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区分投资与投机的关系:论辩投资与投机

区分投资与投机的关系:论辩投资与投机你具有投资能力吗?只有能够达到以上标准的人才能够认为是投机者。相对于单纯把投机者当作只会看图表的交易员,巴鲁克对于投机者的定位要全面和严格很多。在巴鲁克的定义下,参与投机的门槛比普通人认识的要高很多。如果开了一个证券账户,就认为自己在参与市场投机,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第一,你必须能够获得关于某种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第二,你必须就将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于事无补。

关于投资和投机的论辩是投资者口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价值投资,常常认为是建立在详尽基本面价值分析基础上所开展的投资行为,而投机者则是常常定位于那些熟稔于走势曲线和表格的人,建立在技术面分析基础之上的投资行为则常常被认为是投机。

在汉字的语义下,投机常常与我们印象中的投机倒把相勾连,贬义是惯常印象。与之相反,价值投资才是正确而长久的事业,尤其是以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常常被认为含有智慧的内核,值得鼓励和推崇。如果概念可以如此简单划分,事情自然就简单了许多,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什么是投机?

关于投机,我最喜欢的还是美国投资家巴鲁克的定义。巴鲁克曾对投机者的语义进行考究,英文的投机者(speculator)源于拉丁为speculari,而拉丁文的意思是“暗中查明情况并予以评判”。因此,巴鲁克把投机者定义为:“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采取行动的人”。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

第一,你必须能够获得关于某种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

第二,你必须就将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

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于事无补。

只有能够达到以上标准的人才能够认为是投机者。相对于单纯把投机者当作只会看图表的交易员,巴鲁克对于投机者的定位要全面和严格很多。在巴鲁克的定义下,参与投机的门槛比普通人认识的要高很多。如果开了一个证券账户,就认为自己在参与市场投机,显然是高估了自己。

你具有投资能力吗?

虽然市场上声称做价值投资的人很多,但如果从其行为来看,实践价值投资的人却很少很少。对于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说,不愿意谈论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价值投资,惯常的原因是价值投资不具备一年翻三倍或五倍的能力,不依赖投机怎么才能实现快速的财富积累?

恐怕事实远非是如此!不践行价值投资,更多的可能性是多数人并不具备进行价值投资的能力。普通人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已经大为简化,可能认为购买一只具有低估的数据指标特征的投资标的,就是在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作为当代价值投资代表的巴菲特,对于很多重要的投资标的持有期限在10年以上。世人曾经为巴菲特错过带来巨大历史回报的科技股痛惜不已,面对错过投资科技股的追问,巴菲特倒是很坦诚,不投资科技股仅仅是看不懂科技企业。用巴菲特的话来说,科技行业的投资不在其能力圈。

这并非巴菲特的谦卑之词,面对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的高科技企业,几乎没有人知道一家企业十年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企业十年以上,最好一分钟也不要持有。

没有人想承认这个事实:自己能力不足,达不到价值投资对投资者的要求如果对一家企业进行真正的价值评估,你需要对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以及资源禀赋、财务状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对社会的发展潮流、技术发展演变的路径有所认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股权投资行业,具有行业背景和企业经营运营经验的人会被追捧。

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对这家企业的市场价值有一定的认识,判断一项投资是否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投资,判断其是否具有长期持有的价值。

但是如果想要获取来自市场的超额收益,你还需要更进一步。用霍华德·马克斯的话来说,你需要建立第二层次的思维,即面对同一事实需要有更深的洞察力,能够比常人想得更深一层,有更好的洞见。

应该怎么办?

如果投资和投机的门槛都如此之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参与市场投资注定是一场失败者的游戏?答案可以说也是,也不是。市场参与者关于“七亏两平一赢”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即使专业投资者,跑赢市场大市的也寥寥无几。如果想只依靠一知半解来赢得市场超额收益,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从现实来说,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和不完备是常态,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在信息不完备状况下的投资决策体系,让自身可以依靠系统化决策所带来的优势,也能够让自身在市场博弈中杀出一条血路。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最智慧的则是能够利用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建立系统优势。

塔勒布利用黑天鹅事件所建立的杠铃策略(杠铃策略:利用黑天鹅实现盈利的投资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高毅资产的基金经理冯柳则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弱者投资体系:

弱者体系就是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我的整个投资框架都是立足于这个基本假设而建立起来的。我把市场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种,强者是要深度研究,让盲区消失,所有方面都要看见,弱者是只要不呈现就看不见。”

这种弱者投资体系适用于99%以上的投资者。如果不是局内人,我们恐怕永远无法真切地了解一家企业的真实境况。

结语

对于多数人来说,论辩自身是在投机还是在践行价值投资恐怕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在市场中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以信息的不完备为前提,将一项投资决策转化为概率和赔率的游戏,利用期望值为正的投资决策系统来赢得市场的竞争,这显然是多数人最好的投资策略。

只是在特定情境下,判断对于一项投资事件的概率和赔率,进而判断一项决策质量的优劣,则只能依靠自身去探索。

区分投资与投机的关系:论辩投资与投机(1)

猜您喜欢: