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衢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古城三修文化修成)

衢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古城三修文化修成)“三藩之乱”几乎动摇了清廷的半壁江山,耿精忠数万叛军自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至康熙十五年(1676)八月乱衢三年,虽始终未攻破衢城,但在四乡烧杀抢掠,十室九空,以致“百里无人,十里无烟”。而部分清军以剿叛为名,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战乱之后,西安县【3】城乡人口约减五分之三。衢州百姓以自己的牺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雍正元年(1723)五月,衢州府推行垦荒令,并规定免税措施。在《清实录》中,迟至乾隆年间,仍有衢州垦田的记录。可见衢州当时荒芜的田地还是比较多的。这也说明三藩之乱对衢州经济的破坏直至雍正、乾隆年间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康乾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发展时期,但是有一半时间,衢州仍然在医冶战争创伤。清初浙江总督的反复设置,对稳定战乱中的浙江乃至福建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浙江总督从1648年至1658年,1674年至1675年两度长期驻在衢州,足以说明衢州军事地位的重要。鉴于浙西局势

作者:唐裕民

【历史回放】

“守两浙【1】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清代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与敌人争夺两浙地区却没有攻下衢州,这是整个两浙地区交给了敌人;守卫两浙地区却没有能够守住衢州,这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敌人。这两句话是对衢州军事地位的最好诠释,后来“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之乱中平定闽藩的战事发展就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衢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古城三修文化修成)(1)

顺治二年(1645)清王朝设福建总督,驻福州府,兼辖浙江。三年后,浙江巡抚萧元起平定了衢州赵之超反清起义。

鉴于浙西局势严重,顺治五年(1648)农历五月,清廷将福建总督更名为浙闽总督,移驻衢州府,兼辖福建,总理两省军政要事。

由于名将郑成功在福建势力大增,他的水师北上舟山,南下广东,十分活跃,为应对危局,顺治十五年(1658)闽浙两省各置总督,分驻漳州府、温州府。

浙闽总督在衢驻守前后十年。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第二年浙江总督李之芳驻衢平叛,一待就是一年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浙江总督,以福建总督兼辖;三年后更名为福建浙江总督,俗称闽浙总督【2】。

衢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古城三修文化修成)(2)

清初浙江总督的反复设置,对稳定战乱中的浙江乃至福建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浙江总督从1648年至1658年,1674年至1675年两度长期驻在衢州,足以说明衢州军事地位的重要。

“三藩之乱”几乎动摇了清廷的半壁江山,耿精忠数万叛军自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至康熙十五年(1676)八月乱衢三年,虽始终未攻破衢城,但在四乡烧杀抢掠,十室九空,以致“百里无人,十里无烟”。而部分清军以剿叛为名,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战乱之后,西安县【3】城乡人口约减五分之三。衢州百姓以自己的牺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雍正元年(1723)五月,衢州府推行垦荒令,并规定免税措施。在《清实录》中,迟至乾隆年间,仍有衢州垦田的记录。可见衢州当时荒芜的田地还是比较多的。这也说明三藩之乱对衢州经济的破坏直至雍正、乾隆年间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康乾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发展时期,但是有一半时间,衢州仍然在医冶战争创伤。

衢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古城三修文化修成)(3)

【释义1:两浙】两浙指浙江省,古代的两浙亦作“ 两淛 ”,是浙东和浙西的合称。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 。宋代有两浙路 ,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今浙江省以富春江等为界,分为浙东、浙西。 郁达夫 《两浙漫游后记》:“统观两浙的山,当以自黄山西来的昱岭山脉莫干山脉天目山脉为主峰。”

【释义2:闽浙总督】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

【释义3:西安县】衢县建于东汉初平三年,时称新安,后又相继改名为信安、西安,民国元年始称衢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