据学科带头人教师的成长规律、研修目标和研修内容,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还架构了“六动式”研修模式,即目标引动、任务驱动、科研促动、导师带动、实践互动、自修机动,实现由“静”到“动”的转化,最终促进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全面发展。
自2009年以来,有十几位体育教师代表市南区参加山东省、青岛市体育优质课评选,均获一等奖;80余名体育教师在省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开放课、送教课等;200余名体育教师论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等杂志上。更为可喜的是,通过“科、研、训”一体化的实施,各校体育教研集备组的教改氛围空前高涨,“跟进式”教研和“三磨两上”集备模式得以很好的落实,自觉听课的年轻教师更多了,跨学科交流的骨干教师更多了,校际间互动的教师更多了,课堂上主动尝试新方式的教师更多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日益增强。
“科、研、训”一体化的实施,真正做到了“校校有课题、周周有教研、人人有师傅”,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为主体,聚焦“反思、共享、创新”,解决真问题,引发真思考,实现真提高,充分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形成了行动研究共同体,帮助教师建立了对团队的归属感,实现了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更让市南区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踏上了螺旋上升的快速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