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比如,各地都有便民号,尤其是县城一些小地方,城管、公安、监察、交警、环保、审计、法院等等便民公众号,一个一个去谈,参照以上的方式分佣即可,用上面的合作案例去谈,能谈下一家是一家,这比公众号的广告费收益要大多了。愿意合作的就拉群,每周固定时间晒分红和排名,合作商也得管起来。如果别人推一单就能挣上好几百,就很容易形成长期合作,没谈成的也可以拉到群里来,吃瓜群众慢慢开发。有流量才有明天,有流量才有机会验证你的产品的竞争力,才谈得上你的用户体验,才有参与感和用户粘性。一个机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会有流量?看看手机里的微信好友数量就知道你在周边三公里的影响力。流量除了要走出去,也是需要包装的,需要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的,你是高贵的优雅的还是朴实无华的。流量需要的是曝光度的,不仅仅是地推的广告海报,还需要搞出新概念做炒作、搞出大事件做营销、搞搞公益做慈善的。流量可以从哪里来?随便举个例子,很多实体店生

有的机构挣钱,有的机构赔钱,有的机构还来不及挣钱就已经消失了,有的机构风风火火了很多年忽然就开始业绩下滑。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了最后的结果,有的人说是因为人,有的人会说是因为政策,也有人会说是因为环境变化。

说得都对,不过好像看起来都是从结果反推的原因,因此还是无法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来更有效地指导商业实践。从我的角度来说,一切的根本的问题都在于因为资讯爆炸式的释放,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基本的商业常识,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那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什么产品卖给什么人。

换句话说就是太复杂了,当你抽丝剥茧回到最核心的规律上的时候,你就会更加的清晰。这个事很关键,抓住主要矛盾,你才能解决主要问题,所以一定要活在当下,找到病灶方能对症下药,瞄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1)

事出反常必有妖,所有的哗众取宠都是为了导流量

有流量才有明天,有流量才有机会验证你的产品的竞争力,才谈得上你的用户体验,才有参与感和用户粘性。一个机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会有流量?看看手机里的微信好友数量就知道你在周边三公里的影响力。

流量除了要走出去,也是需要包装的,需要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的,你是高贵的优雅的还是朴实无华的。流量需要的是曝光度的,不仅仅是地推的广告海报,还需要搞出新概念做炒作、搞出大事件做营销、搞搞公益做慈善的。

流量可以从哪里来?随便举个例子,很多实体店生意不大行,有没有找人做合作?只要在对方的店里消费满多少元,只需加1元就可以送多少抵用券,这就是解决他人的问题,满足自己的需求。

愿意合作的就拉群,每周固定时间晒分红和排名,合作商也得管起来。如果别人推一单就能挣上好几百,就很容易形成长期合作,没谈成的也可以拉到群里来,吃瓜群众慢慢开发。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2)

比如,各地都有便民号,尤其是县城一些小地方,城管、公安、监察、交警、环保、审计、法院等等便民公众号,一个一个去谈,参照以上的方式分佣即可,用上面的合作案例去谈,能谈下一家是一家,这比公众号的广告费收益要大多了。

另外诸如当地的高档社群车友会,多问问你的家长有没有车友会混进去。另外QQ群搜本地的地名 车 小区名,然后找群主谈你这里可以那分佣,找合作。能谈就谈下来,谈不下来也拉到群里做吃瓜群众,然后继续每周晒排名晒分佣。

但是目前多少教培机构以及门店型业态的宣传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发传单搞低价引流。再把微信翻出来,你的的微信上到底有多少好友是家长,每次搞活动翻来覆去的就是盯着那些老学员使劲薅羊毛,你的人数为什么上不去,好好反省一下。

流量不一定是要花钱,但是流量是一定离不开利润分割和外部渠道建立的。遗憾的是,没几个人能做到,所以入口就没有打开,哪来的流量呢。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3)

大多数的教培机构的所谓产品,只能用六个字来形容:同志们辛苦了

好的产品一定是为客户服务的,产品的本质是属于用户的。而恰恰在教培行业,尤其是艺术培训机构,至今居然也不能接受自己是服务业的这个事实。你的教学不是为了你自己服务的,你的教学是为了孩子服务的,是为了家长服务的。换句话说,你的教学不是为了让自己有多爽,而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让家长更舒心。

重要的不是你展现了什么,而是家长和孩子看到了什么。重要的不是你表达了什么,而是用户感知到了什么;重要的不是实现了你的什么价值,而是用户知道对它的价值。

换句话说,一个舞蹈培训机构,对于家长和孩子的价值是什么?离开了这个培训机构,她会失去什么?这个孩子不学美术,不学唱歌了,他会失去什么?

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一一对照,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素质教育机构到底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

比如很多舞蹈机构在宣传科学训练法,看起来是在满足安全需求,那我不参加舞蹈训练是不是会更安全?还有的机构在宣传艺术培训是可以解决未来出路的问题,你的意思是这孩子未来就和你一样当个培训机构的老师或者开个机构吗?

校外培训实际上是一种奢侈品的存在,从用户角度来说,需要被满足的起码是身份认同和社交需求,这样的培训产品才会真正形成长期价值。所以说,思想落后,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思想解放,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4)

流量和产品都是支出环节,只有转化才是盈利环节

需求和产品之间有四个障碍,可以简化成四个问题:第一、用户知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意味着家长可能不确定自己的孩子到底要学习美术舞蹈或者是其他。第二、用户知不知道你的产品,这就是第一个部分提到的曝光度和流量的问题。第三,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你的产品卖点差异化的问题。第四,用户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而第四点就是建立信任实现有效转化的问题。

建立信任实现有效转化其实是很考验实操能力的,我曾经在青岛陌拜过一个看起来很高端的舞蹈培训机构,这家机构主打舞台剧的概念吸引了我,而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就露馅了,原来还是北舞的考级教材,典型的换汤不换药。

在这个沟通过程当中,对方的招生顾问一定是按照之前的培训流程来完成产品讲述的,而讲述的部分无论是学习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师资力量都很难自圆其说,因为就是一个普通的舞蹈培训机构被包装成了舞台剧的概念,再加上东南某岛屿的标签,这其实不是什么关键问题。

教培行业快速变现:一个被遗忘的常识(5)

在青少年培训这个市场,对于家长来说,最值得信任的不是你的广告做得有多吸引眼球,也不是打折优惠,甚至品牌效应也没有那么大的权重,最值得信赖的就是口碑,学过的那些人的口碑,对于这家机构来说,最大的麻烦是在于她无法清晰的告诉我,一个孩子在她这里到底能可以通过什么不一样的方式,去实现她所说的那种很炫目的效果。

流量和产品在很多时候是不会正好吻合的,转化的过程就是要实现二者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达成最后的共识。这个不是单单靠你多看书多看视频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重复的实践、积累和总结才能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

品牌和营销带来流量,教学和平台支撑起产品,执行和流程确保了转化,在所有针对终端用户的服务型业态中,这就是三个缺一不可的关键任务。而一些机构发展遇到阻碍,一定是在这三个层面出了问题。

所以,同志们,一定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一些!

教培人,加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