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孟子说最初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孟子说最初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我们今天只看到人与人的竞争,没有看到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据。竞争是有范围的,有界限的。这个界限是我们的心划定的,超出这个界限的竞争那叫禽兽了。所以将来各位一辈子要记得这一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去开一个小饭店,那么你作为资本的活动,你就是投资了是吧?投资就想得到回报,也就是你这个饭店要有利润,你经营饭店的活动,都是为了利润这个目标,但是不能都是为了它,你要在你的饭店的店堂的墙上写4个字,童叟无欺,碰到小孩和碰到老人你都不能欺骗他们。你比方说一个老太太,她在马路边上摆食品铺,上面有面包、苹果之类的,他手无缚鸡之力,她年老力衰,假如迎面来了一群饥肠辘辘的小伙子向他走来,按照动物界的原理,这老太太赶快逃是吧?她如何抵挡得住这一事实,第一件事实,来了一群动物,没错。因为他们都有胃,对老太太的食品都有需要,她同时还知道另外一个事实,来了一群有心的动物,有心的这一点,就超出了一般动物了。来了一群有心的

儒家讲为人处世之道,讲人生的境界,孟子把这个境界推到最高峰,讲我们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之心,这叫人心的善端。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孟子的回答是人性本善,跟他对立的一个叫荀子,他主张人性本恶。各位恐怕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究竟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孟子说最初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1)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它的根据是什么?人的生物性。我们都有一个胃,肚子饿了需要吃东西,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你吃到了,我还没吃到,我不会高兴,我不会想你吃饱了我就不吃了,没有这种事,我的胃还饿着。所以按照荀子,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就要争夺,就有利益的竞争。从这一点来说荀子认为人性是本恶的,因为人要自保,这是动物的本能。由于这个本能,在物质利益有限的情况下,一定会彼此竞争,这个推论就是这样的。

但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它的根据在哪里?它超出我们作为动物的一面来论。我们不仅是动物,我们还是有心的动物,这个心不是指心脏,心脏是一个器官,这个心也不是指我们的意识状态、我们的心理状态,那么高级一点的动物也有意识状态,狗猫之类的,孟子讲的心既不是心脏,也不是意识状态,用英语来说,既不是heart这个心脏,也不是mind这个心理状态,孟子的这个心超出mind之上,孟子称他为善端,就是善端之心,善端有4个方面: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合起来叫孟子说的心的4个方面,我们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心,肯定不是我们动物的本能,也不是我们跟动物共同具备的某种意识状态,超出这两者之上。问题是我们相信不相信这样的心存在呢?

一个小孩掉到井里去了,你看见了,你会不会惊恐?一定会吧,在惊恐之中,你很想去救他,那叫恻隐,那就是恻隐之心了。“怵惕恻隐”,就是惊恐,看到一个小孩掉到井里快淹死了,你紧张,你惊恐,然后你恻隐,你心生同情、不忍,所以你要去救他,这一个心,人人都存在,人人都具备,他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他叫善端,善之端,端就是根源,我们人为善,有根源的,因为它不是出于利益的考虑的。荀子认为人为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孟子说人为善在心里面本来有根据,这叫善端,究竟孟子对还是荀子对,我们自己体会。

孟子通过对人心是善端的说明,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观念,孔子学说的核心的观念,就是一个字,仁。每个人心里边本有个仁心,仁之心,然后孟子把它解释为善端4个方面。

我跟那个掉到井里的小孩之间是两个不同的人,他有他的肉体存在,我有我的肉体存在,这叫形骸。人与人之间的分别由形骸间隔造成,人与其他事物,比方说跟动物、植物,跟无生命的无机物都有形骸间隔,这件事是打破形骸间隔的事,人看到小孩掉到井里去,你怵惕恻隐之心一起来,这个形骸的间隔就被打破了,所以你情不自禁想要去救他,这叫人心感通,这是很伟大的思想。

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众生都存在,彼此都分别,但是是什么让万物连为一体了?人心。孔子讲的仁,孟子讲的善端,基本思想就是4个字:人心感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人心,跟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这样人类的世界才可能成立的,人类的社会才可能成立,否则社会成立不了。

你比方说一个老太太,她在马路边上摆食品铺,上面有面包、苹果之类的,他手无缚鸡之力,她年老力衰,假如迎面来了一群饥肠辘辘的小伙子向他走来,按照动物界的原理,这老太太赶快逃是吧?她如何抵挡得住这一事实,第一件事实,来了一群动物,没错。因为他们都有胃,对老太太的食品都有需要,她同时还知道另外一个事实,来了一群有心的动物,有心的这一点,就超出了一般动物了。来了一群有心的动物,来到食品铺面前不是来抢的,他们从口袋里掏出一种东西,叫货币Money,来跟老太太交换了,这叫人类社会。所以从动物界上升为人类社会需要什么?人心。你把孟子说的善端拿掉,还有人类社会吗?没有了。

我们今天只看到人与人的竞争,没有看到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据。竞争是有范围的,有界限的。这个界限是我们的心划定的,超出这个界限的竞争那叫禽兽了。所以将来各位一辈子要记得这一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去开一个小饭店,那么你作为资本的活动,你就是投资了是吧?投资就想得到回报,也就是你这个饭店要有利润,你经营饭店的活动,都是为了利润这个目标,但是不能都是为了它,你要在你的饭店的店堂的墙上写4个字,童叟无欺,碰到小孩和碰到老人你都不能欺骗他们。

童叟无欺,因为这两类人很容易被骗的,一个是年纪大了,头脑反应慢了,还有一个年纪小的比较天真的。倘若你作为饭店的老板,你把这4个字写在墙上,你就有一条原则了,这条原则超出了利润的原则,将来我们做任何事情,既看到有利益的一面,同时要看到利益的界限在哪里,你得把利益的界限也要画出来。

根据中国的儒家学问说出来的,让人类社会成立的前提是人心,是善端。然后儒家的学说,给我们中国人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人生的意义的寄托,寄托在哪里?亲情,然后由亲情出发,关怀这个民族和社会,这叫推己及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有父母,我们要孝顺和侍奉他们,叫老吾老,但是别人也有父母,所以遇到别人的父母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们都关怀自己的下一代,叫幼吾幼,但是看到人家的孩子,也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以及人之幼,这样从亲情出发推而广之。我们对这个民族有了责任,对天下有了关怀,这是中国人为人的根本。

然后我们要立下志向,我们希望自己在家庭这个家族,这个民族,中国的社会乃至对人类有一点贡献,就要立下志向,立下志向就是说我们要记得孟子的那段话,不管我们将来是否担当大任,但是我们总得记得,我们在人成长的过程当中吃苦、耐劳是必要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经受这一些,都是因为有大任要降临到我们身上。

假如没大任,有中任、有小任,我们人人都要承担,都需要如孟子所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在专心致志地做那件事情,我们一开始不顺利,心里边就有一种困苦的感觉,叫苦其心志。我们的身体要经受这种疲劳,叫劳其筋骨,我们有时候还饿着肚子是吧。凡此种种就是孟子说,这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我们遇到困难去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我们动心忍性,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来了,增益其所不能,我们本来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这样一种克服困难的努力,我们的能力就提高了。

人恒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犯过错,然后能改,因为你遇到困难、吃了苦头了,你就会改错了,改过了,要经受磨练,形成了改变改正自己过错的能力。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犯了不能改。于是第一次犯了,第二次还犯,第三次又犯,那叫愚蠢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人都知道孟子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本来都知道,这是中国学问修养的基本功,我们不要害怕忧患,一个人长久的过好日子,安逸舒服,没有任何困难要克服,这样的人的精神就慢慢死了,他也危险了。国家也是如此,民族有难不是绝对的坏事情,它激发了这个民族,后来有一句话叫多难兴邦。长久的幸福,和平的状况,会让这个民族衰落。当然我们需要和平和幸福,但是和平和幸福在人世间总是通过奋斗和努力才能换来的。在奋斗和努力当中,我们生机勃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不是我们应当去追求的。在克服困难当中发展出我们的能力,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孟子说最初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2)

伟大的哲人,甚至伟大的科学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都听说过爱因斯坦,他是物理学家,但是他有哲学的思想,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了这句话以后,我就觉得跟儒家的思想是相通的。爱因斯坦说,我们在这人世间不能问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只能问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这句话请大家记住,我们经常问我们能得到什么?爱因斯坦说错了,这不是我们该问的,人活在这个时间上要问自己的是我能够做到什么,而不是问我能够得到什么。

在中学时代的爱因斯坦,就说了这样的话,他对人生的真谛有领会,才说得出这样的话。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的是什么,而在于他能做到什么。各位是否同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面,我们每每在想自己尽可能快得成功,成功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我们应当追求的是成长。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到社会上急于求成,没有成功就焦虑,终于不成功,认为自己人生失败了,这样的想法是错的。我们一生都在成长,包括我现在接近60岁了,给我心灵最大的意愿,就是我还在成长。各位那么年轻,成长就是我们的生活的主题,不求成功但求成长,这是人生最真实的意义寄托在里面。

成功与否,有我们的主观努力在其中起作用,还有客观条件起作用。有许多客观条件非我们所能掌控,所以成功这件事情,就交给天了,不交给我们自己了。虽然成功这件事情交给天,但是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孟子那句话说得好,可能会有两种追求,一种求,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究竟得到还是不得到是有命的。求当然是有方法的,叫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在我们自己的能力所能掌控之外的东西,我们求得是有命的,是求无益于得,为什么这种求无益于得,求的是在外者。

第二种求,“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 是求无益于得也 求在外者也。前一种是求在外者,第二种求是求在我者。两种求,第一种求不是不应该求,还是应该做。我们希望自己的个人的物质财富增多一点,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这个求本身没错,然后求之有道,但是你是否真能得到叫得之有命。

第一种求不是不能求,但是对结果要坦然。第二种求肯定应当求。因为你不求就没有。比方说你去努力地学英语,虽然你的目的是要考托佛、GRE,但是你获得托福、GERE的成绩究竟高还是低,究竟能不能得到这一次考试名列前茅的分数,这件事情得之有命,就是第一种求。但是如果你不努力,你的英语能力就肯定不会提高,这就是第二种求。

求在我者,求则得之,舍之失之。你不求,你的应用能力就不会提高,所以我们现在在求的是什么,我们心里好好想一想,是属于哪一种求?

把孟子这段话背出来,终身受用的。当我们去求的时候,总得想一想它是哪一种求,然后采取合适的态度。爱因斯坦的话就是讲了第二种求,自己能够做到什么。

我们就这样简要的总结了一下,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思想,仁心感通,仁心的4个善端,以及我们对待人生活有一个基本的基础,孔子孟子的学说让中国人站在了大地上,而不是飘在空中,大地就是亲情和亲情传递给我们的责任,小则家人,大则民族和天下。人心感通、善端,亲情及其责任。然后具备面对艰难困苦的态度和勇气,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方面。

所以儒家的学说,是让我们把精神境界往上提高,人这个东西最奇怪,人最可爱,也最可恶。能可以上通神圣,成圣成贤,也能往下坠落,坠落恶道,变得禽兽不如,就取决于自己。还有一句话,不知各位还记得,孔子讲的:“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节约的约,表示贫贱的生活状况,欢乐的乐,表示富贵。什么叫不仁者?就心中没有仁之常体的,就心灵没安顿好的人,你给他怎样的生活处境,他都会感到不安的,“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这叫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孟子说最初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3)

儒家的学问教我们如何安心,安顿我们的心灵,可以面对各种不同的人生处境,顺境也罢,逆境也罢,苦境也罢,乐境也罢,都活在充满意义和精彩的生活中,这并不表示贫贱的人,生活没有精彩,富贵的人,生活就有了精彩。

这些话请各位先记在心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体会,所以儒家的学说,对整个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根本的意义的,人最难对付的就是自己的生命,生命外部的麻烦容易对付,我们用知识和经验就可以。生命内部的麻烦最难对付,内部的麻烦就是安顿我们的心灵,人可以安排好这个、安排好那个,但是人最难安排好自己的生命,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难。
所以需要儒家的学问,我们不能靠基督教,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我们是儒家,用儒家的学说,来安顿我们的心,人生顺利不顺利,这是人生常态。有时候欢乐,有时候困苦,人生之常态,总是难免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少见的。所以需要儒家作为我们安心立命之根本,心要安,叫安心立命。

我们读了一点人与人,也读了一点孟子,有些重要的段落最好铭记于心,我们背英语背得很起劲,但是我们好像没什么时间去背诵我们中国伟大的先哲所说的话,他是千古不朽的真理,不管时代怎么转变,因为他代表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