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盲盒暗黑系:我被泡泡玛特 支配 的盲盒人生
泡泡玛特盲盒暗黑系:我被泡泡玛特 支配 的盲盒人生后来有一天再逛这个地儿的时候,发现有我喜欢的一个漫画形象的手办,就主动去买了,然后就变成了拖着朋友一块买,就这么一个拉一个地入了坑,但是还好,我们都不上瘾。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被年轻的同事拖着在办公楼周边的商场逛,看到这个小玩意,架不住同事一个劲儿的推荐,就买了一个,算是陪买。玩盲盒还是要有经济基础的,我买盲盒的账没细算过,不过,折合成人民币也就差不多十几个香奈儿的包包吧。但是,在娃圈也是有鄙视链的,泡泡玛特的盲盒处在最低端,我一个朋友知道我玩这个,当着我的面直接嗤之以鼻:这玩意儿low的也好意思收藏。反正特别喜欢的我都有了,盲盒的坑脱了,我又要玩手办去了。刘明 80后 热度维持半年
堆满的泡泡玛特玩偶(受访者提供)
除了普通的盲盒,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大的娃娃,普通的大娃价格也贵,一个也要298元了。以前买的手办,有一些送人了,还有一些转卖之后赚了钱。不过,盲盒想要赚钱,比手办可就差远了。
有些隐藏款确实比较升值,比如,我抽到过一款隐藏款,当时花了59元,现在能卖600元,淘宝上有一些专门做直播的店,提供帮助拍卖的服务,可以把娃娃寄给他们代卖,他们按成交价收取佣金。
前期我也把娃娃寄去代卖过一次,不过,后来的都是换或者直接送人了,后期整盒端之后,我手上的娃娃很少有重复的,普通款大部分不值钱。买了一阵之后,感觉市场越来越饱和了,娃圈本来就是个小众市场,过几年肯定会慢慢不行的。很多铁粉都像我一样,后续出来的产品喜欢的不多,不值得买,泡泡玛特出新款、受欢迎款的速度,跟不上我们的收藏速度,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玩盲盒还是要有经济基础的,我买盲盒的账没细算过,不过,折合成人民币也就差不多十几个香奈儿的包包吧。但是,在娃圈也是有鄙视链的,泡泡玛特的盲盒处在最低端,我一个朋友知道我玩这个,当着我的面直接嗤之以鼻:这玩意儿low的也好意思收藏。
反正特别喜欢的我都有了,盲盒的坑脱了,我又要玩手办去了。
03 我更喜欢买明盒
刘明 80后 热度维持半年
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被年轻的同事拖着在办公楼周边的商场逛,看到这个小玩意,架不住同事一个劲儿的推荐,就买了一个,算是陪买。
后来有一天再逛这个地儿的时候,发现有我喜欢的一个漫画形象的手办,就主动去买了,然后就变成了拖着朋友一块买,就这么一个拉一个地入了坑,但是还好,我们都不上瘾。
泡泡玛特玩偶(受访者提供)
泡泡玛特的盲盒也不贵,几十块一个,偶尔花点钱让自己高兴一下,觉得买个高兴还是值得的,但是,我也在店里看到过执著的姑娘,一定要抽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劲儿,跟我在影视剧里看到的赌徒差不多。
盲盒这种东西,我和几个朋友都觉得,是有赌博性质的,闭着眼睛抽,跟小时候我们收集卡片有啥区别?但是,抽到自己不喜欢的,或者总是抽到同一个款,就会吊起大家不服输的心,钻牛角尖一直买下去。
我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不想总抽到一样的,干脆买一盒未开封的,这样不会有重样。办公室的小年轻们有时候吃午饭都要去抽一个,或者觉得不开心的时候,也去抽一个,觉得可以解压,如果能抽到隐藏款,会特别高兴,缓解不开心。
当然,这些只是他们的想像,事实上是,更多的时候只能抽到重样的或者不喜欢的,导致本来就不好的心情更糟糕了。
后来我就不喜欢买盲盒了,买明盒不香吗?既然我们买这个东西是觉得它可爱,干脆买明盒,挑喜欢、可爱的买,为什么要给自己不喜欢的手办买单?
来源于泡泡玛特小程序截图
泡泡玛特可能也看到了这种趋势,陆续推出了一些明盒扩充客户购买门槛。但是,之前抽回来的那些重复的、不喜欢的,真成了“鸡肋”。扔了吧,都是自己花了钱的,留着吧,又不喜欢,还得占地儿。我就自欺欺人,把这些不喜欢的,放到所有娃娃的后面藏起来。
除了我这种意外入坑的粉丝,其它铁粉也大多是为自己喜欢的IP买单,如果解除与动漫的绑定,单纯泡泡玛特的产品和客户的黏性不大,如果没有动漫,它就是个普通的礼品店,和大街上其它礼品店没有区别。
从喜欢到冷静,我只维持了不到半年,泡泡玛特靠卖萌、可爱吸引人,当这些都吸引不了你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再买了。
04 没人怂恿就不买了
丫丫 95后 热度维持几个月
2019年下半年,总公司有个项目需要我们协同,我和几个分公司的同事一起被临时征调回总部上海。在上海,我第一次接触到盲盒。
最开始是在和同事逛街的时候被安利的,那时候,同事是重度玩家,一个劲儿地跟我们说这东西有多可爱多萌,面子上挂不住,就买了一个。
当时觉得,反正59块也不算多,买一个玩,大家闲暇聊天还能有点共同话题,也挺好的,后来越买越多,跟几个人互相怂恿有关。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去楼下的店看看,基本流程是这样的:每个人先抽了一个,然后互相怂恿对方,“要不你再买一个?说不定就抽到喜欢的了。”然后手一抖,每个人最后都买回去好几个。
泡泡玛特门店(自象限拍摄)
整个过程的心理活动,跟赌博一样的,59元的价格不高不低,总让人有幻想,觉得可以抽到自己喜欢的,偶然抽到了一个喜欢的,就觉得人品爆棚下一个肯定能抽到更好的隐藏款。
抽到喜欢款式的概率并不高,大部分都是普通款,而且不喜欢,转卖也卖不掉,因为我不喜欢的,大部分人都不喜欢。
越买越多,宿舍都放不下了,我们每个人都花好几百买了亚克力的架子,等到4个月的工作结束,我打包了一堆的娃娃和亚克力架子,快递发回家。
我“中毒”不深,大概也在这上面花了大几千块钱。不过,离开总部后,没有了这种互相怂恿的环境,冷静是很快的。而且,泡泡玛特后期的质量不过关,感觉材料没有之前的好,后来我查过网上,反映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多。
但是,要证明产品质量有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可太难了,不玩了还不行么。
结语:
从这些粉丝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对于他们而言,泡泡玛特所加诸在娃娃身上的营销痛点曾经被他们精准地吸收。然而,仅靠营销搭建的商业帝国,魅力似乎也正在减退,毕竟热度维持的越来越短,对于刚上市的泡泡玛特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千亿市值是个里程碑,但会不会上演“出道即颠峰”呢?
时间会给出答案。
*题图来源于自象限摄,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受访者供图,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