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初步方案: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方案确定

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初步方案: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方案确定先启动水下立交为后期规划预留空间解释:去年6月,深圳交委就南坪快速路与沿江高速公路衔接方式提出3种方案: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前海陆域地面互通立交、水下互通立交。1月16日,南都记者从深圳市交委综合规划处获悉,经多轮专家论证,推荐采用水下互通立交,且工程可行,目前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说明,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已经确定。目前,深圳联系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仅有虎门大桥。首先,这一通道绕行东莞虎门、广州南沙,距离过远,无法实现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连通。不仅如此,虎门大桥早已不堪负荷,日均车流量已超10万辆,远超设计规划时的车流量,拥堵呈现常态化。根据深圳市交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未来两岸客货运交通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超5%,日均客运量在30万人次以上。根据计划,连接广州和东莞的虎门二桥将于2019年开通,将一定程度缓解虎门大桥通行压力。深圳至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已开建,并将于2024年开通。

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初步方案: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方案确定(1)

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初步方案: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方案确定(2)

南都讯 1月15日,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少华带来的《关于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改造》的提案建议将沿江高速靠前海片区的收费站北移,然后将横亘在前海湾区3公里左右的高架桥做下沉改造,改造成水下立交。这一提案经南都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昨天,深圳市交委独家回应南都的报道,称水下互通立交已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对于水下互通立交的方案,不少规划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是一次升级改造。而面对是否浪费的争议,有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并不浪费。

回应:

下沉改造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去年6月,深圳交委就南坪快速路与沿江高速公路衔接方式提出3种方案: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前海陆域地面互通立交、水下互通立交。1月16日,南都记者从深圳市交委综合规划处获悉,经多轮专家论证,推荐采用水下互通立交,且工程可行,目前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说明,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已经确定。

目前,深圳联系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仅有虎门大桥。首先,这一通道绕行东莞虎门、广州南沙,距离过远,无法实现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连通。不仅如此,虎门大桥早已不堪负荷,日均车流量已超10万辆,远超设计规划时的车流量,拥堵呈现常态化。

根据深圳市交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未来两岸客货运交通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超5%,日均客运量在30万人次以上。根据计划,连接广州和东莞的虎门二桥将于2019年开通,将一定程度缓解虎门大桥通行压力。深圳至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已开建,并将于2024年开通。

解释:

先启动水下立交为后期规划预留空间

但就算深中通道开建,在深圳市交委此前发布的南坪快速路衔接沿江高速并西延对接深珠通道分析中仍明确指出,深圳中心城区与珠江西岸直接联系需通过西部高快速路网系统实现。但在建深中通道联系的是深圳第三圈层机荷高速公路。深圳中心城区的北环与南环快速通道———北环大道、滨海大道已不具备与珠江西岸直接连通条件。

根据深圳市交委综合规划处介绍,设置沿江高速与南坪快速西延互通立交,不仅完善了湾区跨江通道深珠通道-深汕新高速与沿江高速节点的高效转换,实现了区域大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且完善了深圳西部骨干道路快速转换功能、提升了前海合作区的区域辐射力。规划立交放至水下,充分满足了交通基建、前海城市客厅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有利于改善城市新中心的生态景观环境。

此外,沿江高速与南坪快速西延所在的前海合作区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阶段,若在前海城市建成后再实施沿江高速下沉及水下互通立交工程,实施难度更大。需先期启动以预留空间,同时近期可有效解决前海对外交通问题,降低周边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长远:

为深珠战略通道的实施预留条件

对于没有通过的两个方案,根据深圳市交委综合规划处解释,若设置前海陆域地面互通立交、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将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在前海陆域地上设置互通立交,南坪快速主线接临海大道地下道路并与沿江高速实现转换。这个方案投资较省、工程难度较低,但最大的问题是区域过境交通与前海到发交通相互干扰,且占用了前海大量宝贵的发展用地,同时严重影响前海的城市环境和景观。第二,在前海湾设置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南坪快速沿双界河西延并采用高架敷设方式,与现状沿江高速在前海湾设置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同时预留南坪进一步西延的规划条件。该方案虽可实现交通转换功能,工程造价也较低,但严重破坏前海湾公共空间及滨水岸线,对前海湾生态景观环境影响极大。经论证,不作为推荐方案。

深圳市交委综合规划处表示,沿江高速下沉改造工程西侧近期西延至大铲湾端部,远期对接深珠通道;东侧近期衔接南坪快速,预留远期对接规划深汕新高速。深珠通道目前正在开展线位方案研究,深汕新高速正在开展规划研究。沿江高速下沉改造工程已完成详细性规划研究,下阶段将开展工程设计,先行启动,为深珠战略通道的实施预留条件。

值得期盼的是,还在开展方案研究的深珠通道未来还将对接更多深圳向西通道。其中,根据南都记者了解到的,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线路方案示意图显示,南深高铁将经过中山、珠海、通过深珠通道,跨越珠江口接入拟建深圳西丽站。而南宁至玉林(经横县)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高铁工程已于2019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并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专家观点

高架桥运行不到5年就改下沉,是浪费吗?

集约利用土地空间,改造不见得是浪费

对于这一工程,之前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高架桥运行不到5年时间就改下沉立交,是不是一种浪费?对此,专家持不同看法。

“目前,深圳的开发强度很高,整体已经接近50%,前海的区块开发强度更高,已经没有腾挪空间了,加之又是国家重要的开放平台、大湾区战略三大重点平台之一,承担着制度探索的重要使命,相关的试验、产业的布局、国际的合作都需要空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表示,从空间利用的角度来说,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下沉改造有其必要性。

产业空间匮乏是深圳大部分地区面临的共同发展难题。王福强表示,扩大土地使用面积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渠道之一,另一方面,如何更集约地利用空间也是一条路径,而下沉改造就是集约利用土地空间的方式之一。

“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下沉改造不见得就是浪费。”王福强表示,有效打开前海的发展空间是大势所趋,通过下沉改造,沿江高速前海湾段周边的景观效果能得到提升,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湾区,能够直接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不少市民关心的下沉改造相关成本,也可以通过释放出来的土地等多渠道解决,“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高度来看,作为一个核心区域,大湾区的标志性区域,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形成景观优美、对标国际、宜居宜业的小而美的区域,本身就是对于优质生活圈建设的贡献。”

下沉改造将给前海带来什么?

交通互联互通,弥补前海发展短板

当前,前海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王福强看来,受限于土地等制约因素,目前的前海发展尚未形成很好的势能。2018年10月,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没有采取“双Y”格局,与深圳“擦肩而过”,同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透露即将打造的深珠(伶仃洋)通道起于深圳前海、对接广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速,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唐家北边界,途经中山五桂山、珠海斗门莲洲,向西延伸至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及粤西。

深珠通道规划的落实,让深圳顺利搭上依托于港珠澳大桥形成的粤港澳一小时生活经济圈,其中的重要部分便是实现与广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速的连接。在王福强看来,如果能够顺利推进沿江高速前海湾段的下沉改造,通过深珠通道接通港珠澳大桥,前海目前发展所面临的短板将得到有效弥补。

“目前,是过家门而不入,相当于深圳并没有享受到大桥的红利。而一旦改造完成,深圳特别是前海,就从旁观者直接变成参与者,从邻居变成了主人。”王福强认为,交通位置上的优势将迅速转化为竞争上的优势,这为前海、为深圳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深圳的经济体量、发展势能,将通过港珠澳大桥辐射出去,带动珠西的发展,从而夯实深圳未来发展的根基。

对于沿江高速下沉改造工程,深圳市规划院副院长黄卫东表示,这一下沉方案对生态建设更有利,“下沉会让湾区水动力变得更好”,沿江高速原先带来的噪音、尾气等影响也可以得到改善。

同时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在核心发展轴带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沿江高速和深珠通道是核心发展轴带重要的基础设置,二者如果可以在地下进行互联互通,可以有效的为深珠通道的尽快落实做好准备,可以有利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

同时,黄卫东表示,作为滨海城市样本,前海的海岸线应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空间,与市民共享。这一下沉工程实施后,将更有利于这一开放空间的打造,对湾区空间品质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将对城市景观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背景

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被誉为“最美高速公路”

根据广东省交通厅公开信息,作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在规划建设方面,主要有两方面考虑:其一是路网布局,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公路交通,主要分布在珠江东岸及广州、东莞和深圳的中部腹地,中部腹地有多条高快速干道,可以满足交通量需求,而珠江东岸仅有广深高速公路和国道107线,道路已超负荷运营;其二则是从经济总量与交通发展方面考虑,因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GDP总量占全省比例很大,而连接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的主骨架公路仅有广深高速公路,通道能力与GDP总量不匹配。

而在现实意义方面,广东省交通厅公开信息指出,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使高速公路网及市政路网形成了有机的衔接,并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了十余处互通立交,就是因为沿线各区镇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广深沿江高速规划实施将极大推动沿线经济产业带的飞速发展,为项目沿线各市和各区、镇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深圳交委官网公开信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下称:沿江高速深圳段)起点自东莞长安东宝河北岸,终点与深港西部通道相接,基本是沿珠江口东岸布设,途经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及新安街道办,终于南山区的月亮湾大道。

沿江高速深圳段全长为30.45公里,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双向八车道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工程几乎是全部建设在海上,工程桥梁长度占全线的99.7%,达到了30.3公里。由于道路全线绝大部分采用桥梁结构,横卧于深圳西部海面,沿江高速深圳段还被誉为“深圳最美高速公路”。

根据深高速官方披露的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沿江高速深圳段2018年7至9月日均混合车流量达9.7万辆次,同比增长9.2%,日均路费收入143万余元,同比增长23.6%。相比于同在深圳的机荷东段、机荷西段、水官高速来说,沿江项目的日均混合车流量和日均路费收入不算亮眼。对此,深高速在报告中指出,公路项目受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而功能定位、开通年限、沿线经济的发展情况等也使得公路项目营运表现存在差异。

统筹:南都记者 傅静怡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孙雅茜 陈紫嫣

徐全盛 见习记者 陈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