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子关系没有那么难,没有安全感的妈妈
好的亲子关系没有那么难,没有安全感的妈妈《这件事做不好,真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消息都是从网上,看文章、刷公众号来学习育儿相关的知识,但各类吸引眼球的文章却让我们紧张不已。比如: 《童年不缺爱》每一个妈妈都想给自己孩子更好的教育,给他们更好的条件,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妈妈们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
小雨女儿出生到现在1年多,逐渐有了更多的需求,但是小雨作为妈妈却越来越手足无措,经常会觉得照顾女儿时,自己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尤其是同事说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什么户外活动,参加了什么幼教讲座之类的。
想问家人,但公公婆婆帮不上忙,总是旧思想育儿;想问老公,可他工作经常忙到很晚,看到他这么疲惫,觉得自己需要多分担一点照顾孩子的责任。
时间久了,小雨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而家人还责怪小雨说孩子没有教育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作者心心妈,本名项目,在《童年不缺爱》一书中说到:有研究表明,当妈妈缺乏安全感时,孩子更容易欠缺安全感。在亲子关系教育中,妈妈也同样需要安全感。
《童年不缺爱》
一、产生挫败感的妈妈,主要承受3方面的压力每一个妈妈都想给自己孩子更好的教育,给他们更好的条件,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妈妈们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
1.信息带来的压力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消息都是从网上,看文章、刷公众号来学习育儿相关的知识,但各类吸引眼球的文章却让我们紧张不已。比如:
《这件事做不好,真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90%的父母都没有重视的这件事,偏偏很重要!》
《这件事做晚了,真的会害了孩子!》
我自己有时候看到这样的文章也会点进去,去对比一下我爸妈小时候有没有这样“毁了”或者是“害了”我。
更何况是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条件,让孩子生活地更好的父母。
这些想让每一位做父母的人点进去阅读的文章,传递出的信息都在给妈妈们造成压力。
2.社会期待的压力除了信息给妈妈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整个社会和文化对于“妈妈”这个角色有太多的期待与要求。——《童年不缺爱》
小雨有次跟我说,自己想在职场上做出一番事业,给孩子创造优渥的条件让她更开心,但经常被公婆指责说自己忙于工作,没有照顾好家庭;而随着女儿长大,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人教导学习,自己选择回归家庭当全职妈妈是,却被他们质疑自己不够独立,整天在家除了照顾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就躺着花钱。
她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似乎满足不了大家对自己当“妈妈”的期待。社会期待给“妈妈”这个角色定义了太多的压力。
3.自我学习与成长带来的压力年轻一代的父母是育儿觉醒的一代,他们知道原生家庭的影响,想要学习更好的教育方法,以免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自己曾经受过的上、亲历过的不够好的养育方法就这么被代代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们学习很多先进的育儿理念,包括要“看见”孩子,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共情,给他们无条件的爱。
但成为父母之前,他们童年并没有被这样对待过,于是妈妈们需要不断学习实践,一旦做不好,就会感觉巨大的压力,质疑自己做不好。
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一书中说,妈妈们的挫败感并不能帮助自己做得更好,如果深陷其中,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尽管妈妈们努力控制自己,但这种无意识的代际传递,孩子是能感受到妈妈们是缺乏安全感的。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种困境,积极地进行自我拯救,自我调节,找回安全感呢?
二、如何能够走出挫败感的困境?4个方法找回妈妈的“安全感”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一书中在教妈妈们培养孩子安全感的6大关键的同时,也写了很多关于妈妈感觉到挫败,失去安全感需要怎么做,总结有以下4个方法:
1.觉察“头脑中的声音”,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当孩子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们会愧疚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妈妈,或者过于自责产生挫败感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倾听一下自己脑海中的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是儿时父母总是把我们自己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长大后这种影响内化为把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妈妈做比较。
在亲子教育中,妈妈需要觉察“头脑中的声音”,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把自己从掌控者的角色中释放出来,做一个支持者,当这种姿态面对孩子时,妈妈们会轻松很多。
2.对“外在的评价”有分辨力,活在当下,做真实的父母,学会诚实地表达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投射”,投射会让人戴上一副“有色眼镜”,这副“有色眼镜”上映着每个人一路走来形成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等。
当外界给予自己压力时,妈妈们要对“外在的评价”有分辨力。透过别人“投射”给自己的反馈,去看世界,“眼镜”之外,才是真实的世界。
心心妈在书中说,在育儿中,父母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叫作“高质量陪伴”。而高质量陪伴的大前提,就是父母全然活在当下。
来自外界的期许,或者是其他的压力,会影响妈妈们的状态。心心妈有个全职带娃8年的朋友,这位朋友谈起自己的全职妈妈时光,她说自己唯一遗憾的事,那就是当初自己的焦虑心态,让她没办法足够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
当外界有质疑声的时候,妈妈们要诚实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做最真实的父母,当开始表达出来自己的真实心声。有了确定、稳定的内核,才不会太容易被周围人的价值观念、评价标准影响到自己。
3.学会爱自己,对成长保持耐心,让自己被好好倾听爱自己是基础,,我们给不了别人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童年不缺爱》
在培养孩子如何有安全感之前,妈妈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要对自己追求成长保持一点耐心。正如每个孩子会经历从牙牙学语到进入学校结识小朋友,再到长大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探索,孩子是第一次完成自己人生的阶段,妈妈也一样是第一次。
所以给自己点耐心,允许自己并不能每一次都能妥善处理好孩子的所有问题,好的父母知道,育儿是一件持续而不容易达成的修行。
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中说到,如果妈妈们觉得很挫败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位能够尊重自己,同时自己不会被对方教导应该如何做的人,来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被允许诉说,被真诚地看见、听见之后,妈妈是能够恢复到很好的状态去培养孩子。
4.用好“隐形的爸爸”,营造有安全感的家庭文化氛围,让自己获得滋养大多家庭的现状是,妈妈全职在家包揽孩子的一切,爸爸在外打拼,基本上顾不上家里教育孩子;同时,传统观念会认为爸爸很难像妈妈一样很好地关注教育孩子,于是爸爸的角色被迫成为“工作机器”、“家庭提款机”。
而作者心心妈,在本书一开始就找了心心爸给书写序言部分。通过心心爸的描述,可以很直接感受到,当他不再是家庭中的“隐形存在”,妻子富有安全感的状态,爱孩子的表现、表达都非常正向直观地影响他们的女儿成长。
把隐形爸爸显现出来,妈妈们可以放下“如何做会更好”或者是做不好很挫败的执念,而不是一个人总是患得患失。
读这本书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心心妈虽然没有用篇幅来描述自己以及孩子对爸爸的爱,但字里行间却都透露出,爸爸在亲子教育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和不可或缺。通过心心妈每一字一句的表述,都能感受到她她在家庭中获得了安全感的滋养。
三、总结小雨说,当妈之后,亲子关系中自己或强或弱的挫败感,总是萦绕着自己,有时候会觉得喘不开气,但还好遇到了心心妈写的《童年不缺爱》。
有人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仅做为曾经是“小孩子”,更是做为现在缺乏安全感的妈妈,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治愈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不仅找到了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的可行方法,同时也通过作者的视角,让我觉得做为妈妈的自己被“看见”。我是可以提出自我反思觉察,是可以依靠“隐形爸爸”,在教育孩子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想要的安全感,获得滋养,当妈妈感觉被爱和呵护包围时,这种充盈内心的安全感也逐渐改善了老公、家庭、孩子之间的关系。
《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本书,有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支撑,有细致的育儿实践方法,推荐给新手爸妈、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却不知道怎么做的爸妈、还有自身缺乏安全感的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